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教育廳今日發布《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深化高考綜合改革相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就江蘇省新高考改革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在高考選科保障機制方面的新政策,非常值得關注。
根據通知要求,江蘇省根據中學生選科實際情況,在新高考改革選科制度框架內,建立4門再選科目保障機制:
任何再選科目出現考生選考比例明顯偏低、嚴重失衡的情況,可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研究確定保障比例,用於計算該再選科目考生等級賦分的基數,以滿足國家對該學科的人才需求,保證高考公平公正。
針對目前江蘇省內「逃離化學」現象,保障機制第一階段將針對化學學科展開,保障比例為25%,也就是說:當化學學科選考人數低於總人數25%時,啟動保障機制。
江蘇省2018年啟動新高考改革,2021年為江蘇新高考「首秀」,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上,江蘇省推出這樣一個保障機制,會對學生選科、高考賦分以至於高校招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選考科目保障機制」為何物?
實際上,所謂的「再選科目保障機制」並非江蘇省首創,早在2017和2018年,浙江和上海就分別推出過選科保障機制。
浙江和上海作為首批開展新高考改革的省市,選科方面實行「3+3」模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發現,一大批學生由於物理學科學習難度高、學霸集中,從而產生了比較明顯的功利化選科傾向,出現了明顯的「逃離物理」現象。
為解決學生選科失衡問題,浙江和上海推出了保障機制,並率先從物理科目實施,對於引導學生理性選科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
江蘇在新高考改革選科中採取「3+1+2」方案,雖然強化了物理、歷史學科的地位,但在具體推進過程中發現,再選科目(即「3+1+2」中的「2」)也遭到一些學生和家長的功利化應對。
由於再選科目為等級賦分制,再加上化學在這4個科目中相對難度較高,所以江蘇省選科一度出現「逃離化學」的現象。
根據一份網傳的2019年7省市選科數據來看,江蘇省內化學選考的比例為再選科目中最低的,僅有14.83%的學生選考。
所以江蘇省此次推出再選科目保障機制,並允許學生根據這一保障機制,重新選擇再選科目,有助於扭轉應試化選科傾向,有利於新高考改革推進。
那麼所謂的「再選科目保障機制」是如何保障的呢?對於選考了化學的江蘇省同學來說,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保障機制確保選了化學「不吃虧」
要理解保障機制如何保障選了化學的同學「不吃虧」,就要先了解「等級賦分」制度。
以江蘇省為例:
4門選考科目按照考生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定 A、B、C、D、E共五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佔比例分別約為 15%、35%、35%、13%和 2%,從而將考生的原始分轉換成了等級。第二步,將 A至 E 五個等級內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分別對應轉換到 100~86、85~71、70~56、55~41 和 40~30 五個分數段,得到考生的轉換分,從而將考生的等級轉換成了等級分。
舉個例子來看:
假設今年江蘇省今年化學題目較為簡單,很多同學都考了高分,
高三學生小優同學化學考了85分,在省內排名大概為前10%左右,根據轉換公式計算後,賦分後的等級分大概為90分;
小愛同學考了70分,在省內選考化學的同學中大致排在前60%左右,等級賦分大致為66分左右;
小培同學考了50分,但因為今年大量學生集中在高分段,所以他在省內排名僅為95%左右,經過賦分之後,小培同學最終成績僅為44分。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等級賦分制中,學生最終得分與卷面分關係並不大,而與學生在參加考試總人數中的排名有直接關係。
同時,因為物理、化學等科目具有抽象概念多、難以消化理解,知識結構性強,需要投入更大精力學習等特點,使得物理、化學逐漸成為「學霸的主場」,成績一般的同學,即使選考了物理、化學,最終也只會成為墊底的「分母」。這種情況一旦持續發生,最終就會演變成「逃離」現象。
而江蘇此次推行的再選科目保障機制為:當某一再選科目考生實考人數佔總實考人數的比例低於保障比例時,啟動再選科目保障機制,依照保障比例計算該科目的保障基數進行賦分。即:當江蘇省化學選考人數不足省總高考人數的25%時,化學賦分人數基數將按照總高考人數的25%計算。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結合前面提到的網傳數據來看:
如果江蘇省只有14.83%的學生選考了化學,那麼啟動保障機制後,賦分人數的基數將變成25%,相當於「分母」人數憑空翻了將近一倍。理論上講,這14.83%的學生中最後一名,即使選考交白卷,在等級賦分中也可以排到59.32%,拿到65分的等級分。
當然,這只是基於模擬選科數據的假定情況,實際高考時,化學選科人數可能會發生變化,從而使得賦分也產生變化。而且我們並不是鼓勵大家交白卷,只是想向大家說明,再選科目保障機制能最大限度保證學生選科自由,而不用過多受成績和排名、升學等功利性因素影響。
同時,聰明的同學也許已經發現了:在這種情況下,化學選考比例越接近25%,保障機制的效果越不明顯,也就是說,如果最終化學選考比例非常接近25%,那麼最終即使保障機制啟動,對最後賦分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那麼為何此次江蘇省將化學首先納入保障機制中呢?
建立保障機制為引導科學理性選科
江蘇省將化學納入首批保障機制中,就是為了促進科學理性選科,扭轉「逃離化學」的現狀,那麼為何化學這麼重要?不選考化學會對大家產生什麼影響?
首先,從人才選拔培養的角度來看,化學學科在高中生中受重視程度下降,不利於理工科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最終導致理科人才流失。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老師就曾表示:
如果因為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而影響到江蘇學生對數、理、化等基礎學科的興趣並進而削弱其能力,這對於中國未來長遠發展將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
根據《通知》,此次實施的選科保障機制正是為了解決某些科目選考比例明顯偏低、嚴重失衡的問題,以滿足國家對該學科人才選拔培養需求,保證高考公平公正。
其次,從考生的角度來看,在4門再選科目中,化學的地位是尤為重要的:根據江蘇省教育廳2019年8月發布的《2021年擬在江蘇招生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匯總表》來看,2021年全國共有1082所本科院校在江蘇招生,招生專業共有27751個,其中2463個專業要求必須選考化學,佔總專業數的8.8%,遠高於生物274個(佔比0.9%)、地理87個(佔比0.3%)、政治353個(佔比1.2%)。
同時,再選科目中選擇化學後,可報專業高達27733個,佔比超過99.9%!
再選科目保障機制有助於為國家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提供穩定生源,又有利於給相關考生提供穩定預期,解除功利性因素影響選考科目的問題。
不過,單純依靠保障機制,並不足以完全扭轉選科功利化、應試化傾向,這還需要學校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學業規劃教育,正確處理興趣特長、潛能傾向、職業發展與國家需要、社會需求、高校要求的關係,引導學生理性選擇適合個人未來發展的科目並對個人的選擇行為負責。
本文由公眾號「名校升學圈」團隊創作,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