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1897年9月—1986年3月),字孟實,安徽省安慶市桐城縣(今安徽省樅陽縣)麒麟鎮岱鰲村朱家老屋人,現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
他提出:做人只有兩樁難事,一是如何對付他人,一是如何對付自己。這歸根還只是一件事,最難的事還是對付自己。因為知道如何對付自己,也就知道如何對付他人,處事還是立身的一端。
自己不易對付,因為不容易認識,正如有力不能自舉,有目不能自視。沒有透視所必需的距離,不能取正確觀照所必需的冷靜的客觀態度,也就生成地要執迷,認不清自己,只任私心、成見、虛榮、幻覺種種勢力支配,把自己的真實面目弄得完全顛倒錯亂。自視高,旁人如果看得沒有那麼高,我們的自尊心就遭受了大打擊,心中就結下大恨。這種毛病在旁人,我們就馬上看出,在自己,我們就熟視無睹。 對於不自知的人應常加勸告:「你去照照鏡子看!」自知之明需要很深厚的學識經驗。蘇格拉底 「明白自己無知」是比得上蘇格拉底的那樣哲人才能達到的成就。有了這個認識,他不但認清了自己,多少也認清了宇宙。孔子也有這種認識。他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他告訴門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所謂「不知之知」正是認識自己所看到的小天地之外還有無邊世界。
有了這種認識就是懂得了真正的謙虛。謙虛並非故意自貶聲價,它是起於自知之明,謙虛必起於自我渺小的意識,是一個崇高的境界。一個人還得「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謙虛起來;這就是高遠的瞻矚與恢廓的胸襟。正所謂「多照鏡子看己有自知,多賦謙虛觀人懂天高」。(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