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出生於富裕家庭,六代以內均在當地商界政界佔有一席之地,但不同一般的富二代,巴菲特的發家完全是靠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強烈的興趣指引。
到25歲時成立合夥公司,直至今日成為世界聞名的股神。其一生都在工作上孜孜不倦。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儘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兩年後,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46%,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
就在股市一路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伙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果然就在巴菲特隱退的第二年,股市突然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洩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漲」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會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從創造了從100美元起家到至今獲利470億美元財富的投資神話。巴菲特為什麼這麼厲害?
巴菲特的成功不僅僅是運氣和天賦,更在於他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精神。
查理·芒格常常稱讚巴菲特強烈的學習欲望,稱他為「學習機」。巴菲特年齡越來越大了,但他還在不斷地學習,這就是他最了不起的品質之一。
巴菲特也覺得自己看到什麼都想拿起來讀一讀。他建議道,好的投資人就該什麼都讀一讀。拿他自己來說,他常年閱讀,在奧馬哈公共圖書館生活了4年。10歲就讀完了館裡所有投資方面的書籍,有些書籍甚至讀過兩遍。
對於眾人詢問的積累財富的智慧,巴菲特回答道:花得要比掙得少,了解並只做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不斷學習,不要認輸,堅持保留安全邊際。
每一分錢都應該有所值,而不應該浪費,關於金錢的意義,一分錢與一萬元同等重要,這也許是另一個10億美元的開始。
巴菲特的生活準則:簡單、傳統和節儉。金錢的積累是從每一個硬幣開始的。
巴菲特對風險的敬畏甚至滲透到了生活中小細節,比如,他嚴格按照習慣過日子,從來不刻意追求刺激和新鮮事物;他有自己固定的朋友圈,一直住在奧馬哈那棟25歲時購買的房子裡;早餐只愛吃麥當勞,飲料只喝櫻桃味的可口可樂,午餐幾乎都是去奧馬哈的一家餐廳。
巴菲特說,投資的核心是理智,而非智商。他也用自身幾十年的驚人業績證明,價值投資不僅僅是一種具體的方法,它更是讓我們牢牢固守理智的思維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對巴菲特的一生充滿好奇。可以說,巴菲特的每一句話都是人生箴言,字字都是對自己財富、人生經驗的總結和提煉。
於是有了寫了《巴菲特全書》。
《巴菲特全書》系統、全面總結了巴菲特的投資思想和方法,並具體實錄了巴菲特主要的投資案例。全書分為「跟『股神』學投資」、「巴菲特的信」、「巴菲特小傳」三篇。
第一篇全面介紹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第二篇收錄了巴菲特寫給股東的精彩信件;
第三篇講述巴菲特個人和他龐大的投資公司。
《巴菲特全書》沒有就投資論投資,而是將為人處世和投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講述,這樣更易於讓希望通過投資股市實現自己財富夢想的現代人理解和接受。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對巴菲特就非常的崇敬:「你可以說出沃倫許多優點,譬如品格和幽默感。但我想說的是他將世事化繁為簡併渴望教導他人的熱忱,
如此人們能從他一生的經驗中汲取寶貴經驗,並受益匪淺。他樂於教導他人,給我,打電話的時候也是這樣,這是我獲得的一份真正禮物,我對此深懷敬。」意。
透過這本中閃爍的思維弧光,我們能夠一覽這位商界領袖和大慈善家的意識深處,這絕對是一件很有收穫、值得花時間去做的事情。
我希望所有人,包括那些自認為已經很了解巴菲特的人,都應該逐字逐句地閱讀一下子這本書。原價66元,拼單只需要33元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