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程改革訪談:地理學科 薄夫寶

2020-11-25 鄭州教育網


    編者按:從今年秋季開始,我市將正式進入高中新課程實驗,全市新高一的所有學生和教師將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對待新課改下的高中課程,儘快適應新課程的學習,是擺在所有高一學生面前的新課題。

  課改後的高中教材與傳統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對高一新生來說,學習中也有許多方面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記者分別就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採訪了市教育局教研室各科教研員,讓他們談一談新教材與傳統教材的不同之處,同時對高一學生的學習提出幾點建議。



鄭州高中新課改地理學科第二協作區負責人、鄭州31中教師 薄夫寶 

    本網記者:新課程就地理學科而言,新在哪裡?從學科新老課程的變化,請具體說明學科新課程的特點?     薄夫寶:

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高中地理新課程的理念新 

    高中地理新課程不僅是傳授系統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同時,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以滿足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

    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整體結構新

    原來教材提供的是平鋪直敘式的詳細的地理知識,新教材結構有所變化,在每一章的前面都有一個問題式的綱,讓學生了解本章的主要學習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每一節都有「閱讀」、「知識拓展」、「活動」 、「讀圖思考」 、「案例分析」等欄目的設置,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地理學習能力;每一章的最後都有一個「問題研究」供學生利用本章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高中地理新課程教材的表達方式新

    教材中圖像系統增多,圖文並茂。—— 圖像系統增多,文字系統精練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這一變化更符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各種彩色圖,素描圖,示意圖,分布圖、統計圖表成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的彩色圖,素描圖使教材充滿可讀性,趣味性;各種示意圖使抽象的地理原理變得直觀淺顯,明了易懂;種類繁多的統計圖表培養學生定量分析的能力;眾多的分布圖有助於學生建立準確的空間概念。

    新教材的欄目設置,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閱讀」、「知識拓展」、「活動」 、「讀圖思考」 、「案例分析」和「問題研究」等欄目的設置為教與學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目的是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開展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把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與情感體驗有機地結合起來。

    其中:「閱讀」和「知識拓展」欄目目的在於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拓寬視野,激發學習欲望;

    「活動」和「讀圖思考」欄目是有重點地訓練學生掌握讀圖和用圖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地理問題,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分析」欄目是以原理解釋案例,以案例印證原理,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和對知識遷移轉化的能力;

    而「問題研究」欄目則是教材為師生提供了某一指定的專題或課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方法聯繫生活實際,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搜集資料、社會調查和實踐操作等途徑,去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經歷,最終感受和理解地理學的價值。 

    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的新

    學習方法上,注重對地理問題的探索。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原來我們的評價就是通過考試進行,給一個考試成績就行了。現在新課改的評價有一些變化比較大,就是增加了過程性評價。在重視學習結果評價的同時,強調與過程評價結合;要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力,保護學生學習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本網記者:新課程實施,為地理教學帶來了新的變化,從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請作以概括?

    薄夫寶:新課程實施,為地理教學帶來了新的變化,從教師教學行為上來說:

    教學觀念的轉變——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教師要回應這種挑戰,首先要改變教學觀念。課程改革不是以學科為重點,而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因而教學改革也不再著重於學科知識的給予,而是著重於學生的能力培養。教師的關注點應該在學生,而不是在課本,要轉變傳統的「教書本」的觀念,只有教學觀念改變才可改變教學方式。教師對書本知識的傳授是課程實施的一個方面,但決不是全部。教師的教學要更加注重引導式的、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和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進而在具體的教育情境和日常生活中構建知識、發現學習意義,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工作重心的轉變——教師的工作重心由原來的課堂教學為主轉變到課前備課為主,重點是如何設計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活動、閱讀和探究,要補充大量的資料,甚至要更換教材中的一些案例使之更符合我們當地的實際。
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變教師為主角為學生為主角,真正改變過去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變教師的教為主為學生的學為主,體現變「教」 堂為「學」 堂。改變原來的教師主動講,學生被動聽的課堂格局,改變過去地理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記憶、輕成因,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格局。要讓學生動起來,大腦動起來,主動參與活動,主動進行思考。

    教師評價方式的轉變——教師要改變原來的以標準答案為評判依據的評價方式,要考慮學生的思維、行為過程中創新、觀念的體現和評價,要保護學生學習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和個性張揚。

    從學生學習行為上來說:

    學習重點和目的的轉變——學生的學習重心由原來的地理知識記憶和理論背誦為主轉變到提高地理學習能力和地理學科思維能力,學習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和能力。地理知識是學不完的,也是不斷發展的,因而對學生來講,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能否主動地去吸取地理信息,利用地理知識解釋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堂角色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的主角,積極參與活動,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重視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認識的轉變——高一新生對高中、初中地理的認識不足,由於中招不進行地理學科的考試,所以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習不怎麼重視,但進入高中之後就不同了,地理課程與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都是同等重要的。

    同時,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內容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初中地理主要研究地理事物的表象,注重感性認識的記憶,學習的主要方法就是記憶;高中地理主要研究地理本質,注重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再認識過程,學習的主要方法是理解。總之,高中地理理論性更強,知識更系統,進一步深化。 

    本網記者:面對新課程的實施,我們在地理教學上要做好哪些準備,請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進行說明?

    薄夫寶:教師方面:建議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深入理解新課改的教育理念——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需要我們教師必須迅速走進新課程,理解新課程,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改進原來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重新認識和確立自己的角色,提升課程意識,提高素養與專業化水平。所以在業餘時間就要認真學習與課程改革有關的知識和理念。

    積累教學素材,豐富教學內容——「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這次地理課程改革中最強調的理念之一。我們教師就應該在留心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很多身邊的事物就成為地理教學素材。如:每天的天氣狀況就是大氣環境的內容;任何一個時刻都與地方時、正午太陽高度角有關;任何一個城市都與城市化、城市地域形態、城市交通等地理知識有關;國家、世界大事也同樣與地理有著必然的聯繫,如奧運會的舉辦城市都有各自的地理特徵;雪災、地震都是地理學中的自然災害。

     研究地理教材中的各欄目設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學資源——美國華盛頓一所大學有句名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這句話很值得我們深思。教材中「閱讀」、「知識拓展」、「活動」 、「讀圖思考」 、「案例分析」和「問題研究」等欄目的設置為教與學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向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合作,在活動中內化,在活動中運用,在活動中創造,我們的課堂自然充滿不竭的活力。

    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地理學科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面對「知識爆炸」的挑戰,要求教師首先掌握並恰當運用網際網路等新技術,並在教學中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相關的地理網站,引導學生利用網際網路進一步拓展學習渠道和領域。

    搞好初、高中地理學習的銜接——在地理教學之前要把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有計劃、有目的的適當補充初中地理的欠缺,特別是有關地球方面的知識。

    學生方面:學生需要做的是:

    認識地理課程,重視地理學習——高一新生在初中就適應了課程改革,對課程理念、學習方法都比較熟悉,但對高中、初中地理的認識不足,高中地理課程與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都是同等重要的。

    認識初、高中地理的不同,平穩過度——高中地理第一、二章是整個地理學的難點所在,做不好過度的話就會對地理產生畏難情緒,形成地理難學、學不會的錯誤認識。要想做好初、高中地理學習的過度就要根據老師的要求補習初中地球部分的知識內容。

    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地理學習——作為學生,在學習地理課程時要注意在形式多變的地理課堂上,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地理學科能力。

    總之,地理課改一個 「活」 字概括:教材「活」了,教學內容「活」了,教學方式「活」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活」了,所以地理課堂就「火」了。願每一位地理教師都能儘快理解新課改、把握新課改、適應新課改。讓我們師、生都在地理教與學中感受愉悅、感受教與學之美、感受生活之美! 
 

圖/文:孫宏偉 責編:宏偉 王磊 | 列印

相關焦點

  •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與地理學科的四大傳統
    [關鍵詞] 地理,核心素養,傳統,備考一、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出和對教學影響我國普通高中的教育改革與時俱進,理念不斷調整和深化。[1][2]教育部據此意見修訂了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了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並將其與學科學業質量標準等結合起來。
  •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科學史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生物科學史;生物學教學;探究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教師應充分利用科學史來開展教學。學習生物科學史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對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科學史的教學現狀和應用價值,對當前生物學教學研究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積極意義 1.
  • 黑龍江省出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實施意見 試點普職融通課程互選...
    提高普通高中育人水平,形成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格局。7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政府獲悉,黑龍江省出臺了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實施意見,針對普通高中的課堂教學、考試和招生制度推出了系列改革舉措。
  • 從超算夢看新一輪高中課程方案
    許多國家以高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推進人才培養,因此便有了「誰贏得高中,誰就贏得人才」之說。誠如任正非所言,我們國家百年振興中國夢的基礎在教育。從我國的超算夢看中國基礎教育,可以說,高中課程方案的改革是順勢而生、應時而生。
  • 2021高考改革丨選科對新高考蝴蝶效應之地理篇
    據悉,2021年全國共14個省市地區實行新高考,其中8個省市將「3+3」模式改成「3+1+2」,新高考選科重要性逐漸凸顯。根據各地最新發布的高考政策,除了三大必考主科外,作為「選項」的六個學科可以排列組合出的多種方式,每一個學科有哪些學習痛點和誤區,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組合,如何複習備考等等,任何一個細枝末節都可能對新高考產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今天我們來聊聊新高考選科的大熱門——地理。
  • 福建省出臺高中9門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省教育廳結合實際組織編寫《福建省普通高中語文等九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語文、數學、英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9門)。福建省普通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深化課程改革的學科教育教學理念  1.
  • 河南省教育廳 關於印發《2018年河南省生物、地理學科中招考試辦法...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教育局:  根據《河南省教育廳關於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見》(豫教基二〔2016〕60號)要求,從2016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將初中生物、地理兩個學科納入中招考試科目,在學科課程結束後進行。
  • 2018高中新課標出爐 新高中課程方案有哪些變化怎麼變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年版)。國家正大力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新課標如何加強與高考綜合改革銜接?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表示,要把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兼顧,有效聯動,形成合力。這次修訂工作課程專家與考試評價專家共同參與、一起修訂,確保兩者的銜接。
  • 遼寧省普通高中2018級學生物理學科課程內容調整說明
    《遼寧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政策解讀中明確指出:合格考內容範圍為普通高中學科課程標準規定的必修內容。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考試內容範圍以省教育廳引發的《遼寧省普通高中2018級學生部分學科課程內容調整說明》(遼教辦【2018】177號)為準;選擇考科目考試範圍以各學科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範圍為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2018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教學內容按照省教育廳印發的《遼寧省普通高中2018級學生部分學科課程內容調整說明》進行調整。
  • 西安市黃河中學凸顯學科特色創建成西安市高中物理特色課程基地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華春榮)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推進普通高中特色建設,西安市黃河中學以課程建設為抓手,凸顯學科特色,依託雄厚的師資實力,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研教改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面臨「穿新鞋、走老路」尷尬
    由點到面:改革進入攻堅階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部於2001年啟動的一項旨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其核心內容是「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新課程當年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8個國家級實驗區的中小學開始實驗。到2004年秋季,新課程實驗擴大到全國2576個縣(市、區)。
  • ——解讀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年版)
    教育部今天發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14門課程標準(2017年版)。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一步強化了學科的育人功能,體現了鮮明的育人導向,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整體性等明顯增強。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有何新亮點?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如何加強與高考綜合改革銜接?
  • 勞動成高中必修課!勞動課程包括哪些內容?
    繼宣布「勞」納入高考、勞動教育成義務教育必修課之後,教育部又有新動作。近日,教育部對外公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方案顯示,今後,普通高中應在原來科目基礎上開設勞動課程,共6個學分,為必修學分。
  • 教育部公布最新高中課程方案:勞動成必修課 共6個學分
    :勞動成必修課 6個學分繼宣布「勞」納入高考、勞動教育成義務教育必修課之後,教育部又有新動作。近日,教育部對外公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方案顯示,今後,普通高中應在原來科目基礎上開設勞動課程,共6個學分,為必修學分。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中小學課程體系,教育部組織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進行了修訂。
  • 生物課和語文課一起上 新課程新教材背景下長沙高中有了新學法
    紅網時刻長沙12月3日訊(記者 賀衛玲 通訊員 陳靜波 )校長作為生物老師,和語文老師同上一節課,嘗試研究基於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科融合;學校將教研組老師分為「摘花」和「挑刺」兩個團隊,分別記錄和評價課堂設計與實施的優缺點,提升專業能力......12月3日,長沙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建設推進會在長沙市第十一中舉行,十一中當天同時舉行教學開放日活動
  • 高中學科難度排行榜!物理無緣榜首,數學僅排第3
    新高考改革後,高中學生都學什麼?我們常說的高中,一個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銜接的3年,在新高考的模式下,但是隨著高考的改革,目前大部分省份是3+3,也就是語數外必選,史地政、理化生,任選其三;這樣的模式有一定的弊端,導致很少有選擇物理這門學科,所以有一些省份繼續改革,實行3+1+2模式,語數外必選,物理、歷史必選其一,其餘選2。
  • 高中學科最難榜單,語文高居榜首,數學僅排第三,網友:不可思議
    近些年來,很多省份陸續進行高考改革,進入了新的高考模式。高中三年作為是人生最關鍵的三年,因此,高考稍有變動,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難度係數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都深受眾多家長和學生的關注。改革後模式變為3+3模式,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高中,不會再在高中階段進行文理科分班,而是在語、數、外三門必修課的基礎上再從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六門科目中選擇3門科目。也有的省份為了避免大量的學生規避物理和歷史,實行3+1+2模式,其中1是指從物理和化學中任選其一。
  • 高中學科「難度係數」排行,數學不是榜首,英語僅排第2
    文/小戴課堂我們國家的中學包括初中和高中,三年初中學習被列入了9年義務教育,高中並沒有列入,高中的學科是在初中學科的基礎上,不斷深化而形成的,因為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新高考學科難度的實際上我們看到了,有些學科是備受大家關注的,比如數學、英語,和語文。新高考的模式到底是什麼?眾多的省份裡面,實行新高考的模式是3+X,三大學科分別是:是數學、英語、語文, X則指的是理科或者文科。
  • 兩張圖了解英文版新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課程目標闡述
    2017版 高中英語四項學科核心素養課程目標普通髙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根據學科特長選專業:高中各門課程對應的大學專業盤點
    在選擇專業時,這部分學生應該多參考自己的學習特長,根據高中學習的課程,選擇大學專業。 那麼如何根據高中各門課程的成績與興趣找對應的大學專業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 在學習內容上,大學的專業課程是高中課程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