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魏則西因為滑膜肉瘤過世和百度醫學推廣是否存在誤導,無疑是最勁爆的話題。
最新消息:
國家網信辦會同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百度公司,對此事件及網際網路企業依法經營事項進行調查並依法處理
所以,這個事件本身,就等待監管部門的調查和處理了。作為一個投資類自媒體,這裡我只想談一個與投資密切相關的密切問題:如何獲取靠譜的資訊,這個問題無論對投資還是對查詢疾病信息,都是至關重要的。
先來說結論,正如本文標題所言:如果你需要了解關於某個疾病的信息,請遠離所有的普通網頁搜尋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還是Bing,轉用專業學術文獻資料庫。
搜尋引擎內容可靠性先天不足
搜尋引擎,無疑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偉大發明,讓我們可以從一個個孤立的網站找到需要的信息。
如果你了解過搜尋引擎的原理就會知道,它會根據一些量化的數據來決定哪些數據優先呈現給你作為搜索結果,而這些數據主要包括關鍵詞密度、域名、外鏈等。
是的,這樣的機制,本身是定量不定性的,所以才會有各類針對算法SEO搜尋引擎優化的作弊方法。老實說,查詢普通內容,這類算法問題不大,但是一旦涉及嚴肅問題,比如疾病、法律問題等,搜尋引擎定量不定性的問題就會凸顯,因為它們很難判斷哪些頁面比另一些頁面在學術上更靠譜。
搜尋引擎算法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給錢就能排前面的推廣連結了。
學術期刊同行評議才是王道
就我個人而言,在搜索醫學、法律等嚴肅問題時,我只會優先考慮專業學術文獻資料庫。
所謂專業學術文獻資料庫,其實就是把各個學科的學術期刊電子化,增加了檢索、文獻網絡、參考文獻檢索等高級功能後的一個專業資料庫。
是的,專業學術文獻資料庫裡核心的是學術期刊——雖然中國的學術期刊貓膩也不少,但是一般只有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員會撰寫,而且發表還需要經過學術雜誌評審人的同行評議,所以其基本質量還是有保證的——尤其是那些核心期刊質量則更高。
顯然,從出處來看,學術期刊比起隨便一個人就可以發布內容的網站,在內容的可靠性上就不知道要高出多少。當你要搜索可靠信息時,自然優先應該想到收錄這些學術內容的文獻資料庫,而不是普通人使用的搜尋引擎。
知網是個好選擇
學術資料庫,全球性的和國內的有很多。
對普通人,優先推薦中國知網,一個集成大量資料庫的網站。下圖是該網部分資料庫的目錄:
一般類似醫學問題,用首頁的學術期刊資料庫查詢即可,以魏則西罹患的滑膜肉瘤為例,輸入滑膜肉瘤治療,你可以看到不少文獻,作為一個罕見病,其實文獻數量並不多,但至少都是正經雜誌發表的,你還能按照發表年限去排序。
如果你有學術經驗,即使不是醫科,應該也對接下來該怎麼利用這些文獻有一個基本的掌握。
如果沒有,這裡給幾個建議:
1、先把搜索到相關的論文看一遍。
相比網上大多數文章,這類論文肯定不好讀,甚至晦澀。但是相比易讀卻不靠譜的文獻,靠譜而晦澀在類似疾病救命等問題上,真不算什麼了
2、閱讀參考文獻。
一般每篇論文,都會將其參考的文獻給列出來。有時候你要全面了解某個疾病或者法律問題的來龍去脈,參考文獻是最好的入口,相當於一位資深研究者分享了他的閱讀經歷給你。
對知網而言,只要點擊論文,就可以自動看到所有的參考文獻,無論中文英文,方便你進一步檢索。
3、聯繫作者。
通過文獻,你一般可以找到作者的供職的研究機構,然後再去研究機構的網站查詢,就有希望找到他們的電子郵件或者電話。這時候你甚至可以嘗試聯繫作者,如果遇上比較友善的作者,或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幫助——真的,我在攻讀社會學碩士的時候,寫論文的資料庫就是厚著臉皮寫郵件問某位美國教授索取的。
必須要提醒的是:知識是無價的,但不是無價格的。知網提供的文獻,是收費的,目前的標價是0.5元/頁,很不便宜。
不過還要提醒一句,知網也收錄了不少健康醫學普及雜誌,也就是你們在報刊亭可以看到的那些,這些的可靠性就要相對差一點,所以期刊出處要注意——如果是核心期刊或者國家級研究基金資助的,會相對靠譜。
知網之外還有很多選擇
檢索學術文獻,知網不是唯一的選擇。事實上此類資料庫相當多,尤其是要檢索查閱海外文獻,知網就不夠了。
下圖是隨手截屏的復旦大學圖書館提供的資料庫目錄,我們可以看到除了知網還有那麼多的選擇。
當然,這裡大多數資料庫,不對個人用戶開放,或者是開放卻貴的嚇死人。
不過如果你能找到正在高校念書的朋友,借用下他的圖書館帳號,應該也能進一步擴展文獻的搜索範圍。
這是一個資訊時代,我們生活便利與否以及事業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一個人對信息的掌握程度。所以,學會去檢索搜尋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希望此文對諸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