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高考對於很多朋友來講還是蠻陌生的,畢竟在當下的高考背景之下,750分文理分科考試已經實行了近20年時間,從全國大範圍來看,這種模式也已經深入人心,所以被視為一種非常經典的高考模式。
其實在我國近15年的高考中,除了有750分制的考試模式外,像海南、上海和江蘇分別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與不同的考試方式,比如江蘇從12年前使用了480分總分制,而海南的總分超過了750分,上海的總分則也只有660分等等。不過隨著新高考的即將開始,我們可以看到江蘇即將加入到750分制陣營,同時語數外加入全國統考範圍,高考模式也將會採用賦分制度,回歸全國大局當中來。
提到新高考改革目前有10多個省已經宣布,比如像北京等地將在2020年的夏季迎來新高考的第一年,而像浙江已經實習了賦分模式好幾年了,那麼問題來了,新高考的賦分模式和當下的高考有多大不同呢?是不是會出現高分賦分變低或者實際考試分數低而賦分變高的情況出現呢?
其實這可以從浙江省已經參與的賦分省份來一探究竟,浙江省實行的依然是750分制,其中語數外以實考分數計入到高考成績當中,剩下的7個學科中選擇3個學科進行考試,而且每科的原始總分為100分,而高考的最終錄取分數是根據原始考分和所在學科的名次的範圍進行計算,比如上面這張表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來,而最終錄取分數要根據考生所考成績所在的比例來計算,比如一位考生考出了90分,但是因為選科的人整體分數很高,比如全省平均在80分左右,那麼這樣的話,這位考生按照這種算法的話,可能最終的賦分連80分都難拿到。
同樣也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出現,比如因為試卷難度很大或者選科群體的整體能力差(特別是一些副科和冷門學科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例如一位考生可能只考出了70分的成績,但是因為排名位列在全省的10%以內,最終賦分可以拿到90分左右甚至更高的成績出現,這也是為何很多人難以捉摸透賦分高考的一個原因。
也正是這樣的因素,會出現一些考生可能整體原始考分在620分,但是選課的幾門課因為賦分的原因最終只能拿到600分成績,而相反的是若選課難度大或者整體考生情況差的因素存在,也會使原始考分620分變為640分的情況出現,所以在高考中除了語數外,剩下的科目很大一定程度決定了最終考生的命運,真是現實比我們想像的要殘酷很多。
而從高考的改革來看,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省份加入類似於浙江的賦分高考當中,只是有些省份高考改革時間早晚而已,比如北京將在2020年也就是今年加入高考改革隊伍中,而江蘇則要在明年進行,而從特殊性來講,除了江蘇的除語數英外,賦分科目僅有2科外,剩下的多省份的賦分科目為三科。
因為賦分的情況存在,更加要求了高中生在選科時需要合理來估量自己的擅長所在,而不能扎堆來進行報考某些選科,畢竟對於一些學起來容易考起來也容易得分的科目往往會出現剛剛所提及的考高分賦低分的情況出現,所以需要每個考生和家長對學科進行科學考量後作出選擇才行,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高考中不那麼的吃虧。
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