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厚,天到底有多高?

2021-03-03 長沙天氣

自古以來,「天高地厚」是個神秘的詞。天到底有多高呢?人類一直在孜孜以求探索著這個問題。隨著現代探測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個謎正在被人們逐步揭開。


天,是相對地而言的,「天」的高度有幾種不同的概念:如果以宇宙空間算起,「天」的高度是無法測量的,閃爍的繁星和運轉的日月都處在天底下不同的高度上;若指地球大氣的厚度,則日月星辰便是天外之物了。那麼,大氣層究竟有多厚呢?可以認為,人們常說的「藍天白雲」,它的高度離地面只有10千米的範圍。在這個高度之內,聚集著空氣中絕大部分甚至幾乎全部的水汽,風雲雨雪、氣象萬千的變化都發生在這裡;在這個高度以上,空氣便很稀薄了,既沒有蔚藍色的天空,也沒有漂浮的雲彩;既沒有雨雪冰雹,也不見雷鳴閃電,這便是所謂的天頂了。然而,這裡不是「天頂」,也不是大氣的上界。後來,人們根據對空氣密度的測定,發現800千米高空的空氣已很稀薄,就認為地球大氣圈的厚度是800千米。但經過對「極光」光譜的分析,人們又發現800千米以上的空中仍有較少的空氣,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因而確認地球大氣圈的厚度為1000-1100千米。隨著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探測技術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使得「天頂」又升高了,認為地球大氣層的上限位置大約在3000千米,再向上便進入了星際空間。

大氣總質量約為5.3×1015噸,其中有50%集中在離地5.6千米以下的層次內,在離地36~1000千米高度的大氣層只佔大氣總質量1%。儘管空氣密度愈到高空愈小,到700~800千米高度處,空氣分子之間的距離可達數百米遠,但即使再向上,也達不到真空狀態,所以地球大氣圈頂部沒有截然的界線,而是逐步過渡到星際空間的。這就是,不能簡單地認為,大氣稀薄到密度為零的那個高度就是大氣上界,嚴格來說,這樣一種上界是不存在的。

總而言之,如果用科學的說法來說的話,地的厚度應該是地球的直徑,關於天的高度,現在科學家已經用科學的方法觀測到100萬光年的距離,還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也就是說,現在的觀念應該是天有無限高(最起碼是應該大於100萬光年)。

相關焦點

  • 不知天高地厚?中國古代傳統的世界觀,天地有多高多厚?
    在荀子的《勸學篇》中,有這樣一句話,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這裡邊有個成語,就是天高地厚,一般形容天地的廣闊和厚重,人只有了解到這點,才會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和無知。天高地厚這個成語,也指恩德極其深厚,或者比喻事情的艱巨或複雜,但現實生活中,一般都是反著用,用於貶義,比如說某某不知天高地厚,形容一個人無知、自大,不明事理。不知天高地厚,貌似老人經常這樣評價年輕人。那麼我們在用這個成語評價別人的時候,是不是想過一個問題,天到底有多高?地到底有多厚?
  • 天到底有多高?人類在天上發現了什麼?地球上空比你想的有趣多了
    在荀子的《勸學篇》中有這樣一句話: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我們不難看出這段話中存在一個成語,即天高地厚,一般用來形容天地的廣闊和厚重,而人類只有了解到這一點,才會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和無知,其實天高地厚這個成語,也指恩德極其深厚,或者比喻事情的艱巨或複雜,在現實生活中,一般多為反語,用於貶義,例如某人不知天高地厚,來形容一個人無知、自大,不明事理,當人們使用這個成語評價他人時,是否想過以下問題,天有多高?
  •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科學家有說法
    天高地厚,這一成語出自《荀子·勸學》。如今,人們多以「不知天高地厚」比喻不知事情的艱巨、嚴重,諷刺那些不自量力者。那麼,究竟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呢?  天高,是指地面以上大氣層的高度,根據科學家通過衛星宇宙飛船的考察,在2000~3000公裡的高空找到了氣體分子,而在16000公裡的高空,也還存在著氣體的痕跡,這樣,科學家們認為天高當在10000公裡以上。  地厚,是指從地面到地心的厚度。有意思的是,人類居住的地球,既不是圓形,也不是橢圓形,而是南路大,北路小,中間略凸的「梨形」。
  • 不知「天高地厚」是說人淺薄無知,古今又有幾人知,你能說清嗎?
    現代科學「地厚」好定,「天高」難測。  地厚就簡單多了,就是地球的「厚度」,地球厚度就是地球直徑,約12742km。看來古人對地厚還是高估了,它們認為有6萬裡,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厚。那麼天高呢?即便科學觀測手段和理論基礎已經比古人強大了很多的今天,也很難給出答案,因為這個「天高」很難定義和理解。  現在時空通訊試著從如下幾個層次來理解天高:
  • 人生對標「天高地厚」:大恩大德莫若此,自驕自大莫知此
    相對地為最下者,則天為至高者。「天者,高之極也;地者,下之極也」(《荀子·禮論》)。地為至下存在者,又襯託出天的至高。天至高則賦以至尊之名,地至下則配以至卑之名。「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易·繫辭上》)有高下則有尊卑,有尊卑就有貴賤之序次。以天為高之極,以地為厚之極,後來成為高下或高厚至極的代稱。由高厚至極之名,又引申為廣大之名。
  • 天到底有多高?
    (1)水星有水星的天:它的天從水星世界的地面到它大氣層邊緣叫做它(水星)的天。水星世界的地面到它大氣層邊緣有500km,可見水星世界裡的天高為500km。金星世界地面到它的大氣層有350km,可見水星世界裡的天高為350㎞。
  • 魯班門前弄大斧——不知天高地厚,「地」究竟有多厚?
    我們總是說「天高地厚」。天確實高得看不到邊,但地到底有多厚呢?有很多人都會留意到,我們在蓋房子的時候,挖地基甚至會挖十幾米;尤其是在打水井的時候,會打100多米深;鑽探油井的時候往往會鑽到地下幾千米的地方。目前,地質勘探所鑽到的最深深度為地下10000米。由此可見,「地」確實夠厚的。那到底有多厚呢?
  • 多照鏡子看己有自知,多賦謙虛觀人懂天高
    自己不易對付,因為不容易認識,正如有力不能自舉,有目不能自視。沒有透視所必需的距離,不能取正確觀照所必需的冷靜的客觀態度,也就生成地要執迷,認不清自己,只任私心、成見、虛榮、幻覺種種勢力支配,把自己的真實面目弄得完全顛倒錯亂。自視高,旁人如果看得沒有那麼高,我們的自尊心就遭受了大打擊,心中就結下大恨。這種毛病在旁人,我們就馬上看出,在自己,我們就熟視無睹。
  • 你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嗎
    通常,我們用「天高地厚」來形容天地的廣大遼闊。長期以來,對「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回答各不相同。地有多厚呢?這裡的地指的是地殼。地殼由各種巖石組成,上部叫矽鋁層。如果做一個雞蛋那麼大的地球儀,地殼比蛋殼要薄的多。
  • NASA中文:我們略知天高地厚
    文/馮嘉安說人驕狂無知、自不量力,常用「不知天高地厚」來形容。《新周刊》問NASA中文專欄作者李昂:「在內容付費的時代,你們團體坐擁上百萬用戶,內容精準定位在人類科技的前端,但幾十位內容編輯胸前貼著『略知天高地厚』幾個大字,寫作全都不為賺錢,這是行為藝術嗎?」
  • 你知道天有多高嗎?科學家:其實天的盡頭並不遠!
    仰望天空,你知道天有多高嗎?科學家:就看大氣層有多厚! 每當仰望天空,一眼看不到盡頭的時候,我們不禁會問:這個天到底有多高? 《莊子》有云:「吾不知天之高也」;《荀子》也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 海賊王:路飛等人都曾不知天高地厚,挑戰過超級高手,年輕真好
    《海賊王》的世界裡,有許多讓人高山仰止的存在,比如四皇、三大將等。不過也有許多正在攀爬高山的人,比如路飛、古蘭特等人。路飛他們就曾經不知道天高地厚,挑戰過在當時比他們強大許多的人,全然不顧後果。不得不讓人感嘆,年輕真是好。
  • 天有多高 天與宇宙的分割線
    我們都知道,天的外面就是宇宙,但是天與宇宙的分割線在哪?相信很多人還不太清楚。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天有多高,天與宇宙的分割點在哪。首先我們看高度1.7米,1.7米是人類男性的平均身高,人類女性的 平均身高是1.6米,在一些平均身高比較高的地方當然不止這麼高。
  • 現在的年輕人,年齡越小,越不知道天高地厚
    他們已經過了年輕的階段,30多歲的年紀再找工作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恥辱。所以他們只能忍受當下,試著對現實低頭,強迫自己適應不適合。因為他們要生活。而年輕人,不懂得這些,也不會理解!年輕固然好,但是年輕不等於無畏,更不是為所欲為。20年前,「年輕」一詞代表著青春,代表著希望,是一個美好的褒義詞。
  • 你知道,天有多高嗎?
    你知道,天有多高嗎?天有10萬米那麼高,天和宇宙之間,有一條線,叫做卡門線。想了解更多嗎?那麼請跟我來吧。今天我們討論一下,天有多高?首先是1.7米,1.7米號稱是人類男性的平均身高,而女性的平均身高是1.6米左右。
  • 天高任鳥飛,鳥兒究竟能飛多高?總有一種讓你折服
    飛翔是鳥類求生的重要本領,世界上有多種形形色色的鳥類,我們只知道它們在我們頭頂上飛來飛去,飛的很高,但是它們究竟能飛多高,卻鮮有人知。地球上的鳥類分為遊禽、涉禽、攀禽、走禽、猛禽、鳴禽六大類,目前全世界已發現有的鳥類有9021種,中國有1186種。
  • 地殼有多厚?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
    地到底有多厚?我們常說「天高地厚」,天當然很高,但是大氣層的厚度不過才幾百公裡,再往上的空氣就非常的稀薄了,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穿越其間都沒有問題。那麼地有多厚呢?目前已知地球的平均直徑約為12,756公裡左右,這是整個地球的厚度,我們腳下的地殼的厚度有多厚呢?
  • 天有多高?就看大氣層有多厚
    我們天天生活在大氣層中,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大氣層到底有多厚呢?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陳星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我們天天生活在大氣層中,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大氣層到底有多厚呢?另外,我們會在新聞裡會聽到,某某太空飛行器距離地球表面200-300千米高,已經成功進入了太空,為什麼仍然在大氣層裡的太空飛行器卻算是進入了太空?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
  • 天有多高
    十萬米以下就是我們所謂的「天」。不過國際航空聯盟把「天」叫「大氣層」。有時候我們從宇宙看地球影像的時候,會看到地球有一層薄薄的,發光的,藍色的一層。這一層就是十萬米高度的大氣層,科學家在十萬米這個高度畫了一條線,名叫「卡門線」,這條卡門線就是「天」與「宇宙」的界限。卡門是匈牙利裔的物理學家,飛彈之父「錢學森」的導師。
  • 【科普】地殼有多厚?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
    不知天高地厚很多時候是一句貶義的話,但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就是關於天高地厚的這個事情。怎麼形容地球陸地的厚度呢?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那麼地球的地殼還沒有雞蛋殼厚.......我們常說「天高地厚」,天當然很高,但是大氣層的厚度不過才幾百公裡,再往上的空氣就非常的稀薄了,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穿越其間都沒有問題。那麼地有多厚呢?目前已知地球的平均直徑約為12,756公裡左右,這是整個地球的厚度,我們腳下的地殼的厚度有多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