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還不錯,隨手訂閱我們吧。↓↓↓
△命名規則成員名單(資料圖)
民聲天下9月17日北京快訊 在經歷了7月「空臺」,隨後三個颱風接連襲擾我國東北地區後,海面上的平靜被打破。而近日有消息傳出,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註:我國稱颱風)即將用盡名單中可供使用的名稱;科學界不得不考慮,額外風暴將使用希臘字母命名。
「民聲君」注意到,世界氣象組織有一份每6年循環使用的命名表,為每個大西洋颶風季分配了21個名稱。目前,這份名單上僅剩一個名字「威爾弗雷德」可供使用。今年颶風季從6月1日開始,將在11月30日結束。僅僅在最近一周就有5個被命名的風暴出現在大西洋,這是自1971年以來的首次。
據專家介紹,颱風的實際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氣象廳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當日本氣象廳將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確定為熱帶風暴強度時,即根據列表給予名稱,並同時給予一個四位數字的編號。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例如目前正在準備登陸越南的「紅霞」,編號為2011,即為2020年第11號熱帶風暴。
專家表示,颱風委員會是由世界氣象組織裡面14個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相關的國家或地區組成,成員按照英文首字母排序:柬埔寨、中國、朝鮮、香港、日本、寮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越南。這個14個成員,每家提供10個名字,組成140個命名表,輪流使用。如果遇到影響嚴重的颱風,大家一起開會投票,就可以除名。而日本是偏愛星座名字,比如「摩羯」,「 天秤」,這都是星座。
按照這一規則,專家進一步解釋稱,除名就是一個颱風太兇猛,導致災害嚴重,年底西北太平洋颱風委員會開大會,14個成員(國家或地區),由某個或多個成員提名,將這個颱風除名,之後會重新換一個名字,放到命名表裡。
業內人士強調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其實早在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也是異常活躍,出現了名字用盡;接著用希臘字母的情況。當年颶風「威爾瑪」以後,就是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艾普西隆等來命名。(責編/翔宇)
*編者註:
以上文字,旨在傳遞更多新聞資訊。
(您可將新聞線索私信我們,也可在文章末尾評論留言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員調查事件、報導事實、揭開真相。)
萬眾一心!抗擊疫情!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互動話題:你認為正常嗎?】
↓↓↓歡迎在底部留言,發表您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