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地球」,獨屬於火星的魅力,或許是人類最後希望

2020-10-03 非人類研究所

千百年來,人類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有一天走出地球,在外太空建立新的殖民地。實事求是的說,如今的地球已經是千瘡百孔,與地球本來的壽命相比,人類的出現就像是一顆寄生蟲,不斷吸食地球的鮮血,導致地球很有可能會因為人類的出現而提早進入衰亡階段。

對於科學家來說,在茫茫星海中,找到人類的第二故鄉,不僅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是一件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從目前已經發現的天體來看,大部分人將火星作為人類第1個殖民地。甚至在不少影視劇作品當中,也經常會出現人類移民到火星的場景。

在人類的科學史上,曾出現過好幾次針對於火星的計劃,例如派遣宇宙飛船不斷向火星進發。但奇怪的是,火星並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如果是選擇殖民地的話,難道不應該選擇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嗎?其實這點很好解釋,距離地球比較近的行星,根本就不具備產生生命的特徵,而火星則是在太陽系當中與地球環境結構最為相似的星球。

火星與地球擁有相同的地殼成分,根據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所發現的巖石樣本,科學家們發現,目前火星上的巖石成分與25億年前地球上的巖石成分極其相似,鐵和矽酸鹽都是它們的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火星同地球一樣,擁有地殼,地幔以及地核。這就說明在地球上所出現的場景,很有可能在火星上也會出現。而且火星上同樣擁有高山,平原,峽谷等地球樣貌的地理特徵,這也是文明發展的一個基礎。不同的是,現在的火星就像是25億年前的地球。

其次,火星上的時間與地球上也非常相似。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是24個小時,火星自轉一圈的時間則是24小時37分鐘,也就是說這兩顆星球自轉周期極為相似,而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日出日落在火星上同樣如此。不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時間是365天,而火星圍繞太陽轉一圈則是地球的兩倍,火星的一年很有可能是730天。 當然在火星上同樣也有春夏秋冬,只是四季間隔比地球更加明顯。

而對於人類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水,水作為萬物之源,可以說是醞釀生命的搖籃。雖然科學家暫時還沒有發現在火星上明確存在的液態水,但在1971年的時候,水手9號探測器傳過來的圖像經隱隱約約可以看到火星上存在河流的跡象。如果這些河流確實存在水量,很有可能是亞馬遜河的近百倍。

通過2003年的一個火星探測器傳回來的圖像,人類還發現了液態水流過火星表面時的痕跡。也就是說,雖然現在在火星表面並沒有水,但是在很久之前,火星上的確存在著大量的液態水。種種跡象表明,火星要麼是已經存在過文明,不過文明程度並不怎麼發達。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火星上經歷了一次生物大滅絕的災難。當時的文明遠遠達不到在外太空建立殖民地的程度,因此在火星上的文明徹底覆滅。

另外一種說法是,目前的火星還處於醞釀生命的階段,也就是說現在的火星有點類似於數億年前的地球。也許經過漫長的歲月,也可以醞釀出生命。結合目前所發現的星球,在整個太陽系中,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因此火星雖然距離地球並不是最近,但卻是最適合的殖民地。

相關焦點

  • 人類誕生的起因:或許與44億年前,火星撞擊地球有關
    我們今天一起來討論一下,人類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大家應該都知道人類的祖先就是猿類,那麼猿類又是怎麼到達地球上的呢,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給出比較好的答案,但是有科學家表示,在44億年之前火星的行星撞擊過地球,科學家認為,也許是這樣的撞擊導致地球上生命的誕生,但是這種說法現在還並不能被認同, 或許說只能作為一個參考。
  • 如果火星被完全開發,土地屬於哪一個國家呢?美國俄羅斯還是中國?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火星被認為是除了地球之外最適合人類居住的,雖然這顆紅色的星球和地球環境有著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它有著滿足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
  • 機遇號向地球傳回的最後一張圖像,成為了火星絕唱,是人類的功臣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其中處在宜居帶內的行星有三顆,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按道理來講,這三顆行星都有生命誕生的可能,可是目前發現只有地球這一顆生命星球,而且地球數百萬年前誕生了人類之後,已經升級為文明星球。
  • 關注「天問一號」|南航專家解讀:火星或許是人類的下一個棲息之所
    「天問一號」的發射,給很多人帶來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們對火星「情有獨鍾」?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教授聞新表示,「由於地球資源的問題,火星或許是人類下一個棲息之所。」火星有著潛在的「宜居性」聞新告訴記者,在太陽系行星中,火星潛在的「宜居性」是獨一無二的。
  • 地球將不適合居住?火星或還有3個湖泊!人類移居希望可能更大了
    但是科學研究人員們稱,還發現了另外三個湖,大小分別為10 x 10 km(部分報告說可能存在3個,這裡參考),科學家們說,乾燥的巖石條將這些較小的水塊與主湖分開,所以總計如今可能已有4個湖泊在火星南極區域了。為何有湖泊存在?人類移居太空希望更大了?
  • 機遇號探測器最後一張火星照片曝光,人類什麼時候才能登陸火星
    雖然我們人類還沒登陸火星,這些探測器還是發回了大量的數據,將火星的一些細節曝光在我們人類面前。其中,機遇號探測器或許是這麼多個火星探測器中,比較經典的一個,因為它在火星上面運行的時間很長。從2003年7月7日發射升空,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機遇號探測器終於在2004年1月25日登陸到火星表面。
  • 火星上究竟發現了啥?令500名專家興奮不已,將成人類的希望?
    進入外太空一直是人類嚮往的夢想,自從1969年人類首次進入月球後,隨後科學家們把所有的目光轉移到火星上,今年地球環境發生極為惡劣變化,所以科學家提到未來可以登陸火星,目前火星的大氣層,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馬斯克提到未來可以改變火星環境,這一觀念的發布顛覆了大家的想像,就連500名專家都興奮不已,人類的希望或將出現了?
  • 俄羅斯8歲「火星男孩」,聲稱人類未來希望在中國,如今怎樣了?
    外星人實際上早就來到地球,就生活在我們身邊?雖然很多傳言言之鑿鑿,但這些問題至今仍然沒有確鑿答案。不過,宇宙無際無邊,人類科技目前遠遠無法觸及,甚至連地球的鄰居月球都沒完全熟悉,那麼存在地外文明或者外星人,似乎又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宇宙中僅有地球存在生命,反而才令人絕望。
  • 登陸火星:火星載人登陸困難重重!科學家認為火星是人類的希望!
    「火星!」是人類一直嚮往探索的一個未知而又充滿神秘的星球,而如今,我們人類擁有了先進科學技術為何不能從容得去探索這個充滿神秘面紗的星球呢?接下來和大家一起暢談這個話題「火星為何難以接受我們人類去發掘它的另一面?」大家一起討論個人看法以及個人觀點。
  • 科學家在火星上有一個重大發現,讓人類對火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想要移民外星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需要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由於人類科技的限制,太陽系的類地行星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無法到達的,因此暫時只能在太陽系內尋找人類的第二地球。科學家通過探測發現,太陽系宜居帶內的行星只有金星,地球和火星。金星的環境非常惡劣,表面溫度高達400多度,完全是一個煉獄星球,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
  • 火星上有什麼?為何人類一定要移民火星?這些因素讓人類不死心!
    為了防止地球在某一天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也在不斷尋找第二家園,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不斷探索外太空,希望能夠找到「第二地球」,但是在茫茫的宇宙中,要想找到另外一顆和地球一樣環境溫和,並且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還是非常難的。
  • 俄羅斯8歲「火星男孩」,聲稱人類未來希望在中國,如今怎樣了?
    外星人實際上早就來到地球,就生活在我們身邊?雖然很多傳言言之鑿鑿,但這些問題至今仍然沒有確鑿答案。  不過,宇宙無際無邊,人類科技目前遠遠無法觸及,甚至連地球的鄰居月球都沒完全熟悉,那麼存在地外文明或者外星人,似乎又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宇宙中僅有地球存在生命,反而才令人絕望。
  • 辛東方:地球是一個生命體,人類大概是破壞生態的癌細胞
    火星也曾經和地球一個,是一個有生命的星球。後來因為,火星生態遭到破壞,徹底毀滅。火星人終因狂妄自大,遭到上天的懲罰,火星毀滅。火星就是這樣沒落的。那些不是傳說,是數億年前 火星人留下的答案。多年之後,我終於解開了這個謎。1972年英國科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或許地球是一個活著的生命體,所有生命構成一個自我調節的整體,就像是人一樣,是有生命的。
  • 辛東方:地球是一個生命體,人類大概是破壞生態的癌細胞
    極端氣候、地震火山爆發,乃至病毒肆虐,或許都是地球生命體給我們敲響的警鐘,如果人類繼續大肆破壞生態壞境,不排除未來會出現超級火山噴發、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乃至超級病毒爆發,抹除人類存在的痕跡。火星也曾經和地球一個,是一個有生命的星球。後來因為,火星生態遭到破壞,徹底毀滅。
  • 火星跟地球之間異同,成為「地球」的可能性
    而自從火星被發現之後,科學家更多的是將探測的目光方向了火星,希望能夠在上面,找到生命體的存在,甚至還提出過人類移居火星的目標,那麼火星跟地球到底有哪些異同之處呢!至於說引力作用,火星的引力比地球要小很多,大概只有地球引力的百分之四十左右,這也就是會所你在地球上是一百斤而到了火星之上或許只有不到四十斤了。另外火星的大氣層中化學成分含量也有很大的區別,火星大氣非常稀薄,可能只有0.15%的氧氣,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就導致了火星之上的大氣壓只有地球表面氣壓的百分之一。
  • 高清火星照:從火星上看地球和月球是什麼樣?網友直呼漲見識了
    宇宙的神秘總是令很多人心生嚮往,為之不斷探索,這或許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今天小編帶大家看一組高清火星照:火星上的日出日落,從火星上看地球和月球是什麼樣?網友直呼漲見識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它的突出特徵便是擁有著橘紅色的外表,我國古代將火星稱之為「熒惑星」,西方古代將其稱之為「戰神瑪爾斯星」,由此可見,在遙遠的古代,古人早已知曉火星的存在,不得不感嘆老祖宗的智慧。
  •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或許不再是夢想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首先解決的是飛行器的問題,地球離火星太遠,如何能在短時間之內到達火星,並且成功降落,這才是第一步。以前就有科學家提出建立月球基地,然後以月球為跳板向火星前進,還有一些科學家提出可以捕獲一顆體積合適的流星飛向火星,就像人類在地球上做公交車一樣,比如說木星的周圍就有很多被引力捕捉到的流星。
  •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或許需要100年,才能成功改造火星
    ,同時對太陽系外的行星進行探索,這是因為這些星球距離地球較近,想要移居星球也會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火星和地球十分的相似,不僅同處宜居帶,更重要的是火星距離地球相當的近!1個就是是否有大氣層的存在,大氣層相當於一個星球的盾牌,如果缺少大氣層,人類就會直接面對來自宇宙的各種輻射和隕石的傷害,以人類脆弱的身板,是不可能抵抗這些傷害的,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最近一直在說著要保護地球大氣層,雖說火星具有大氣層,但是它的大氣比較稀薄,僅僅只有地球的1%,但是僅僅只是這微小的1%也給人們一些的希望。
  •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一個火星氣象衛星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0日5時58分,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搭乘H-2A運載火箭在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點火一小時後,「希望號」與運載火箭成功分離。一個半小時後,於北京時間7點31分左右,「希望號」順利將太陽能帆板展開,與地面成功建立連接,並收到「希望號」回傳的信號,從而成功完成了此次發射任務。
  • 火星上的「滷水」是人類希望!新技術將把它變成氧氣,太驚喜了
    這個問題,近日終於有了答案,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稱,火星上的「滷水」未來開變成氧氣和燃料,人類移民火星,或許真的指日可待。,導致火星表面的冰融化,同時也從產生了很多的熱量,這些熱量和冰融化釋放出的溫室氣體,在火星上形成了一個濃厚的大氣層,同時,也讓火星當時的氣溫非常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