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一公妻子:曾經的高考狀元,勸說丈夫回國,如今還是賢內助!
施一公兩個關鍵詞:校長,科學家校長:施一公作為曾經的清華副校長,一直有創辦一所與國外名校齊名、趕超清華北大的中國大學的願景,因而在2018年,施一公放棄清華副校長身份,在杭州創辦了以國外名校辦學理念與規模為借鑑,聚焦前沿科學技術的西湖大學,這也是施一公在事業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
施一公的妻子很牛: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支持施一公回國
舒紅兵、施一公,兩位科研界的頂級大咖舒紅兵和施一公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又都有些海外留學深造背景,在深造完成之後,他們兩個人都選擇了回國報效祖國,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雖然他們兩個人之間傳聞有一點小衝突,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兩人都是我國科研界的頂級大咖。
-
施一公:清華學生留學後大多都不回國,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
最近留學生問題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很多留學生使用國內的優質資源,在外留學後卻對祖國大放厥詞,甚至侮辱祖國和同胞,不少留學生直接留在了當地,為其他國家的發展建設做貢獻,這一現象讓我們補而不反思,我們的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
-
施一公的歸國與顏寧的出國以及清華學人的歸去來
施一公回國已經十多年了,顏寧出國也已經兩年了,當年造成的轟動與震動至今仍餘音繚繞,以至於總有人拿他們說事,甚至把清華學生出國留學的事也和他們掛起鉤來了,說什麼施一公對大批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都去了美國感到痛心疾首,還說什麼顏寧因不滿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出走清華。
-
81%不回國?清華留學生散落海外,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個通病
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建設也確實因此獲得了巨大的進展。畢竟一個又一個優秀科學家的歸國造就了我國在許多關鍵領域的突破。即使時至今日,出國留學依然被作為是中國教育的一大部分,許多學生甚至更是以出國為榮。要知道,國家鼓勵留學的目的是為中國自己培養人才,而不是為他國輸送人才的。81%不回國?
-
為何超過八成的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學生有「通病」
總理曾說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而如今卻有很多留學生出國後就不回來了,在外國定居。誠然,出國留學不回國是自己的選擇,只有自己說了算,是自己的自由。但是,作為中國人,又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為國家做貢獻不應該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更高的理想嗎?
-
清華留學生81%都不回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有話說
相信所有人都曾有過一個夢想,那就是考入清華大學,從小家長和老師也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入名校,而清華北大則是我們的目標,從小老師也向我們灌輸這樣的思想,考入清華將來報效祖國,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清華大學的學生有很多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且出國的學生有81%將會留在發達國家繼續工作,而不會選擇回國,那麼每年有這麼多的人才選擇留在了國外,我國人才流失為何會如此嚴重呢
-
八成清華留學生定居國外,不願回國,施一公: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注意到清華大學畢業生出國留學,在國外學成畢業後不願意回國,回國率偏低的現象引發了社會的熱議。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屆清華畢業生前往國外留學的有1146人,在他們學成畢業後,願意回國發展的僅有218人,其中超過八成的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不願意回歸祖國。
-
央視《新聞聯播》介紹施一公全職回國工作—新聞—科學網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是一個有夢想的人。為了夢想,他用十幾年時間,從求學之餘在餐館打工的留學生,變成世界著名大學的終身教授;為了更大的夢想,他又在一夜之間決定放棄18年海外奮鬥換來的優越條件,回國從頭創業。(《新聞聯播》視頻) 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系。1989年,他又以年級第一名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去美國留學。
-
施一公高考保送清華,一項舉動讓人佩服,創辦西湖大學卻飽受質疑
這主要是因為一些名校畢業的學生,往往會選擇留學甚至出國而沒有再回來,比如清華北大2所大學每年本科生出國的佔比很高,但後來經過統計再次回國的人卻寥寥無幾。在讀完博士之後,還在普林斯頓大學這所頂尖世界名校中拿到了終身教授的榮譽,在美期間的施一公收穫了事業和愛情的雙豐收,自己的妻子也是清華學霸,同樣和自己所在同一個研究領域,成為了業界的夫妻伉儷。
-
為何81%的清華學生留美後都不回國?施一公認為:他們知足享樂
一大批有著優秀學習、科研能力的學子,在出國留學之後卻往往會選擇「出國不歸」。在《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中便顯示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馬上回國就業的也不過只有28%。這一點上,作為我國最為頂級的大學之一的清華大學,更是猶有過之。在清華大學自己發布的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之中,留美的留學生之中更是有著高達81%的人選擇了留在美國。 那麼,又是何種原因讓這些留學生都選擇不回國呢?這一點上,作為著名的學者、科學家施一公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
施一公:我被信仰追問——回國為什麼是最好選擇
1990年初,作為清華大學生物科學和技術系畢業成績第一名的學生,施一公獲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 「剛到美國時,我並沒有很強的回國願望,覺得這輩子可能就在美國呆下去了,這可能與我的家庭和個人經歷有關。1987年,父親的突然去世對我打擊很大。這是一場意外,但卻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意外。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的學生有個「通病」
面對如今的國家發展,除了科技力量提升之外,人才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可是為何81%的清華留學生,都不願意回國呢?施一公表示,中國的學生有一個通病。我們國家也是如此,自古以來我們就對教育事業非常的投入,很多的父母也非常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過我們的教育問題,在整個世界排名上並不算很高,距離一些發達國家,有著一定的差距,因此不少的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接受更多更良好的教育,選擇把他們送出國去留學,尤其是上個世紀以來,留學熱潮一直沒有消退過,就連我們的清華大學,也有很多學生選擇留學。
-
舒紅兵因妻子被人質疑,而施一公之妻則被人誇讚,網友:她是狀元
甚至有部分網友抨擊她年紀輕輕就有此成就,完全是沾了丈夫的光。而她的丈夫則是大名鼎鼎的舒紅兵,武大的副校長,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因此質疑聲一波高過一波。不可否認,這兩個人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都為我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清華大學發布2019年畢業生就業報告,只有少部分人去美國留學
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作為人們心目中的天之驕子,他們畢業後的選擇,尤其是他們出國留學的選擇往往是萬眾矚目。由於出國深造的畢業生中大多數選擇去美國留學,有些人便因此大發感慨和議論,說清華大學是在為美國輸送人才,但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我國對於學識上的人才都會有一定的扶持項目,這也是為了避免「閉門造車」這種情況再次發生,所以會鼓勵有學識的人才出國留學,希望他們能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資助他們公費出國留學。
-
留學生為何在美國碌碌無為也不願回國?施一公:因為他們知足常樂
很多人都說,我國的教育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甚至還養出了一群「白眼狼」,而留學生為什不回國這個問題也值得我們去深思。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那些看起來滿身榮耀、光彩熠熠的留學生,他們實際上在外國混得並不好。他們在我國是頂尖的精英學霸,但是在美國卻過著碌碌無為的生活,其實這一點不必要好奇,能夠留學的學生很多都是精英群,當精英群匯集的時候可想而知競爭有多大。
-
她是施一公妻子,以理工狀元身份進入清華,不光人美還才華橫溢!
當我們歌頌和讚美施一公偉大貢獻時,卻忘了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優秀的學霸,更是一位偉大的妻子。在8、90年代的出國潮中,他們兩個也是順利的得到了同一所大學普林斯頓的錄取通知書,施一公也憑藉在這期間優秀的學習成績順利留校任職,並且很快還成為了這個學校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在這所美國大學的學習中,施一公與他的妻子趙仁濱相識了,同樣優秀的人便在遙遠的美國相識、相愛了,他們兩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也在普林斯頓被傳為一段佳話。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的學生有一「通病」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費心勞力把孩子送到國外去學習,瞬時掀起了一股「留學風潮」。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從2016年到2019年,我國有251.8萬人在國外學習,其中不乏清華、北大畢業生。在一定意義上說,出國留學消失了是件壞事,我們在教育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讓學生出國學習一些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知識,也是件好事。
-
他是復旦學霸,與施一公、饒毅齊名,放棄耶魯終身教授,全職回國
大學時期,許戰學習成績優秀,成為老師和同學們都喜歡的學區,也獲得了保證出國留學的機會。當時出現了「胡娜事件」,留學經費被取消。一看就不能出國留學,復旦大學校長謝希德和赫達的老師譚家會給了他出國的機會。與紐約市立大學訪問復旦大學的情況相符,謝希德的校長拉著許戰向紐約市立大學副校長推薦。這樣,希爾達終於得到了出國留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