中蜂為什麼會棄子棄巢地飛逃了?最常見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2021-01-10 張家界大陳的蜂言蜂語

中蜂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飛逃了?最常見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在養殖中蜂的過程中,經常有蜂群會在一些特定的時間點,棄巢飛逃,更有時候,還會棄子飛逃,那麼,最常見的原因,都有以下幾點:

第一,周圍環境與地理位置的關係

首先,在蜂場選擇場址的時候,就要考慮周到,要便於採集蜂起飛,不可以在全天候的太陽暴曬的地方,因為,夏天氣溫變高的時候,會使蜜蜂無法控制箱內部的溫度,會引起墜脾;也不可以在有大風颳過的位置,蜜蜂同樣不好控制箱內部的溫度,還會不利於飛行。而且,周圍環境要安靜,沒有嘈雜的聲音,沒有震蕩的騷擾,不要有經常性地出現燃燒煙霧,異味等等,讓蜂群無法安靜居住的原因。

有坡度的大山中蜂養殖場

第二,意外的突發性事件侵襲或者是應激性的打擾

蜂群的蜂箱,受到突發性的撞擊,或者是動物家禽之類的騷擾,在箱內部子脾封蓋子剛剛出完的時間段,最容易發生棄巢飛逃。剛剛組建的交尾群,很容易會因為一點點的風吹草動而直接飛逃。

第三,外界天敵的危害與騷擾

在蜂場裡,老鼠太多,經常性的撕扯蜂箱覆蓋物,或者是在蜂箱旁邊騷擾做巢;蟾蜍經常性地在蜂箱巢門口蹲著,吞食巢門口的守衛蜂;胡蜂經常性的騷擾侵襲蜂群,特別是虎頭蜂,是對蜂群毀滅性的打擊;螞蟻種類很多,有的小螞蟻只是鑽到覆布與大蓋之間的縫隙裡做巢,但是,有的比較大的黑螞蟻,會直接跑到蜂箱內部,強搶內部的蜂蜜或者是夜晚工蜂還沒有及時清理的老年蜂屍體等等,這些不可控的因素,會很容易引起蜂群的棄巢棄子飛逃。

野外的胡蜂

第四,內部的病蟲害侵襲

巢蟲,一直是中蜂養殖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病蟲害,輕微的只是影響蜂群的情緒,嚴重的時候,只要上脾,就會很麻煩,特別是對子脾的傷害非常大。

巢蟲上脾危害

其次,最常見的病害就是爛子病,特別是傳染性的爛子病害,會讓蜂群的內部發展,完全的停止,比如中蜂囊狀幼蟲病,歐洲幼蟲腐臭病,美洲幼蟲腐臭病,都是近些年來,比較常見的傳染性的爛子病,都會引起蜂群的棄巢棄子飛逃。

爛子病害

第五,養蜂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誤操作

養蜂人每天都在和蜂群打交道,很容易有造成對蜂群傷害的誤操作,比如,消毒的工具氣味太重,沒有及時消除味道就投入使用;開箱動作過大,或者是誤傷工蜂等等,都會引起蜂群的飛逃。

第六,蜜源枯竭或者是蜂群無食物的時候

在度夏或者是早春,經常性的有弱群飛逃,其中有主要的原因就是外界沒有蜜源植物流蜜,養蜂人沒有及時地對蜂群進行補償性飼喂,蜂群自控性的停止生產與繁殖,就是蜂王停止產卵,然後,直接棄巢飛逃。

活框土養強群

第七,分蜂或者是交尾群的弱勢蜂群

剛剛分蜂組建的交尾群,因為蜂群不大,而且,處王交尾時期,蜂群情緒不穩定,或者是交尾成功,還沒有開始產卵,都會很容易的因為一點點的騷擾或者是打擾,就會直接的飛逃。

在中蜂養殖的過程中,引起蜂群飛逃的原因還有很多,但是,以上是比較常見的一些原因。作為養蜂人,養蜂是一個細節決定成敗的工作,我們平時要多留意,多觀察蜜蜂的各種生活習性,才能得心應手。

中蜂定點養殖技術與養蜂趣事分享,蜂學常識探討學習。

歡迎新朋友與老鐵們,留言指正,了解關注。

鄉村趣事,茶餘飯後,閒聊扯淡。謝謝!

相關焦點

  • 剪掉蜂王翅膀,蜜蜂會分蜂逃跑嗎?百事通用經驗告訴你!
    把蜂王翅膀剪掉,是很多養蜂人都在使用的防止蜜蜂分蜂,或者飛逃的一種方法,先不說它究竟有利還是有弊,這種方法真的能阻止蜂群逃跑?根據百事通的經驗,這個方法根本行不通,也解決不了蜜蜂分群或者逃跑的問題。如果蜜蜂想要分群,特別是在分蜂期出現分蜂熱,或者逃跑情緒激烈的情況下,有沒有蜂王其實並不重要,有時候沒有蜂王也一樣會逃跑。百事通曾經親眼見過蜂王不能飛行,蜂群抬著蜂王逃跑,如果實在不能帶走蜂王,就直接棄王逃跑的現象。所以,從實際情況來說,把蜂王翅膀剪掉,是不可能阻止蜜蜂分群,也阻止不了蜂群飛逃的。
  • 蜂群單群飛逃不可怕,可怕的是集體飛逃,蜜蜂集體飛逃怎麼辦呢?
    導讀:養過蜜蜂的朋友都知道,中蜂念巢性差,在蜂群出現不良因素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飛逃。比如外界蜜源缺少、盜蜂、胡蜂侵擾、巢蟲、蜜蜂病害以及蜂箱有異味等情況都容易引發中蜂飛逃。中蜂飛逃一般有兩種情況,單群飛逃與集體飛逃。
  • 發生自然分蜂時蜜蜂一般往哪裡飛呢?
    當發生自然分蜂時,老蜂王會帶走一部分蜜蜂離巢尋找新的築巢地點,那麼蜜蜂自然分蜂時會往哪裡飛呢?有沒有什麼規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趣蜜蜂小編來看一看吧!二、自然分蜂過程蜜蜂在發生自然分蜂前大量工蜂會在巢門口結團,巢外也有少數工蜂在巢前低空飛繞,隨後飛繞的蜜蜂逐漸增多,同時巢內部分蜜蜂開始跳「呼呼舞」促使整個蜂群騷動起來,幾分鐘後大量蜜蜂從巢門湧出,原蜂王也隨分蜂的工蜂出巢,參加分蜂的蜜蜂先在蜂場上空飛繞,然後在附近的樹幹或其他有一定高度的附著物處結團。
  • 中蜂分蜂后失王后怎麼辦?蜂群失王的原因是什麼?
    在每年的春季繁殖過程中,中蜂是我們日常養殖中常見的蜂種之一,春季不僅是採蜜的大流蜜期,也是蜂群開始分蜂、擴大種群的時期,咱們每個養蜂人的養殖情況各有不同,在分蜂技術上也各有各的辦法,對於新手來說,我們應該怎麼來保證順利分蜂呢?下面跟隨趣蜜蜂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中蜂分蜂失王后怎麼辦吧!
  • 怎麼判斷中蜂有沒有得巢蟲?主要觀察這六點
    巢蟲分三個階段:卵,蟲,蛾。卵期和蟲期都是在巢脾內度過的,只有變成蛾子的時候才會飛來飛去,這種蛾子我們稱之為「蠟螟」。蠟螟的產卵能力非常的恐怖,所產的款也非常具有潛伏性,生存能力也非常強。所以它們給蜂群帶來的破壞力是非常強的。
  • 蜂箱旁邊再放一個蜂箱會自然分蜂嗎?養蜂人分析出這些原因!
    關於蜂箱旁邊再放一個蜂箱會不會自然分蜂的問題,養蜂人並不會這樣操作,因為,中蜂的認巢能力較差,採集回巢的蜜蜂容易誤入蜂箱,耽擱蜂群的採集工作和哺育工作。同時,蜂群自然分蜂需要滿足這1個條件,蜂群內出現新的蜂王臺,蜂群內產生分蜂熱。
  • 蜜蜂分蜂的方法有哪些
    蜜蜂養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它也是一種重要的農業養殖項目,在我國養殖特別普遍,在養殖當中,我們也要重視蜜蜂分蜂的方法,那麼,蜜蜂分蜂方法有哪些?由專業人士進行了歸納,有以下10種方法,下面一起來進行一下了解。特別要提醒一下的,以下方法為意蜂分蜂常見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中蜂也同樣適用。
  • 飛逃是蜜蜂的天性,了解這些特性,飛走了也會飛回來,網友:真神
    蜜蜂飛逃的各種原因  蜜蜂是一種特殊的昆蟲,尤其是中華蜜蜂。 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據說很有個性。經過養蜂人長期養蜂經驗,總結了蜜蜂逃跑的原因。  1、群勢太小一直發展不起來。  2 .缺乏粉蜜源的蜜蜂不能日常吃。  3、環境連續惡劣,如連續雨天、連續大風寒波襲來,炎天炎熱等。  4、連續震動、敵人入侵激烈、蜂不停、病蟲害嚴重等。  5、人為地影響多方面。
  • 談春繁複壯後的中蜂管理,注意觀察雄蜂脾,做好育王分蜂安排
    外界油菜花盛開,遺憾陰雨綿綿,所以小蜜蜂逮住一次好天氣就會玩命似地採集。因為春季蜂群發展很快,部分蜂箱巢門出現了水滴,所以不用開箱都可以知道裡面的仔脾和進蜜都是很好的。但是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謹慎對待,所以還是在之後對其中兩群進行了抽樣開箱檢查。開箱後發現蜂群已經新老各半,仔脾成片,部分蜂群起造贅脾,下部已有封蓋雄蜂房。看來分蜂熱真的要來了。
  • 蜜蜂在野外很好,為什麼收回來後,會飛跑呢?
    蜜蜂逃跑與開始採蜜是沒有關係的,因為外面的蜜蜂被養蜂人抓回家後,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如何處理才能讓蜜蜂安心住下來,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不管蜂群之前的生活多么正常,都和收捕後沒有任何的關係。那怎樣才能讓蜜蜂安心的住下來了,下面閩南蜂哥就來分享2點經驗。
  • 養蜂人告訴你要牢記這五種蜜蜂天敵,重則蜂群飛逃,防治是關鍵
    導讀: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養蜂人對待每一隻蜜蜂都是小心翼翼的,為了提高蜂蜜的產量,就要想盡辦法增加蜜蜂的出勤率,而最能夠提高蜜蜂出勤率的辦法就是增加蜜蜂的繁殖數量,也就是說蜂群要足夠大,而且越大越好。但是在實地蜜蜂養殖過程中,一些原本很強的蜂群,到了準備取蜜時才發現此時的狀況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強群,跟當初預想的情況相差甚遠。
  • 中蜂有巢蟲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夏季是中蜂巢蟲的高發季,到了秋季雖然有稍微的減弱,但巢蟲的情況還是非常嚴重的。聽蜂之語在防治巢蟲時採用的是以下六種方法:①、不隨意取蜜,保障蜜滿脾。②、不用太老的巢脾,中蜂每年換一次新巢脾。③、保障蜂多於脾,提高蜂群的抵抗力。④、保持蜂箱內部環境乾淨衛生。避免把蜂箱放置在蚊蟲多,且潮溼的地方。⑤、蜂箱內放置巢蟲片,前期對巢蟲有一定的預防效果。⑥、開箱看蜂要迅速,避免蛾子進入蜂箱。蜂箱密閉性要做好,防止蛾子從蜂箱裂縫進入。
  • 蜂群分蜂的原因特徵,如何避免蜜蜂分蜂,蜜蜂分蜂后的優點與缺點
    蜜蜂分蜂前的準備與特徵:1.分蜂熱初期形成的時候,工蜂開始找地方造雄蜂巢,蜂王往雄蜂房產卵,正常蜂的蜂王開始產下大面積雄蜂脾時候說明蜂群開始有分蜂情緒的發生,此時蜂群會正常出勤採集蜂蜜與花粉。5.王臺封蓋約6天後,王臺即將發育成熟,新王快要出臺(分蜂情緒強烈臺剛封蓋就出現分蜂也偶有發生),天氣晴朗氣溫合適的上午,蜂群準備分蜂的工蜂在巢內開始大量吃蜜,吃飽喝足後,工蜂帶著老蜂王迅速離開蜂群並在蜂巢附近樹梢上結團集合(一般半小時內集合完成,也偶有在空中集合不停留馬上遷移的情況發生),集合完成結團後,偵查蜂踩點合適後,蜂群迅速散團
  • 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原來蜜蜂也是要分家的
    自然分蜂,是指在蜜粉源豐富、氣候適宜、蜂群強盛的條件下,原群蜂王與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飛離原巢、另擇新居的群體活動,稱為自然分蜂,簡稱分蜂,也叫分巢。分蜂其實就是老蜂王離巢並將蜂巢留給新蜂王的過程,有些養蜂新手擔心自然分蜂后分蜂群會直接飛遠,實際上發生自然分蜂時完全有時間將分蜂群收捕回來的,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趣蜜蜂小編來看一看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吧!一、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
  • 盜蜂的蜜蜂有哪些特徵?
    在前面的文章中聽蜂之語有介紹過防止盜蜂的一些具體預防措施。比如餵蜂的時間,餵蜂時要注意的事情,蜂箱巢門的把控,以及發現盜蜂的偵查蜂該如何處理等等。特別是中蜂介王,難度比意蜂要高出很多,所以平常介王之前我們一般會採取以下措施:①、提前處理老王,讓蜂群處於失王一到兩天的狀態再進行介王。
  • 蜜蜂養殖,為什麼只見蜂卵不見幼蟲?老蜂農告訴你原因
    近幾天有朋友問蜂部落,我的新王產卵了,但是為什麼看不到幼蟲?而且工蜂還吃卵。難道蜂王會產下孵化不出來的卵?那麼這種現是不是真的像網友說的那樣會發生呢?如果會發生,真實的情景會是什麼樣的呢?在這裡蜂部落先感謝向蜂部落問到這個問題的朋友,今天蜂部落就來向朋友們分享為什麼蜜蜂會產下孵化不出來的卵?
  • 蜜蜂裝了防逃片,如何判斷蜜蜂是要飛逃​?養蜂人3招解決
    導讀:關於巢門裝上了隔王板,蜜蜂飛逃,總是有來回飛逃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裡面我們需要弄清楚蜜蜂飛逃和蜜蜂試飛的區別,有可能我們看到的並不是蜜蜂飛逃,而是蜜蜂在試飛,具體的我們可以通過適當的獎勵飼喂,觀察蜂群中的產卵情況來定。巢門裝上隔王板可以嗎?
  • 中蜂越冬蜂培育期蠟螟的活動規律及防治措施
    根據觀察,意蜂對蠟螟的抵抗性較強,意蜂群中基本沒有蠟螟危害,而中蜂對蠟螟的抵禦能力較差,不但嚴重毀壞巢脾,而且還造成蜜蜂幼蟲或蛹死亡,引起「白頭病」,嚴重時還會引起蜂群飛逃,因此巢蟲是蜜蜂的主要敵害。
  • 為什麼中蜂分了一群就不再分了?蜜蜂分家與哪些因素有關?
    關於中蜂分了一群就不再分蜂的問題,想要知道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們可以把這種情況分為兩種,一種是一次分了一群就不再分蜂了,另外一種是分了一次以後就不再分蜂了,看起來比較相似,但是實際上是有差別的,這兩種分蜂問題都與蜜蜂的習性有關,也會造成蜜蜂分家一次就不再分了,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中蜂分了一次就不再分
  • 誘蜂一般多久來峰白天誘蜂箱有蜜蜂晚上沒有了什麼原因?
    誘蜂一般多久來蜂,這是很難確定的。需要根據當地的蜜蜂資源豐富與否(不管是養殖的還是野生的)、個人的誘蜂技術、誘蜂地點好壞以及是否處於蜜蜂分蜂或逃蜂的季節來決定。其中養殖的蜜蜂分蜂或逃蜂還要取決於養蜂人管理技術,管理好的蜂場,想要出現分蜂和逃蜂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