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見過船蛆,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忘記它們,因為這種體態細長的生物不僅長相噁心,而且也是一種頗具危害性的動物。船蛆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中,由於它們鑿木而居、啖木為食的生活習性,對船體、碼頭、圍欄等設備的木質結構具有很大的破壞作用。人類在與船蛆的長期鬥爭中嘗試了很多方法,但是仍然對之防不勝防。
近日有消息傳來,天生「克木」的船蛆已被證實能吃石頭!一個來自美國的研究小組確認了一種以巖石為食的船蛆。他們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上發表了文章,描述了他們對這種特別的雙殼類動物的研究結果。
研究人員報告說,這種「新型船蛆」早在2006年就被人類發現了,但直到最近才被仔細研究。研究者費力地鑿開巖石,捕捉到一些樣本後飼養在水箱中。觀察發現,這種通體白色的船蛆只有大約150毫米長,看起來非常像蠕蟲。與以木為食的同類相比,它們具有更大的牙齒,這很有利於在巖石上打孔,同時,它們缺少用於消化木頭的囊結構。以上生理差異表明,這種吃巖石的船蛆很可能不是由它們食木的近親進化來的~在很久以前,它們就「分道揚鑣」了。研究者觀察到,水箱裡的船蛆不停地啃食著石灰巖,然後會排出細小的沙子。目前,他們無法確定船蛆吃巖石的原因,因為從理論上說,石灰巖並不能成為動物的營養來源。研究者推測,這些小動物的營養可能是由它們的鰓從水中獲取的。
現在,這種奇葩的瓣鰓綱動物已成為人類的公敵,但它們也並非毫無是出。在東南亞地區,船蛆已是人們餐桌上的佳餚了。對於小編來說,食用蠕蟲般的軟體動物絕對是一場噩夢,但在泰國、菲律賓等地,人們卻常常用煎炸、熬湯等方式烹飪船蛆,據說味道十分鮮美,不知道您是否想去嘗試呢?除了滿足「吃貨」們的食慾,盾構機的設計靈感也來自於船蛆。英國在18世紀建造穿過倫敦地下的泰晤士河隧道時遇到了很大困難,法國工程師布魯諾爾受到船蛆的啟發,提出了「開放型手掘盾構」的設計原型,並取得了英國的專利。此外,這種生物的「生存意志力」也是令人驚嘆的。雖然聽起來有點滑稽,但對於一種低等軟體生物而言,以巖石為食著實不易,即使這種能力源自它們的生存本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太可能對孩子們說:「你要具有一條船蛆那樣的奮鬥精神……」,但從生物學角度看,這種說法並無不當,因為我們人類同樣需要奮鬥的意志才可以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