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數一年比一年的增多,考生與考生之間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在高考的考場上每一分都極其的重要,有的時候丟失一分你就會與你理想中的大學失之交臂。隨著新高考的機制的實施,原始分差一分,賦分之後你就會差十分,這個機制到底公不公平呢。
2020年很多的省份開始實行新高考「3+3」的模式,剛開始使用就出現了一個特別大的現象,物理的賦分極其的低,並且選擇物理的人也沒幾個,今年浙江省出現了一個學生不選物理的問題,這對對物理這門課形成了不好的狀態,為什麼在實施賦分制度後,考生們選擇物理會比較不佔優勢呢?
我們現在要搞清楚新高考制度下的賦分制是什麼,它是怎麼算的?改革後的高考政策,除了在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從小學到大的科目之外,還要在剩下的6個科目中自己選擇3門,然後在將自己的成績劃分成等級進行賦分制。
新高考再選科目的時候,同時教育部門也設置了等級性考試,最後的成績有關部門會按這個等級來賦分。它是根據考生所在的地區按照考生的試捲成績來劃分,賦予學生相對應的等級分數。每個省份生源地的情況不同,所以賦分的規則也是不同的。
他這個是依據每年考生的選擇科目來分成而是一個等級,然後每個等級之間要差三分,再根據最後的高考成績的排名所佔的比例來給予賦分,就比如說排在前百分之一的考生你就可以得到一百分,就算你考了八十幾分,但你運氣足夠的好你的高考成績那百分之一裡面,你的高考分數最後也會給你算成一百分。但如果你所在的省份排名你不在前面就算你考了滿分,那最後的得到的分數不會是一百。
還是不太懂的話,小編來舉個例子吧,小明選擇了物理這個考試科目,但他的原始分是一百,賦分之後還是一百,小紅的原始分是九十九,賦分之後變成了九十,就這樣小紅原來跟小明相差一分,現在相差十分。這對考生的影響就特別的大,在高考這個重要的場合,一分也相當的重要,小紅她非常後悔選擇了物理做她的高考科目。
現在就有很多人有疑問或者不解,為什麼能出現沒有考生選擇物理,它的主要因素又是什麼呢?
1、考生選擇物理在大多數的學生裡佔少數
在這個賦分的制度下,選擇熱門的高考科目才是對自己有利的,反過來,這個科目沒人選擇最後它的賦分就不是那麼的有優勢。簡單的來說,在同一個學校,選擇的人 越少,對考生的影響就越大。如果把它放在整個省,那麼考生的影響就會降到最小,一多半的考生覺得物理難,不想選擇它,所以才會導致物理這門學科爆冷,而物理在高考改革後的賦分制度下就很吃虧。
2、如果物理的考試題出得很容易,就越不佔優勢
賦分是必須在同一個科目的排名下進行的,如果99分賦分後成90分,就說明你沒有進入前百分之一的排名內,換言之獲得分的考生會很多。所以,這也對高考出題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不過,有利也有弊,物理的題目越發的難了,賦分也接近合理,但是選擇的考生也會下降。
3、通常選擇物理的人都不是普通人
在我們的印象裡物理是特別難拿高分的,能夠下定決心選擇它的都是狠人,選這個考試科目的人基本都是學霸。如果題目變得容易了,那麼物理拿滿分的考生就會一大把,賦分也會低到一定的程度,這對於參加高考的考生來說,就會很不公平,到最後,就連學物理好的人都不會再選物理了,那麼出現物理坐冷板凳的現象也理解。
新高考後的這個制度特別好的反映了考生的水準,再加上新高考「3+3」模式,這樣自由組合多變得多了起來,報考同專業的考生就會多,出現一樣分數的考生也就會多,那大學該怎麼選擇優秀的人呢?而賦分就把這一切解決了。
有的省份為了避免出現上述的這種情況,採用「3+1+2」模式。這種新模式影響物理和歷史對的選擇,這對擅長這兩門學科的學生來說太難了。新高考的「3+1+2」模式未來是否會出現還很難說。但評分制度相對公平合理。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做的要分享,你對新高考賦分制度是持有什麼態度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