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9日-12日,中國顆粒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在遼寧省瀋陽市召開,近800名顆粒測試及表徵領域的專家出席。在8月12日的頒獎及閉幕典禮上,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優秀博士生論文獎、青年顆粒學獎等5項大獎揭曉,同時,會議還公布了本屆年會面向在讀學社的優秀論文獎和優秀牆報獎獲獎名單。
本次頒獎典禮由中國顆粒學會理事長朱慶山主持,共頒發了自然科學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優秀博士生論文獎及提名獎獲得者12人;青年顆粒學獎獲得者9人。另外共有29名在校學生榮獲年會優秀論文獎,14名學生榮獲優秀牆報獎,佔參加年會交流學生的20%。
年會頒發的所有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用來獎勵我國顆粒學研究及應用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體或個人,調動顆粒學相關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推動我國顆粒事業的蓬勃發展。其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與科技進步獎分別設立於2018年和2016年,青年顆粒學獎設立於 1997年,而優秀博士生論文獎也為今年首次設立。
頒獎現場及獲獎詳情如下:
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自然科學獎」獲獎名錄:
等級 | 項目完成人 | 項目申報單位 | 項目名稱 |
一 等 獎 | 韓永生、邢 輝、孫東科、林 強 |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等 | 反應-傳質調控顆粒形貌 |
李 峰、孫振華、周光敏、方若翩、胡廣劍、尹利長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 | 鋰硫電池用納米碳基複合電極材料研究 | |
王 丹、於然波、唐智勇、王江豔、賴小勇、毛 丹 |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等 | 介尺度無機功能顆粒的可控制備及功能應用 | |
薛冬峰、孫叢婷、陳昆峰 |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無機功能材料的多尺度結晶過程及應用基礎研究 | |
二 等 獎 | 安希忠、付海濤、楊曉紅 | 東北大學 | 高性能顆粒材料的結構設計與優化 |
郭慶傑、田紅景、王翠蘋、吳 曼 | 青島科技大學 | 超細顆粒在外場強化流化床內的流化和混沌特性 | |
郭新彪、鄧芙蓉、吳少偉、黃 婧 | 北京大學 | 大氣顆粒物短期暴露對心肺系統的健康影響特徵 | |
呂寶亮、劉 忠、周 海、王聰慧、王會香、吳 東 |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 雙配體離子分級作用及其在過渡金屬氧化物單晶納米顆粒形貌調控中的應用研究 | |
孟憲偉、任 俊、任湘菱、譚龍飛、付長慧、吳 瓊、唐芳瓊 | 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 腫瘤微波治療增敏顆粒材料的理論設計與製備 | |
沈振興、徐紅梅、孫 健、張 倩、劉萍萍、鞏雪松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安PM2.5的汙染特徵及控制有效性評估 | |
張炳森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 | 「金屬-碳載體相互作用」微結構研究 |
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科技進步獎」獲獎名錄:
等級 | 項目完成人 | 項目申報單位 | 項目名稱 |
一 等 獎 | 陳運法、張冬海、趙悅菊、張 忠、夏 兵、徐志磊、張 翀、王建輝、武曉峰、韓世建、張 暉、薛 楊、張婧坤、苗文華、王好盛、李欣欣、陳殿龍 |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京國電富通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 | 電力新型防汙閃納米矽橡膠複合材料研究與規模化應用 |
馬宗義、肖伯律、王 東、王全兆、張星星、劉振宇、倪丁瑞、薛 鵬、吳利輝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 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的製備加工與應用 | |
二 等 獎 | 成慶堂、徐斌海、吳衛星、陳 美、陳愛娣、夏冬前 | 江蘇河海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納米二氧化鈦及工程應用研發和產業化 |
董青雲、範繼來、李 闖、李 鵬、周曉東、李曉光、劉峰源、李曉旭、陳權威、宋振瑛、劉 偉 | 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浙江大學 | 高精度智能雷射粒度儀 | |
房倚天、李俊國、程中虎、郝振華、聶 偉、黃戒介、趙建濤、劉哲語、李春玉、董立波、陳友川、王志青 |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 加壓流態化工程基礎研究及其在煤氣化技術上的應用 | |
李 力 | 北京海岸鴻蒙標準物質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顆粒測試相關標準物質的研製和市場化 | |
劉 偉、王雅靜、宋井玲、王 偉、陳文鋼、馬立修、申 晉、秦福元、 | 山東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 | 基於光纖的動態光散射納米顆粒測量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 |
吳曉春、紀英露、高 原、劉俊傑、朱曉陽、胡志健、齊笑迎、高 潔、張文閣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北京粉體技術協會 | 納米金技術標準體系應用於生物醫學基礎研究 |
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技術發明獎一、二等獎
「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技術發明獎」獲獎名錄:
等級 | 項目完成人 | 項目申報單位 | 項目名稱 |
一 等 獎 | 李建強、董 偉、李曉禹、許富民、楊亞鋒、郭立江、馬炳倩、王 會、胡應燕、吳 鵬、張國才 |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 | 微熔滴凝固製備金屬和無機球形顆粒及其功能化技術 |
朱慶山、李洪鐘、謝朝暉、 李 軍、邵國強 |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流態化礦物焙燒關鍵技術及應用 | |
二等獎 | 潘志東、柯善軍、王燕民 | 華南理工大學 | 隨光異色功能陶瓷色料的製備與應用研究 |
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優秀博士生論文獎及提名獎得主
「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優秀博士生論文獎及提名獎」獲獎名錄:
序號 | 姓名 | 畢業院校 | 博士論文題目 |
優秀博士生論文獎 | 陳 楠 | 北京理工大學 | 鋰離子電池用固態化電解質研究 |
陳璞瓏 | 南京大學 | 南京市大氣顆粒物的源譜特徵和來源解析研究 | |
陳宜法 | 北京理工大學 | 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加工成型新方法的探索 | |
何學敏 | 南京大學 | 3d過渡金屬及其氧化物納米顆粒的磁性 | |
柯善軍 | 華南理工大學 | 焦矽酸釹變色陶瓷色料及其墨水的製備與性能研究 | |
劉鵬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層狀釩氧化物電極材料的微-納結構可控制備及電化學性能 | |
孫永升 | 東北大學 | 高磷鮞狀赤鐵礦石深度還原基礎研究 | |
姚秀穎 | 中國石油大學 | 氣固環流取熱器內流動、傳熱特性的實驗研究和數值模擬 | |
張晨曦 | 清華大學 | 並聯繫統氣固兩相流均勻分布穩定性研究 | |
趙碧丹 |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非均勻氣固兩相流的非平衡態統計力學分析 | |
優秀博士生論文提名獎 | 王 帥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流化床反應器內流動與反應特性的多尺度數值模擬 |
張 波 | 山東大學 | 基於脂質納米載體共遞送奧沙利鉑及伊立替康用於增強結直腸癌治療的研究 |
中國顆粒學會青年顆粒學獎得主
「中國顆粒學會青年顆粒學獎」獲獎名錄:
姓名 | 工作單位 |
陳成猛 |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
範繼來 | 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 |
韓永生 |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黃宇 |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
黃佳琦 | 北京理工大學 |
姜虎林 | 中國藥科大學 |
李軍 |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吳頡 | 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席廣成 |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
中國顆粒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得主
中國顆粒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優秀牆報獎」得主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