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自貿區南沙片區營商環境專題新聞發布會舉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現場獲悉,南沙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在政務服務和審批制度改革領域再有新突破,在自貿區掛牌5周年之際,重點推出了「交地即開工」2.0版和「無證明自貿區」兩項舉措,充分展示了南沙在營商環境優化、吸引企業聚焦南沙的發展優勢和發展潛力。南沙政務服務總體滿意度全市第一。
據介紹,五年來,南沙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區行政審批局)在推動自貿區政務服務創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成效顯著。全區行政審批改革、政務服務創新成果共有42項,多項入選國家、省、市複製推廣改革創新經驗。2018年南沙區政務服務總體滿意度排名廣州市第一。2019年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中,南沙開辦企業指標名列前茅,辦理建築許可指標提升明顯,從2017年第101名提升到2019年第20名,提升了81位。
五年來,南沙在政務服務創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縱深推進,實現了「一個窗口管受理」、「一顆公章管審批」;推行企業開辦「一口受理6+X證照聯辦」模式,實現「照、章、銀、稅、金、保」1天辦結;建築工程許可擴大承諾制審批範圍,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再提速;搭建涉外平臺和設立「大灣區國際人才一站式窗口」,為境外企業人員、國際人才逾93項服務事項提供「一站式」服務;全國首創「微警認證」政務應用,實行持大陸居民身份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華僑護照等證件的3類辦事人員通過「微警認證」服務,實現873個事項「南沙政務全球通辦」;推行「南沙企行天下」禮包服務,一次性領取企業開辦材料;全國首推5G政務應用,提升群眾移動辦事體驗、「微警認證」人臉識別更流暢;構建「網上政務服務超市」,為企業群眾在開餐館等13個高頻服務主題提供多事項一表式一次並聯辦理;全國首創「政務專遞」免費包郵服務,實現通達全球228個國家、528個事項證照免費包郵;全區1283個事項「零跑動」,佔比達70%;171項居民高頻辦理事項實現全區通辦;594事項實現即來即辦,辦理時限比法定時限壓縮96.7%。
實行「三取消、三壓縮、一幫辦」,升級交地即開工2.0版
發布會上,南沙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徐燎原表示,南沙區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通過容缺審批、「三取消、三壓縮、一幫辦」等措施,試行先建後驗,進一步提升「交地即開工」。對工業倉儲項目(生產和儲存甲、乙類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廠房、倉庫等涉及重大公共安全的建設工程外)試行承諾制施工許可。除必須當場提交的用地證明和規劃設計條件等材料外,通過二維智能化審批工具對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及公建配套實行計算機機審,其餘規劃管理控制要求以告知承諾制代替人工審查,通過後續行政監督檢查核實承諾落實情況。
申請人可以書面形式承諾其設計內容符合審批條件,並能夠按照承諾在規定期限內提交其他材料,審批部門依申請及承諾內容作出建設工程規劃類許可證核發(建築類)、建築施工許可審批決定。對其他一般項目試行憑土地出讓合同或規劃設計條件即可辦理臨時施工復函。
「三取消」是指:一是將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用地批准書合併,取消核發建設用地批准書。二是辦理土石方、基坑支護工程臨時施工復函,取消提供地下室輪廓穩定證明材料。三是簡化排水許可證審批材料,取消提供水質檢測報告。「三壓縮」是指:一是將施工許可證核發從5個工作日壓減至3個工作日。二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暫定資質核准、註銷等事項承諾辦結時限從10個工作日壓減至5個工作日。三是在自貿區內的外商投資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核發和外商投資建築工程公司施工總包序列省級資質審批等事項從20個工作日壓減至10個工作日。「一幫辦」是指對企業取得用地後報批報建實行全程幫辦精準服務。
「交地即開工2.0版」新模式進一步提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進一步優化建設項目審批服務,讓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報批報建更便捷、更有效率。目前,廣汽豐田第四生產線、第五生產線、恆大純電動汽車、電裝二期、聯晶智能、芯聚能和「國際數據傳輸樞紐」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南沙節點項目等一批省市重點項目已成功辦理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相關業務,審批流程和時限明顯壓縮,審批效率大大提升,有效的促進了重點項目的落地。
實施分類改革,打造「無證明自貿區」南沙樣本
發布會上,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徐燎原表示,南沙圍繞解決煩擾企業和群眾的各種「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問題,利用「大數據+AI」、區塊鏈科技手段,通過直接取消、數據查詢、部門核驗、告知承諾四種方式分類實施改革,充分利用數據共享平臺和部門協同作用,實現「無證明辦理」,而不再需申請人自行提供。這項改革徹底將從前需要申請人通過各種途徑出具證明的成本和辦事流程,轉變為政府的工作成本和內部程序。通過政府部門「自我革命」轉變工作方式,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和群眾跑動次數,全面提升行政審批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優的政務服務體驗,推動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促進南沙營商環境優化。
一是直接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沒有法律法規作為依據的證明事項一律取消,公布保留和取消兩份證明事項清單,推行證明事項清單式管理,實現清單之外無證明。二是以數據查詢為手段減免證明。整合數據供需,建立數據需求目錄和數據共享目錄兩張清單,通過信息共享獲取的證明信息,申請人在辦事的過程中無需提交。三是以部門核驗方式減免證明。通過「無證明自貿區」查詢核驗系統、實地調查核驗等方式,運用區塊鏈技術確保證明信息可追溯、不可篡改、安全可信,作為核驗依據,從而再不需申請人提交相關證明。四是以告知承諾形式減免證明。建立告知承諾制,申請人書面承諾已經符合告知的條件、標準、要求,願意承擔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行政機關依據書面承諾辦理相關事項,不再索要有關證明。
企業和群眾辦理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時,無需再到區內相關單位開具證明,實現「無證明」辦理,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和群眾跑動次數,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提升行政審批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使創業辦事更方便,打造全國「無證明自貿區」南沙樣本。目前,已取消一批證明事項,涉及12個部門82項材料,其中直接取消22項、數據查詢38項、部門核驗3項、告知承諾19項。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耿旭靜 董業衡 黎旭陽 通訊員:南宣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耿旭靜 董業衡 黎旭陽 通訊員:南宣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