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證實:這種生物不僅克木,連石頭也不放過

2021-01-15 星球家園

如果你曾見過船蛆,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忘記它們,因為這種體態細長的生物不僅長相噁心,而且也是一種頗具危害性的動物。船蛆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中,由於它們鑿木而居、啖木為食的生活習性,對船體、碼頭、圍欄等設備的木質結構具有很大的破壞作用。人類在與船蛆的長期鬥爭中嘗試了很多方法,但是仍然對之防不勝防。

轉自PNS

近日有消息傳來,天生「克木」的船蛆已被證實能吃石頭!一個來自美國的研究小組確認了一種以巖石為食的船蛆。他們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上發表了文章,描述了他們對這種特別的雙殼類動物的研究結果。

轉自PHYS

研究人員報告說,這種「新型船蛆」早在2006年就被人類發現了,但直到最近才被仔細研究。研究者費力地鑿開巖石,捕捉到一些樣本後飼養在水箱中。觀察發現,這種通體白色的船蛆只有大約150毫米長,看起來非常像蠕蟲。與以木為食的同類相比,它們具有更大的牙齒,這很有利於在巖石上打孔,同時,它們缺少用於消化木頭的囊結構。以上生理差異表明,這種吃巖石的船蛆很可能不是由它們食木的近親進化來的~在很久以前,它們就「分道揚鑣」了。研究者觀察到,水箱裡的船蛆不停地啃食著石灰巖,然後會排出細小的沙子。目前,他們無法確定船蛆吃巖石的原因,因為從理論上說,石灰巖並不能成為動物的營養來源。研究者推測,這些小動物的營養可能是由它們的鰓從水中獲取的。

轉自SOH

現在,這種奇葩的瓣鰓綱動物已成為人類的公敵,但它們也並非毫無是出。在東南亞地區,船蛆已是人們餐桌上的佳餚了。對於小編來說,食用蠕蟲般的軟體動物絕對是一場噩夢,但在泰國、菲律賓等地,人們卻常常用煎炸、熬湯等方式烹飪船蛆,據說味道十分鮮美,不知道您是否想去嘗試呢?除了滿足「吃貨」們的食慾,盾構機的設計靈感也來自於船蛆。英國在18世紀建造穿過倫敦地下的泰晤士河隧道時遇到了很大困難,法國工程師布魯諾爾受到船蛆的啟發,提出了「開放型手掘盾構」的設計原型,並取得了英國的專利。此外,這種生物的「生存意志力」也是令人驚嘆的。雖然聽起來有點滑稽,但對於一種低等軟體生物而言,以巖石為食著實不易,即使這種能力源自它們的生存本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太可能對孩子們說:「你要具有一條船蛆那樣的奮鬥精神……」,但從生物學角度看,這種說法並無不當,因為我們人類同樣需要奮鬥的意志才可以生存下去。

相關焦點

  • 蜜獾是有仇當場報,這種鳥卻會記仇一輩子,連仇人的後代也不放過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遇到,某人因為一點小事,就記恨別人很久,甚至為此展開了報復,而事後被報復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惹怒了他,只是表示非常鬱悶。人類算是一種報復心強的動物,但是比起蜜獾來說,又弱爆了。
  • 因為肉質鮮美,這2種生物被吃到滅絕,有一種連它的皮都不放過!
    地球在宇宙當中誕生大約有46億年的時間,在漫長的歷史當中出現過無數的物種,甚至有些物種是人類從未見到過的,適者生存不適應環境的就被淘汰,一些物種因為沒能適應地球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慢慢從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了,也有一些物種是因為自己的天敵過度捕捉,慢慢從地球上消失了,但是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在地球上有這樣2種生物全是被人類給吃滅絕的,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 菲律賓這種動物,不吃木頭,專吃石頭?
    最新科學研究首次揭開新品種蛀船蟲「Lithoredoabatanica」的神秘面紗;這種椰果質感、外型像蛆、半透明的白色軟體動物,藏身在拇指大小的石洞內,最大可以長到超過1公尺長。英國《皇家學會學報生物科學版》19日刊登的研究內容顯示,「Lithoredo abatanica」會利用位於身體前後兩端的退化硬殼「吃」石頭,其硬殼上有毫米大小的數十粒牙齒,並會排洩出砂礫。
  • 隕石價格走俏,但這種石頭比隕石更奇怪,它們不僅會喝水還會移動
    在眾多無機物中,石頭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不管是工地還是田野裡,哪裡都能看到石頭的蹤影。千萬別認為所有的石頭都一文不值,還是有一些十分珍貴的「石頭」,例如鑽石、水晶、翡翠等等。這些礦石之所以會比普通的石頭有價值,是因為它們擁有特殊的成色或者光澤,使得它們的市場價格在幾百塊一克到幾萬塊一克不等。
  • 蜜獾有仇當場報,這種鳥卻會記仇好幾年,連仇人的朋友都不放過
    小編看到的時候也是不由地覺得好笑,當時就覺得這麼會有這麼搞笑而又喜歡打架的動物,簡直令人大吃一驚。其實報仇和記仇這種行為人類都會有,更何況說是動物。在動物界中,報仇和記仇這種行為是很常見的,就好比如非洲草原上的獅子和野牛,獅子們成群結隊去捕捉野牛,而野牛懷恨在心,也會找準機會選擇對落單的獅子下手,這也是一種報仇和記仇。
  • 把國寶吃成瀕危動物,連鯊魚也不放過,網友:這食譜夠硬
    都說中國是一個吃貨非常多的國家,而每一次的物種入侵也更加證實了這一事實,在中國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雖然說大家現在已經不愁吃喝了,但是對於現在人們的物質需求依舊急速上漲,不僅對吃的沒有一點下降,反而對於吃東西更加的講究了,中國的吃貨到底有多能吃?大家看一下入侵物種的下場就知道了。
  • 竟有生物愛吃石頭?美媒: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神奇動物
    新華社北京7月8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對大多數生命形式來說,石頭或許聽起來並不像一頓美餐,但它卻上了一種新確定的物種的菜單,這個物種是一種圓圓胖胖、長得怪怪的蛤蜊。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19日報導,然而,儘管這種蛤蜊以石灰巖為食,但其發現者並不確定,這種生物是否從那些巖石中捕獲到任何實際食物。例如,這種蛤蜊的腸道中的細菌是否有助於分解巖石並釋放出營養物質?該研究項目的主研究員、麻薩諸塞州東北大學海洋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魯本·希普韋說:「我們希望研究共生體——即生活在這種動物體內的細菌,看看它們是否提供了什麼營養物質。
  • 「撒錢幣」祈福有新招:木化石裡塞硬幣
    不知道大夥有沒有聽說過「木化石」,它是幾千萬年前,樹木因為地震等特殊原因,被迅速埋葬在地下之後,保留了樹木的結構和紋理而形成的化石。在南京江寧方山景區,就有一座木化石景觀。但仔細一看,哎,它上面有些東西,怎麼這麼面熟呢?好好的一座木化石,卻被遊客們「懟」滿了硬幣!
  • 這種生物不僅能夠承受高溫,而且連毒氣也不怕,是生命界的奇蹟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除了智慧生命人類之外,還有數百萬種以上的各種生物。生命可以稱得上是宇宙大爆炸以來出現的事物中最神秘複雜的事物,無人知道宇宙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雖然人類目前已經走進了科技時代,開始了對於生命的探索研究,但是我們對生命的了解還只限於皮毛。
  • 聰明的人連洋蔥根都不放過
    聰明的人連洋蔥根都不放過。經常吃洋蔥,對身體會有哪些影響?聰明的人連洋蔥根都不放過洋蔥中含有的物質可有效起到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的功效,對於降低甘油三酯效果非常明顯。尤其是因為血液濃稠度升高,出現的動脈粥樣化也有一定的功效。這是因為洋蔥中含有二烯丙基硫化物的作用。
  • 瘋狂原始人有了這招後,開始一統全球,連劍齒虎與猛獁象都不放過
    於是幾十萬年過去後,人類祖先就又開始開掛了,在能人的族群裡少部分進化成了匠人,這幫傢伙比起前面那些只會用樹木、石頭的能人來說就更牛了,開始會使用製造一些更加厲害的工具,於是同時期的野獸這下子就又遭殃了。
  • NASA啟動瘋狂賺錢模式,連化妝品也不放過?
    這可不僅是一次商業炒作,卻也將是真實發生的太空趣事。該公司的集團總裁很興奮地宣布:它會是美容護膚行業,第一發射到太空的產品。而這10瓶50毫升的化妝品,連瓶子帶液體產品,每瓶100G,總共撐死也就2斤重而已。
  • 新物種!菲律賓發現吃石頭的「蟲子」,專家;可能威脅人類安全
    之前在菲律賓就發現了一個「新物種」,人類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生物,書籍裡面也沒有記載,更奇怪的是,這種生物居然靠吃石頭為生,和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生物都不同,它們不吃肉也不吃植物,
  • 新物種!菲律賓發現吃石頭的「蟲子」,專家;可能威脅人類安全
    」,人類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生物,書籍裡面也沒有記載,更奇怪的是,這種生物居然靠吃石頭為生,和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生物都不同,它們不吃肉也不吃植物,顛覆了人類對動物的認知。,而且堅硬無比,從未想過這種東西居然能是一種食物,那麼這種蟲子怎麼獲得石頭裡面的營養物質呢?
  • 蜜獾有仇當場就報了,這種鳥卻會記仇好幾年,仇人的朋友都不放過
    說到最喜歡記仇的動物,我們都會想到「平頭哥」(非洲蜜獾),這種動物被認為不能招惹,因為一旦招惹了它,必然會給你糾纏個沒完,不見得高低誓不罷休,據傳在一個動物園中有一頭獅子隔著鐵絲網多看了一隻蜜獾一眼,居然使得這隻蜜獾在電網下掏了個洞,鑽過去跟獅子打了一架
  • 德國漢堡動物園年度盤點 工作細緻連鯊魚卵都不放過
    德國漢堡動物園年度盤點 工作細緻連鯊魚卵都不放過 (1/3) "← →"翻頁
  • 兩個月能吃光一座木屋,連金屬也不放過
    白蟻是一種令人聞風喪膽的動物,它們似乎無孔不入,只要建築出現了白蟻的蹤跡,如果不將白蟻消滅,那麼這個建築很快就會坍塌。雖然白蟻的身長只有幾毫米,而且重量不足十克,但是它們腐蝕木材、金屬的能力十分可怕。它們和其他螞蟻一樣是團體作戰,能夠在兩個月內就讓一座房屋坍塌。
  • 物種間的競爭,其實也是在進行「石頭剪刀布」
    有些物種似乎在進行類似於「石頭剪刀布」的競爭,在這種遊戲中,沒有一個物種享有持久的統治地位。這可能是大自然能夠保持如此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的部分原因。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生物動力學和合成生物學博士生麥可·廖(Michael Lio)參與了這種工程細菌系統的開發,他說這三種菌株的相互關係就像石頭剪刀布一樣。
  • 玉米雖常吃,這種「黑玉米」卻不常有,不僅顏色另類,營養也更高
    但是玉米雖然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大家經常會吃到這種黑玉米,卻不常有,我們平時吃到的玉米一般都是黃顏色或者是白顏色,比如水果,玉米,粘玉米,還有一些土玉米,這些玉米雖然說品種不一,但是大體上都離不開黃色和白色,所以裡邊的營養價值也比較類似,只不過是口感有一些區別。然而這種黑玉米不僅是顏色跟其他的玉米有很大的不同,非常另類,就連營養價值和口感也是獨樹一幟。
  • 北大教授最新發現,石頭上也有光合作用
    那麼,石頭上的「光合作用」究竟是怎麼回事?眾所周知,植物、藻類和光養微生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化學能,並釋放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為自然界眾多生物直接或間接提供了能量。這種新發現的能量轉化機制可謂無機界「非經典光合作用」。除了利用和轉化太陽能,「礦物膜」的產生與發育也和日照條件關係密切。富錳礦物比如水鈉錳礦,僅在日光照射下的巖石正面「礦物膜」中出現,而無光照的巖石背面則不富集水鈉錳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