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留學回國 關閉父親紅火酒樓改做茶樓

2020-12-03 搜狐網

    點擊進入策劃:探秘「富二代」的破繭之路

  18日下午,琴臺路群賢畢至茶行,老闆宋宇坐上紫檀雕花椅,衝上一杯安溪鐵觀音開始了一天的生活。比起周圍門庭若市的餐館,宋宇的茶行略顯冷清。

  茶行的前身,是一家生意火爆的餐館,宋宇父母在這裡經營了23年。「比起家業長青,我更看重兒子的自由和快樂。」宋宇父親宋子華說,把開門就賺錢的餐館改成茶行,他做好了前幾年虧損的心理準備。

  宋子華是原來新山城菜根香的老闆之一,他的兒子宋宇今年28歲,並沒繼承父親的老本行。

  18歲留學德國,回成都後不久就開起了茶館,與父輩經營了20多年的餐飲生意漸行漸遠。宋宇嫻熟地泡出一壺香茗,然後用儒雅的神情,把茶盞遞到記者面前:「我可能算是成都第一個開茶莊的海歸。」

  A 德國求學

    愛上中國青花瓷中國茶經

  和大多數父母經商的孩子一樣,宋宇的童年是孤獨和散漫的,早上沒醒父母就出門了,晚上睡著了父母才回家。童年時期對父母最深的印象來自一張照片——五六歲的宋宇跟著母親去進貨,站在母親的菜筐子裡,穿過一個幽深的巷子。這個場景被一位記者拍下來,作為老成都的風景刊登在一張報紙上。若干年後,宋宇每每看到這張照片,唯一的感覺就是父母生意起步時的辛酸。

  18歲那年,宋宇被送到德國,學習數字媒體——一個時髦的專業。到德國,宋宇的第一印象是,怎麼會有那麼多中國餐館,北京烤鴨、川菜館,每個城市每個區都有。他還發現身邊有很多中國通,這些外國人如果對漢字學感興趣,就會從甲骨文開始研究,精通程度足以讓很多中文系的中國大學生汗顏。

  有一次參觀德國博物館,在幾個中國清代瓷器面前,很多外國人把臉貼到玻璃隔板上,痴痴地研究。那一刻,宋宇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感動。回到學校,他馬上打電話回家,讓父母給他寄書,一套三本的《中國上下五千年》。大二暑假,他回到成都,拜了一個書法老師,開始練習隸書。

  因為喝不慣咖啡,每次回國,他都要帶上幾斤茶。泡給老外們喝時,對方的第一反應是撈起茶葉看看能不能吃。當宋宇給老外講起中國幾千年的茶道時,老外們的嘴巴張成了O形。漸漸地,宋宇身邊不少外國朋友也改變了只喝咖啡的習慣,迷上了茶的清香。

  逛德國麥海姆的Luisen公園,在一片綠茵草坪中央,宋宇居然看到了一個兩層的中國仿古建築。走近了才發現,那是一個賣中國茶的「茶屋」。他花3馬克點了一杯綠茶,選了個靠窗的位置,一瞬間他甚至以為自己回到了家鄉,那個以喝茶、打麻將聞名的城市。

  「什麼時候,自己也能開一間這樣的茶館就好了。」宋宇對自己說。回到學校,宋宇又給父母打了一個電話,讓他們再寄一些書給他,其中包括《茶經》、《鐵觀音》。

  B 回家開餐館

  虧得連員工工資都發不起

  2005年,宋宇回到成都,家裡的生意越做越大,在成都開了三家上千平米的高檔酒樓。和他同一批出去的同學,一部分已經回到成都接手家族企業,但宋宇的父親從來沒有跟他提過接班的事。

  有一天,宋宇問起父親對自己前途的看法,父親的意見是:「去打工吧,到別人的企業幹幾年,這是不花錢的學習。」

  宋宇卻不這麼想,看著父母在琴臺路上開了20多年的飯店,每天高朋滿座,開門就賺錢,做生意難道不比打工好?一個「宏偉」的想法在宋宇腦子中誕生:把川菜標準化,做成像肯德基麥當勞一樣,連鎖店開遍全世界。

  對於這個看上去宏偉的計劃,宋宇的父母除了把20萬元啟動資金打到他卡上,沒有再多過問什麼。很快,在成都三洞橋加油站附近,宋宇的豆湯飯配送店開業了。

  宋宇不了解做餐飲的流程,他認為只要想法夠新,管理夠規範,餐館沒理由不火。但這個觀點並沒有得到父親的認同,父親認為兒子光有從德國人身上學到的嚴謹,並不能在中國開出一個成功的餐館。

  一次宋宇和店裡的大廚發生了爭執,原因是大廚時常偷懶,而且態度不好。宋宇覺得這種人不能用。父親勸他,大廚不能開,脾氣不好,但還有用得著的地方。宋宇聽不進去,執意開了大廚。結果,大廚走後,不僅部分菜品味道不如從前,上菜速度也明顯受到影響,飯館生意受到極大影響,生意也慢慢陷入了虧損。

  當第一張虧損的收支帳單擺到宋宇面前,他第一次真正感覺到「錢」這個字的分量。虧損最多的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赤字,如不是父親接濟,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宋宇喜歡收藏,上萬元的紫砂壺買了也不覺得心痛。「然而這2000塊,讓我第一次對錢有了深入骨髓的理解。」

  C 迷上茶經

  想把中國茶館開到歐洲去

  關了餐館,又回到原點,宋宇開始思考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業。四處旅行,把腦袋清零後,宋宇發現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從未衰減,那就從自己最喜歡和熟悉的茶開始吧!

  再次把創業計劃擺到父親面前時,父親搖搖頭感嘆這是一個陌生的行業,但最終他還是支持了兒子的決定。

  父子倆商議了大半年,最終決定,把家裡開在琴臺路上23年的一家餐館關了,改成茶行。宋宇給茶行取名「群賢畢至」,期待著以茶為媒,追求一種「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生活。

  2006年起,宋宇花了一年半時間準備。2008年1月,茶行開門迎客。進門照壁,實木廂房,後院天井,青磚白牆,200多平米的地兒,純粹的古風古韻。屋裡的擺件,都是宋宇開著車從全國各地淘回來的。他還從龍泉山農家淘到一個有幾十年歷史的石制水缸,把6塊錢一桶的礦泉水倒到裡面「鎮」一下,再燒開來泡茶給客人喝,味道真有點不同。

  受德國手工麵包受歡迎的啟發,他把手工制茶引進茶行。透明的玻璃小屋內,制茶師現場製作,客人可以欣賞整個過程。茶行也可以為客人量身定做香氣、濃淡不同的茶葉。

  宋宇說,他從小學習就很輕鬆,沒有什麼事情全身心投入過。這個店目前已投資上百萬,家人從來沒有對他提過什麼要求。但宋宇還是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就像油門踩到貼地,只能往前衝了。」

  當記者問到現在生意怎麼樣,宋宇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這是一個成本回籠非常慢的行業,不像餐飲。歷經生意中多次挫折,他與父親的交流越來越多了,「現在才知道,父母的話,句句是真金。」

  宋宇現在有個夢想,就是把茶行開到歐洲去。那裡有市場、有朋友,可以完成他除去賺錢之外,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的理想。

  對話兩代人

  □對話父親

  讓兒子做他自己喜歡的事

  宋宇的父親宋子華今年58歲,已在最近兩年處理了手上的生意,過上了退休生活。「知子莫若父,我一直認為孩子在技術領域的天分高於做生意,從未想過讓孩子接班,」宋子華說,但如果兒子堅持要做生意,也會盡全力幫他。

  宋子華原是汽車運輸公司的一個裝卸工,月工資不到100元。宋宇三歲時得了闌尾炎,被誤診後拖成了腹膜炎,上千元的醫藥費讓全家陷入困境。為了給孩子治病,宋子華借了200元開了一家小飯館,後來開起了高檔連鎖酒樓。

  宋子華印象中,兒子數學總是考滿分;家裡幾年不走的壞鍾,兒子鼓搗鼓搗就修好了。「他在技術方面有天賦,可以在這方面好好發展下去!」但兒子回國後,決心要創業。

  宋子華把創業本金打到兒子卡上,看到兒子一些幼稚的做法,就知道這筆錢打水漂了。「很多道理,必須孩子經歷了才會理解。」

  宋子華認為,兒子18歲出國,受德國文化影響太大,德國人的嚴謹在管理上有用,但營銷上不一定好用。兒子第二次創業開茶行時,在裝修的三個月,他每天都給兒子見縫插針地講在中國做生意的「道」,講變通。但兒子不理解,開業後依舊拿出一套死板的章程來賣東西。「不撞南牆不回頭,這是80後的通病。」

  茶行開業一年來,宋子華感覺到了兒子的變化。兒子全身心投入經營的每一個環節,營銷理念也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變通。儘管如此,宋子華認為,兒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自己會盡力支持,但不會過多幹預。「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對話兒子

  愛上中國文化愛上茶道

  記者:近期看什麼書?

  宋宇:《茶道》、《宜興紫砂》、《道德經》、《論語》。

    記者:你的財富觀是什麼?

  宋宇:可遇不可求,要放得下。

    記者:遇到最煩惱的事是什麼?

  宋宇:欺騙,幾百塊一斤的茶被人忽悠成3000多塊一斤,關鍵自己還買了。

  記者:對生活品質有什麼要求?

  宋宇:喜歡天然而純粹的東西,譬如吃10塊錢一碗的手工擀麵,穿二三十塊錢一件的白色T恤,100%純棉就行。

  記者:目前心境怎樣?

    宋宇:試圖靜下來。

  記者:你現在最珍惜什麼?

    宋宇: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本組稿件由記者鄭常莉 羅曙馳採寫

    更多「四川富二代」系列報導可點擊搜狐網專題:「富二代」的破繭之路

(責任編輯:陳天晗)

相關焦點

  • 為兒子留學做親子鑑定,結果卻是「非親生」,父親:可以改嗎?
    為兒子留學做親子鑑定,結果卻是「非親生」,父親:可以改嗎?前段時間有過這樣一條報導,在重慶的李先生家,因為孩子需要出國進行留學,而爸爸作為直系親屬成為擔保人,需要給孩子提供親子證明,所以為了孩子順利的出國,就去做了一項親子鑑定,可是在結果出來之後,他卻驚呆了,因為報告上顯示了幾個大字,排除是生物學父親,對此他還不敢相信。
  • 富二代赴農村養殖「龍貓」,經5年艱苦奮鬥,令土豪父親自愧不如
    有這麼一位富二代,他遠赴農村養殖「龍貓」經5年艱苦奮鬥,令土豪父親自愧不如,他就是——葛先生。葛先生養殖龍貓非常有耐心,他養殖的一隻2個月的龍貓就能賣到上千元的價格,他究竟是如何成功呢?且往下看:葛先生出生在一個富貴的家庭,從小一直都是在溫室中上大,父母在早年的時候就經營了一家紡織廠,家中資產過千萬,因此葛先生也被父母送到日本留學,因此他在日本留學期間養了一隻龍貓,當時因為坐飛機不能帶回來,讓他感到十分難過。
  • 今天留學,明天流淚?
    或許是因為沒有和小鎮做題家們結下一起拼搏過高三的革命友誼,或許是幾個張揚的留學生搞臭了一鍋粥,他們被冠上了「大多富二代吧」「出國能學到什麼」和「成績好誰出國啊」的帽子。勤勤懇懇熬大夜寫 paper 的留學生們心裡苦啊!以下就是我們整理的《留學生心酸故事實錄》,救救留學生!
  • 張倫碩是富二代?其實他父親僅僅是一名民警,而她才是隱形富豪
    張倫碩是富二代?其實他父親僅僅是一名民警,而她才是隱形富豪。許多人都知道張倫碩與鍾麗緹相差近12歲的年齡,在出身上也完全不一樣,鍾麗緹從小出生於加拿大,所以從小就接受著西方式教育,還是一名中越混血兒,畢業於加拿大名校,還是位香港小姐,早年出演過眾多香港經典電影,在那個年代被譽為「性感女神」。
  • 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
    張歆悅最終在去年4月底輾轉回國,過程艱辛。  房子已經退租,但航班一次次取消,她被迫借宿在朋友家裡長達一個月。「當時我快要抑鬱了,」張歆悅說,「既擔心疫情,又擔心成績,心情起伏特別大。只要看到任何與機票有關的信息,就控制不住地難過。」  疫情發生以來,美國出臺的對國際學生的不友好政策,也影響了張歆悅對這個國家的看法。
  • 愛國科學家趙忠堯:2次蒙冤不改初心,96歲高齡仍為國做科研
    熱愛物理,自備經費,出國留學1902年6月27日,趙忠堯出生於浙江省的諸暨縣,趙忠堯的父親是一個普通的醫生,他醫術高超,懸壺濟世,趙忠堯是老來得子,所以父母很寵愛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不幸的是,他的父親在這一年離世了,家裡沒了父親這個頂梁柱,也就沒有經濟的來源,趙忠堯只能先畢業工作養家餬口,然後儲存一些經費繼續去讀書,後來,因為成績優異直接進入到了東南大學的物理系給教授擔任助教。
  • 買不到回國機票!英國留學生父親為愛逆行:孩子不能回,我過去!
    眼下國內疫情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境外疫情卻持續發酵,從疫情現狀和醫療條件來看,世界各地華人紛紛選擇回國,返國機票一票難求、回程路上阻礙重重。海外留學生回國問題也激起了千層浪,近日,護子心切的166個英國留學生家庭甚至聯合籤字向政府申請包機接回孩子回國,但是,連帶的境外輸入風險、龐大的華僑群體等問題也是讓人頭疼不已。在疫情特殊時期,一眾海外華僑擠想方設法回國,相信沒人會想要冒著生命危險跑出境外,可出於對孩子的愛與牽掛,一英國留學生父親選擇了逆行。
  • 回國後的我,居然被人當眾翻白眼?!這些可是「土澳留學小習慣」惹的...
    相信留學的小夥伴一定有這樣的感受 那就是在土澳呆久了 乍一回國或多或少有些不適應 即使每天火鍋燒烤小龍蝦 可就是有一些潛移默化的小習慣
  • 大話降龍:嫦娥為了改善月宮酒樓生意,「接地氣」開起剛哥大舞臺
    導語:《大話降龍》中月宮被主人嫦娥改造成了月宮大酒樓,而她一直的夢想就是打下天宮,將天宮改造成月宮大酒樓分部,這不,最近生意不景氣的月宮酒樓聽從了降龍的建議,接地氣將月宮酒樓改成了剛哥大舞臺。嫦娥懷裡總是一隻死兔子恰好吳剛還是個只知道砍樹的憨憨,嫦娥就越覺得自己寂寞了,所以才會開起了月宮大酒樓,就想酒樓的生意紅火一些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希望他們能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資助他們公費出國留學。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拒不回國 但他卻在學成之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了美國國籍,變成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他所獲得的所有獎項榮耀,都為美國做了嫁衣。
  • 施一公:清華學生留學後大多都不回國,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
    最近留學生問題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很多留學生使用國內的優質資源,在外留學後卻對祖國大放厥詞,甚至侮辱祖國和同胞,不少留學生直接留在了當地,為其他國家的發展建設做貢獻,這一現象讓我們補而不反思,我們的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
  • 留學本科沒畢業,回國工作遇到學歷麻煩怎麼辦?
    留學本科沒畢業,回國工作遇到學歷麻煩怎麼辦? 雖然不想承認,但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很現實,像電視劇中追求夢想的並不多了,大部分人每天被物質生活所囚禁。留學也是這樣,與其說是對知識的渴求,不如說大部分留學生的初衷,只是為了能夠給自己的學歷鍍金,回國以後能有一個好的發展。
  • 盤點娛樂圈中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第三名名副其實的富二代
    而有一小部分人,他們在進入娛樂圈之前,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了。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中國娛樂圈富二代,看看這榜單是否有你喜歡的人呢?林俊傑:林俊傑的父親是新加坡第二大電信集團董事,哥哥在美國某公司的總經理,林俊傑可謂是娛樂圈真正的富二代,但林俊傑卻非常低調,一直都說自己父親是一個賣手機的!本以為只是經營一家銷售商店而已。
  • 據說是花都水準最高的老牌茶樓,沒想到點心粵菜出品一點不差城區
    所以今天毛哥想帶大家來的就是一家花都很不錯的茶樓,這家茶樓可以說在花都幾乎是當地街坊喝茶的首選,毛哥去過幾次之後也覺得出品非常不錯,特別想推薦給來花都吃飯朋友們,就讓我們一起來花都迎賓大道49號這家「金滿福酒家」嘗嘗。蝦餃皇首先來看一下這家招牌的蝦餃,個頭不小圓圓滾滾的,收口褶子非常細緻,外皮晶瑩裡面的蝦仁若隱若現,相當誘人。
  • 澳洲PR女碩士回國,卻因為這個成為父親心病!
    最新、最熱、最乾貨、盡在澳大利亞移民家園 //前言// 最近,一位澳洲留學的華人姑娘 在國內社交網絡上火了。
  • 施一公的「賢內助」,出國留學事業穩定後,鼓勵丈夫回國做貢獻!
    之所以他能下定決心回國,還得益於他夫人趙仁濱的全力支持和鼓勵!網友紛紛表示:真是一位優秀「賢內助」!清華畢業後的她和施一公一樣到了美國繼續深造留學,並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而她與施一公也是在國外留學時相識相知相愛!當時施一公身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經常幫助趙仁濱解決學術方面的問題!而婚後的她有了兩個孩子,生活的也是非常幸福美滿!
  • 中國最讓人寒心的女天才: 高考狀元公費留學, 改國籍取得巨大成就
    ,CUSBEA始於1981年,結束於1989年,短短八年間共有400多名中國學子通過這個項目赴美留學。我說的更直白些,這些學子就是國家出錢讓他們去留學,等著他們學成回來建設祖國的,但這400多人中有不少學成之後直接留在美國並改了國籍,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個項目沒有延續至今的原因,今天我聊的就是通過這個項目赴美然後留美的頂級女科學家——袁鈞瑛。
  • 高曉松懟富二代:年輕人要有一以貫之的世界觀
    Part 1《奇葩大會》來了一個富二代,家裡很富有,中國有一半的航母在他家,但是他說自己不幸福。這位名叫戚帥的年輕人說:他最快樂的時光是在紐西蘭留學的時候。父親為了鍛鍊他,並沒有給他很多的錢,他必須去打工。雖然很辛苦,但精神是自由的。留學回國後,他進入家族集團工作。父親是董事長,他是總經理。父親很強勢,對他有很強的控制欲。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處處有衝突,甚至連女朋友的身高、要生幾個孩子,父親都有明確的要求。小夥子感覺很難受,因為他失去了自我,不知道人生的方向是什麼。
  • 浙江「富二代」接班記:社會認同感帶來很大壓力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章正/攝  任性、炫富、嬌生慣養,這些一度是社會輿論貼在中國「富二代」身上的標籤。富二代,是輿論風口浪尖上的貶義詞。中國的改革開放很快就要出現40年的年輪,不少做實體經濟的民營企業,也面臨著一個現實的問題,他們的二代該如何順利接班?  有人根據一些現象得出判斷,富二代們不願意苦哈哈地接班做實體經濟了,畢竟「利潤薄得像刀片、壓力重得如泰山」。
  • 他的名字世界聞名,來歷卻很隨意,是父親按著同學起的外號改的
    他的名字世界聞名,來歷卻很隨意,是父親按著同學起的外號改的提起錢三強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還是十分熟悉的,他是世界聞名的物理學家,當年為祖國「兩彈一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不過他名字的來歷卻很隨意,是父親按照同學給他起的外號改的,其實他本來還有一個響亮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