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賦分,選擇人多的學科好,還是人少的好?網友解釋很通俗

2020-12-06 贏在高中

新高考採取賦分制度,很多人對於賦分並不了解,再加上各省賦分模式不一樣,選科數據難公開等因素的影響,讓賦分制度變得非常神秘,一般家長和學生也不太懂。今天,「贏在高三」老師給大家解釋一下賦分制度。

一、什麼是「等級賦分」?

賦分制度,簡單說就是根據試卷的難度來考查學生水平的一種制度,一個學生物理考了70分,政治考了80分,他的政治就學得比物理好嗎?顯然不是,因為影響分數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題目的難度。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新高考採取「等級賦分」:學生考試時會有一個原始的卷面分數,根據這一分數,進行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出A、B、C、D、E五個等級(不同省份不一樣),再把等級轉化為具體的分數。

二、為什麼要實行「等級賦分」?

賦分制初衷應該是把不同難度科目的試卷所考出的分數重新劃分,而使得選科難度大考分低的學生不會喪失機會,利用賦分制體現出該考生真實學習水平。

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學生可以任意組合,選擇不同組合的學生,還可以選擇同一學校的同一專業,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試卷難度不一樣,做到相對簡單的試卷的學生就會賺便宜,選擇較難的試卷的學生,就會吃虧。

為了追求公平,新高考採取「等級賦分」模式。

三、「等級賦分」真的能實現公平嗎?

從社會的反應看,很多人對這個等級賦分非常不滿,原因就是它忽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學科難度!

選擇物理的學生,絕大部分成績都非常優秀,如果把這些優秀的學生重新進行排名,按照等級重新賦分,就會出現很多學生賦分成績低於原始成績的情況,極端的情況還好出現差距幾十分的情況,也就是學霸也會硬生生被賦分成「學渣」,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在這種影響下,浙江省出現了明顯的「棄物理」現象,為了彌補,浙江採取「託底保障」政策,教育部也認識到這個問題,第三批實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沒有採取「3+3」模式,而是採取「3+1+2」模式進行彌補,不過這一模式救了物理,卻沒有救化學,有些地方又出現明顯的「棄化學」現象。

四、選科,選人數多的還是人數少的好?

選考賦分,要想「賺便宜」,要考慮兩個因素:

1、選科人數:人越多競爭越大?這在新高考賦分模式下,是不成立的!新高考選科,人數越多,賦分越合理,賦分的初衷,就是尖子生、中等生、學困生應該呈現一種「正態分布」,肚子大,兩頭尖是比較合理的,所以人數越多,賦分越合理,比如選項地理和生物,就更合理一些。

2、對手的水平:一位網友的解釋,非常到位,我們一起來看看:

為了賦分佔便宜,一個考生拉上父母朋友一起參加高考,讓親戚考個3分5分,這樣真考生在賦分上就佔便宜了。

對手實力弱,賦分就會賺便宜,這和人多人少沒有關係,人多了,如果你處於「分母」位置,也沒有多大意義,多數還是別人的炮灰,比如有的同學,生物只能考40多分,卻堅定地選擇生物,結果可想而知。

相對而言,第二個因素更重要!但是因為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對手是什麼水平。所以要立足兩點:一個是你自己處於什麼水平?一個是儘量選擇人數多的學科。

不知道這些介紹,你聽懂了嗎?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成績中上遊的高中生,新高考賦分模式下,選地理好還是生物好?
    在實施新高考的地區中,生物和地理算是學生們「最願意選的學科」,文理科中這兩個都是相對簡單點,而且這兩個骨子裡就是文理並舉「中性」的那種,擴大志願報考範圍,所以如果在這兩科中只能選一科,對於中上遊的同學那個更划算。
  • 江蘇新高考賦分學科,化學被無情「拋棄」?這個學科30萬人選擇?
    說到江蘇的高考一直以超級難的狀態示人,從11年前江蘇實行了480分考試制度以來,如今的江蘇高考模式已經完全印在了家長和考生心中。 對此有人認為江蘇語數外加入到全國卷後會大大降低考生的複習壓力,畢竟從江蘇自主命題來看,語數外的難度一直都很大,比如英語的難度水平放在全國來看數一數二甚至被人調侃為高考版的英語四六級。 而面對在科目選擇上面江蘇的「1」將採取選擇物理或歷史中的一科,而且為必選科目,剩下則是從化學生物等學科中隨意選擇兩門。
  • 新高考賦分:鼓勵和比自己差的人相比,鼓勵學生學容易學科
    自新高考實行賦分制度以來,對賦分制度的質疑就一直不斷,有人明確指出:這樣的賦分制,不是鼓勵學生和優秀的學生相比,而是鼓勵和比自己差的人相比。不鼓勵學生鑽研艱難的學科,而是鼓勵學生學容易學科。新高考下,「功利性」選課遠比興趣、愛好甚至特長更重要!一、什麼是等級賦分?
  • 原始分差1分,賦分後差10分,新高考賦分制度到底公不公平?
    從上面的成績單可以看出,物理原始分100分的學生,賦分後是100分,而99分的學生,賦分後是90分,原始分相差1分,賦分後相差10分,這10分對考生意味著什麼,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在「提高1分,幹掉1000人」的省份,這10分,足可以「幹掉一操場」的人了,而那個考了91分的學霸,賦分後只有79分,他一定會為自己的選擇後悔的。
  • 家長發現新高考賦分漏洞喜不自勝,異想天開大夢方醒羞得滿臉通紅
    新高考來了,無論是3+3還是3+1+2模式,家長為了給孩子選科,都操碎了心。如今還有六個月山東新高考3+3模式第一屆考生就要正式參加高考了。所以又有家長費盡心機,想鑽漏洞,呼籲大家高考報名時以社會考生報名,從而讓物理化學等科目實現保底賦分,可謂費盡心機!家長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什麼是社會考生?什麼是保底賦分?這種操作可行嗎?
  • 江蘇新高考託底政策,化學考零分也能賦分得70分?
    選物理還是選歷史?選了科之後還能再換麼?賦分制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些,都是同學們在選科之前就要慎重思考的問題。 2021首屆參加新高考的同學們也完成了選科,有一門學科的選科率卻是奇葩的很,那就是化學!我們先來看一位江蘇家長的心聲:在08模式下,無論化學考99分還是90分,都是A等級,高校最後錄取時也是根據等級來錄取。而新高考採用的錄取方式是「院校專業組」投檔。
  • 新高考不會選課怎麼辦?這是一篇最全面的選課指導,請收藏!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選課對自己最有利?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是卻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有利於自己這個要求,是新高考選課的最高要求。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很難真正認識自己,更何況這只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一個十四五歲的學生。怎樣才能選擇有利於自己的組合呢?我用四個字總結一下:性價比高!什麼樣的組合才是性價比高的組合呢?
  • 新高考方案下,620分會賦分變成600分嗎?看完這張表格一目了然
    說到新高考對於很多朋友來講還是蠻陌生的,畢竟在當下的高考背景之下,750分文理分科考試已經實行了近20年時間,從全國大範圍來看,這種模式也已經深入人心,所以被視為一種非常經典的高考模式。提到新高考改革目前有10多個省已經宣布,比如像北京等地將在2020年的夏季迎來新高考的第一年,而像浙江已經實習了賦分模式好幾年了,那麼問題來了,新高考的賦分模式和當下的高考有多大不同呢?是不是會出現高分賦分變低或者實際考試分數低而賦分變高的情況出現呢?
  • 從「物理之殤」到「加權賦分」,浙江新高考改革真的失敗了嗎?
    作為新高考試點省份之一,2019年是浙江省進入高考改革的第三個年頭。本著打破「一考定終身」的美好願景,然而,卻似乎並沒有那麼順利。加權賦分11月初,浙江省進行了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
  • 新高考賦分,如何分析,才能利益最大化
    等級賦分的基本思路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以最近幾年高考成績數據為基礎,反覆測算確定以30分為等級賦分的起始分,100分為滿分,劃分為五個等級,各等級的人數比例賦分區間分別如下表所示:
  • 新高考3+1+2模式想上985/211名校,各科要考多少分?賦分科目呢?
    3.英語130分對於想上985/211名校的你來說,這個分數沒壓力吧!英語140分難,130分還是比較容易的。瘋狂背誦,不僅僅是單詞,新高考前沿當初每天早晨起來都要背誦英語課文,把課文譯成漢語,對著漢語想英語,這個沒啥智商成分,努力 下苦功,都能考好!
  • 浙江英語高考成績風波 「加權賦分」該如何做到公平
    原標題:浙江英語高考成績風波,「加權賦分」該如何做到公平    ▲圖片來自新華社。但這樣的解釋,似乎有些太過簡單了,仍然令公眾有不少疑惑:加權賦分的標準是什麼?「加權賦分」原本是要使成績更加公平,為何從考生的觀感來說反倒造成了「不公」?  加權賦分是根據相關部分的重要性,賦予不同的權重,不少學校期末成績單上的成績,就是通過加權賦分獲得的。
  • 新高考出現原始分?賦分制?公平但不合理
    高考人數一年比一年的增多,考生與考生之間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在高考的考場上每一分都極其的重要,有的時候丟失一分你就會與你理想中的大學失之交臂。隨著新高考的機制的實施,原始分差一分,賦分之後你就會差十分,這個機制到底公不公平呢。
  • 新高考第一屆畢業生,復盤選科賦分走班,過來人分享3點經驗
    本人山東省新高考改革第一年考生,也就是2020年高考畢業生,我選的組合是物理、化學、政治。在賦分制下,我物理估分裸分60多,賦分後73分,化學估分裸分75左右吧,賦分後81分,政治估分裸分也70左右吧,賦分後76。個人體驗政治這學科一般裸分70以上差距越拉越大,政治在60到70這塊人太多了。
  • 新高考中,這門「最不受歡迎」的學科,卻非常適合這三類學生
    在新高考中,選擇政治的學生人數並不多,在山東省公布的2017級選科數據中,選擇政治的學生是最少的,佔比35.34%。一、學生為什麼不願意選擇政治?在很多人看來,政治屬於「背背就行」的學科,但是實際上在高中解答,你背背還真不行,即便讓你開卷考試,你也考不好,因為現在的考試,都是「素養立意」,考查學生素養,而不是直接考查知識。
  •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一個學科最吃香一個學科易吃虧!
    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實施了高考綜合改革,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1+2」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 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選科難題,這裡對12種各組合的優劣勢及各學科對應專業做以下分析,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 通俗易懂話山東新高考「賦分制」
    有些家長朋友留言說不太明白山東的「賦分制」,尤其是孩子剛上高一的學生和家長。今天再單獨說一說山東的「賦分制」。賦分的意思就是相關學科的成績不是把你的實際得分(原始分)計入高考總成績,而是經過一定轉換和計算後得出一個分數計入你的高考總成績。
  • 簡單介紹2020北京新高考,3+3模式,賦分方式和4天高考時間
    從考試強度來看,比原來的考試強度要大一些,多考了2門,多了兩天時間。全國很多省份都實行了新高考了,北京不屬於最早的一批,屬於第二批。北京在2018年宣布2020年實行新高考方案,跟浙江省的類似,但又不完全一樣。
  • 新高考3+1+2,父母眼中第一選擇「物化政」非良配,選的人後悔了
    因為是第一年,很多人其實還不太了解這個新的高考模式,其實所謂3+1+2就是為了給學生更多地選擇。  新高考模式這個「賦分」計算還是比較複雜的,與山東、浙江之前的3+3模式的賦分計算模式一樣。  通俗一點來講就是,你考出了一個成績,但這並不是你最終的成績,需把你的成績跟所有血紅色高進行排名,排名前15%就能獲得86-100分之間不等,其餘排名段根據下表計算可得最終分數。
  • 什麼是新高考等級賦分制,為何要實施等級賦分,賦分制公平嗎?
    關於新高考模式「賦分」制,不用說不在教育崗位的家長,哪怕是在職老師,很多人都不清不楚,甚至是高三的老師,一些人也稀裡糊塗。很多人只是清楚是賦分模式不看原始分,要看排名,但具體檔次劃分,根本記不住,其實賦分制規則並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