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30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21日晚,由保爾森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深圳能源集團申報的「城市生活垃圾清潔焚燒與睦鄰共生的整體解決方案」,從1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2019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年度大獎。來自廣州的「雙百計劃: 廢棄塑料製品的無害化回收及高質化利用」項目和鄂爾多斯「沙漠區三碳循環經濟」項目獲得優勝獎,以表彰其前沿的創新解決方案。
左起:保爾森基金會主席亨利·保爾森、金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志敏、內蒙古烏審召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順、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
今年3月獎項啟動以來,保爾森獎組委會共計收到來自於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一百餘份申請,較2018年增長超過一倍。這一增長反映了該獎項關注度的顯著提升,也彰顯出中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不懈努力。可持續發展理念是重要的全球共識,中國的這些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解決方案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深遠的借鑑意義。
保爾森獎由保爾森基金會與中方合作夥伴於2013年發起,每年頒發一次,對在中國境內推行的創新的、可複製的、具有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的市場解決方案進行表彰和獎勵。由美國芝加哥市前市長理察戴利領導的獨立評審委員對申請項目進行評估,最終評選出獲獎項目。保爾森基金會由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於2011年創建,是一家無黨派、「知行合一」的獨立智庫,致力於在快速演變的世界格局下培育有助於維護全球秩序的中美關係。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基於這一現實,保爾森基金會的工作主要聚焦中美,在經濟、金融市場、環境保護和政策倡議的交叉領域開展工作,注重助力平衡的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保爾森基金會總部設在芝加哥,並在華盛頓和北京設有辦事處。
項目名稱:沙漠區三碳循環經濟項目(鄂爾多斯)
「三碳循環經濟項目」通過與農牧民合作,實施兼具經濟和環境效益的可持續產業鏈發展,正在扭轉內蒙古土地荒漠化的局面。該項目首先通過造林治沙,實現沙漠生態修復和治理;再利用灌木平茬進行生物質發電,每年發電量1.8億千瓦時,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2萬噸;最後將發電產生的工業廢氣、液、渣用於螺旋藻綠色生態養殖。
該項目每年治理荒漠10餘萬畝,帶動7000餘農牧民人均年增收逾萬元,為推進荒漠化精準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解決方案。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保爾森基金會》微信公眾號
-第1323期-
欄目:綠色崛起
編輯 阿希德 主編 王小飛 審核 春風
新聞·生活·公告·文化·旅遊·文明·學習
烏審旗發布 烏審新媒體引領者
轉載需經得同意並註明出處
烏審旗融媒體中心
左右滑動查看
原標題:《「2019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揭曉年度大獎 鄂爾多斯「沙漠區三碳循環經濟」項目獲得優勝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