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選科,想必讓各位爸爸媽媽娃兒們甚是頭疼。
選物理還是選歷史?選了科之後還能再換麼?賦分制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些,都是同學們在選科之前就要慎重思考的問題。
2021首屆參加新高考的同學們也完成了選科,有一門學科的選科率卻是奇葩的很,那就是化學!
就以江蘇省的化學單科選科比例來說,第一屆新高考學生的選課比例,成為了新高考改革7個省裡最低的,連15%都不到。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們先來看一位江蘇家長的心聲:
在08模式下,無論化學考99分還是90分,都是A等級,高校最後錄取時也是根據等級來錄取。而新高考採用的錄取方式是「院校專業組」投檔。
舉個例子:
同學A和同學B的志願都是南京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南大的計算機專業首選科目必須是物理,其他選考科目不做要求。
同學A的選科組合是「物理+化學+生物」,同學B的選科組合是「物理+地理+生物」,由於化學選科基數少,90分的原始分數,賦完分之後只有80分,相差10分,那就是幾萬名的位次。這種情況下,同學B就順理成章的進了南京大學。
有老師解釋說,對於考生和家長而言,「性價比」永遠是他們的選科策略。什麼容易學,什麼科目在賦分之後,分數高,就選哪個。
如今物理已經成了理工科專業的必選項,那麼再多選一門化學,無疑是給自己開啟了「艱難」模式。
賦分制對其他幾門課沒有什麼影響,但對選科人數少的化學來說,影響可不是看一星半點,在同學們看來,選化學的都是尖子生,成績中等的學生又不敢直接與學霸「硬碰硬」,這就產生了江蘇學生大面積棄考化學的現象。
在高校報考專業中,化學也是四門選考科目中要求必選佔比最多的學科。如果考生選學化學,可以報考的專業達到近3萬個,幾乎囊括了雙一流高校的所有專業。
有的同學喜歡化學,選科時也想化學,但看到賦分之後的分數,猶豫了。在這種情況下,江蘇省《關於進一步深化高考綜合改革的若干意見》就應運而生。
什麼是「再選保障機制」?
再選保障機制是此次《意見》裡的重中之重。
是指,在實施新高考方案(「3+1+2」模式)過程中,經充分論證,確定再選科目的保障比例。當某一再選科目考生實考人數佔總實考人數的比例低於保障比例時,啟動再選科目保障機制,依照保障比例計算該科目的保障基數進行賦分。
也就是說,對原來深受詬病的「賦分制」,實行了「兜底」政策。
再選科目保障機制針對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等全部4門科目。針對現在的實際情況,主要是針對化學。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化學的尷尬地位。戳我看原文(新高考改革之殤,化學還有救嗎?)無人選,害怕選,賦分之後分數變低,原來的理科王者-化學卻成為同學們現在的「避之不及」。
化學作為重要的基礎學科;上至航空航天衛星,集成電路工業各種高新材料行業;下至百姓生活必不可缺,國家需要化學高端人才。如果是這樣,逼著優秀的學生棄考化學,背離了黨中央「科技強國」和高考選拔人才的初衷,那才是得不償失。
保障比例的測算依據和方法是什麼?
上面說到,保障機制就是針對「賦分制」而生的。
等級賦分最終分數的高低區域的排名和所選科目的人數息息相關,排名固定時,考生基數越大,賦高分的機會就越多。賦分制也就成為了選擇同一科目的考生之間的競爭。那對選考比例低的學科來說,那就不是很公平了。
保障比例的測算主要依據國家人才宏觀需求和高校人才選拔現實要求。
以化學為例,根據國家人才需要,依據相關學科對化學科目選考要求和全國高校近 5 年面向江蘇的招生計劃數進行測算,化學科目保障比例為當年高考總實考人數的 25%。
當化學科目實考人數佔當年高考總實考人數的比例低於 25%時,啟動化學科目保障機制。考生原始分轉換等級時,將以保障比例(25%)對應的考生數作為等級賦分基數;當化學科目實考人數佔當年高考總實考人數的比例等於或高於 25%時,以實際參加化學科目考試的人數為等級賦分基數。
在這裡為大家舉個例子:
整個江蘇高二這一屆參加高考的人數,約為33w人,那保障基數25%也就是8.5w人,但實際這一屆選化學只有4萬人,假設第4w名為C,那他實際賦分的分數就會比本來考的分數低很多,那如果使用保障機制的話,就不在實際人數中進行排名,而是在8.5w人中排名,C大概排名在前30%這樣,那在整個選科人數中的分數也會較之前高。
對選科人數少的學科實行再選保障機制,也是為了在賦分制中保證相對的公平。
簡單來說,就是讓同學們在選科時不走捷徑,之前不少的同學在選科時,趨利避害,避難求易,選擇自己把握大的學科,因為選考基數越大,在之後的賦分制中就越有利。保障機制的出現,而能讓更多的同學們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為之後的職業發展做考慮,而不是在選科中帶著些許「功利性」。
還到底應不應該選化學?
總的來說,這個保障機制,對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來說,是沒有什麼影響的,第一屆江蘇省選科人數是33萬人左右,化學人數的選科比例不滿25%,所以,2021屆考生會率先使用這個「託底」政策,可以預見,使用保障機制的後的賦分會比之前的分數高上許多。
對成績中等和其他四門選考成績都不是很理想的同學來說,化學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
這邊為大家簡單解釋一下:
以前,一般高中的同學不敢選化學,是避免與名校的同學們直接競爭,而去選擇競爭更加激烈但容易學的地理、生物,整個江蘇省選擇地理、生物人數在27萬人左右,也就是說,在成績不是拔尖的情況下,去和全省27萬人競爭,那你的等級只能靠後,賦完分的成績自然不會很高。
但你如果選擇化學,在當年選考人數不滿25%的情況下,那就是和幾萬人競爭,同時還能保障在25%的人數基數上去賦分。經過賦分之後,分數可能比選擇地理、生物還要高。
不管如何,關於選科,還是應該多綜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從興趣、成績、職業發展多方面進行考量,才能選擇最適合的選科組合。
化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它和醫學、科技水平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一個國家科技要發展,不可能離開化學,如果都投機取巧、趨利避害而丟棄化學,那長此以往,我們中國的科技水平,將會受到長遠的負面影響,我想,這就是這次「託底政策」發布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