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恐怖的死法,莫過於親眼目堵自己器官機能逐漸衰退,身體日漸腐爛而無能為力。
死亡,反而是唯一的解脫。
一提起核輻射總會讓人感到人心惶惶,或許也有些人不那麼怕,我想那是因為他還不了解核輻射對人體的摧殘到底有多可怕。
19年前,在日本曾發生過一起非常嚴重的核輻射事故。在治療的過程中,現代醫療並沒有能夠挽救受害者的生命,使受害者經歷了一種堪稱最痛苦的死亡方式。
當時的報紙報導
日本茨城縣是一個摒棄繁華的重要工業基地,這裡集中了許多全國高水準的研究中心和工廠。其中也包括東海村的一家核燃料處理廠JCO。
JCO廠區
1999年9月30日10點35分,這個靜謐的村莊突然發出一聲巨響,聲音正是從JCO傳出的。隨著聲響一同發散的還有更可怕的東西——核輻射。
這場事故波及213人,他們分別受到不同程度的輻射。其中兩人在長達幾個月的治療中,以觸目驚心的方式逐漸死去。
事發之時,3名員工正在操作間進行一次製備濃縮鈾的工作,他們需要把粉狀的原料鈾與硝酸配置成粗製硝酸鈾溶液,然後再把硝酸鈾倒入一個大型沉澱槽中進行反應。這是為了得到精製的濃縮硝酸鈾溶液,以實現核燃料中鈾的回收。
裝硝酸鈾的不鏽鋼桶
當時一位領班在隔壁辦公室,沒有直接參與操作。35歲的大內久和40歲的筱原理人,像往常一樣進行配製。然而,這一天的工作並沒有迎來完美的收尾。
在把溶液傾倒進沉澱槽的過程中,槽中突然發出閃亮的藍光,監測器發出刺耳的警報聲,意想不到的臨界事故發生了。
臨界事故是由於超過臨界反應條件而引發了鏈式核裂變反應。也就是說,在槽中發生了一次劇烈的鈾核裂變,大量的中子和伽馬射線快速地發散出來。而用右手在槽上方扶著盛裝溶液漏鬥的大內久,成了被襲擊的主要對象。(註:反應物的質量、濃度、體積、溫度等都可能是發生臨界事故的誘發因素)
對當時情景的模擬還原,右手扶漏鬥的為大內久
臨界事故的特點是大量放射,但釋放範圍小。所以大部分的輻射集中攻擊了筱原理人和大內久。筱原理人距輻射源1米,就遭受了6~10Gy的輻射。而距離輻射源僅0.65米的大內久遭受到了16~23Gy的輻射量。這個輻射量大約是普通人年上限量的兩萬倍。
大內久
事故發生,報警後,醫護人員很快到場將兩個人轉移到國立放射科學研究所。前川醫生為受害者檢查了傷勢,看起來跟正常人沒什麼區別,只是皮膚有一點變黑,右手有些紅腫,身體也沒有被灼傷的痕跡,意識還很清醒。前川醫生當時很自信的認為可以救治好他們。但實際情況卻沒有他想的那麼樂觀。
大內久的身體很快愛到大劑量輻射的「摧殘」。輻射進入體就像一顆突如其來的炸彈,對原本排列有序的染色體進行猛烈的攻擊。
很快,染色體就變得雜亂無章,有的被斷開,還有的黏在一起。然而目前都無法治癒的唐氏症候群,也只是單對染色體異常,很明顯這比唐氏症候群嚴重且可怕的多。
染色體的重要使命是遺傳信息的傳遞,如果它出了問題,細胞增殖就無法進行,也就是說老細胞正常代謝死亡後,沒有新細胞來補充,當各種細胞數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時人就會死亡,而且是漸漸死去,這是非常可怕的。
出現這種情況,醫生已經知道後果會有多嚴重了。但出於對病人的關懷,又或者為了獲取珍貴的以前從沒經歷過的病例材料,醫生們還是想盡了辦法去挽救大內久的生命。
大內久體內的白細胞,不到一周數量就降低到不足正常人的十分之一。
白細胞是非常重要的免疫細胞,可抵禦大多數病菌和病毒,失去了白細胞,再微不足道的細菌也會威脅到人的生命。
前川醫生等人大驚,商議後,他們嘗試給進行白細胞的細胞移植。但移植能否成功要等10天之後才能判斷。於是大內久被轉入無菌病房。
此外,大內久的皮膚不斷剝落且無法再生,只能儘量用貼紗布阻擋體液滲出。可以想像,病人是十分痛苦。
肺部也開始積水,呼吸變得困難。之前還能正常交談,現在只能插上了呼吸機,無法再與家人溝通。
在病情不斷惡化的時候迎來了一個好消息:大內久的白細胞移植成功了!
然而一周後,希望再次破滅,新置入的白細胞也難逃被損壞的命運。
前川醫生等人似乎完全沒有辦法了,能做的只是用各種儀器維持病人的生命,並用大量麻醉藥物來減少病人的痛苦。
入院27天,大內久的腸道黏膜成片脫落,從而導致嚴重腹瀉,一天就達到3升的排出量。
接著,腸道大量出血,半天就需要10多次輸血。
皮膚也不斷滲出大量體液,每天通過皮膚和腸道損失10升水分。每天圍繞他的,除了冰冷的機器還有護士們。每天要花費幾乎一半的時間來處理他的皮膚。腐爛的肌膚與不斷外滲的體液看起來觸目驚心。
事故後8天(上)與26天(下)的右手對比圖
大量出血和大量輸血讓他的心臟面臨著很大的負擔,必須保持劇烈的心跳才能保持血液快速補充,以至於頻率達到每分鐘120次以上,相當於一名剛做過劇烈運動的運動員。
然而,在第59天的早上,他的心跳突然停止了。
這可把整個醫療小組給嚇壞了。
他們立即採取了應急措施,在經過一個小時的緊急救援後終於恢復了正常。但此後,他的大腦、腎臟等器官嚴重地損壞。他這時已經無法感知外界的呼應,也無法做出回應。
一周後,大內久的血液再度出現異常。他體內的免疫細胞擴散開,並開始攻擊自身的細胞。原本就匱乏的細胞在這種打擊下,數量衰減速度又加快了。
而醫生對此手足無措,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通過輸血來補充血細胞。
病情惡化的趨勢顯著加快,卻沒有對應的醫療措施能力挽狂瀾。如果讓大內久活下去的希望僅靠機器維持的話,似乎就沒有意義了。
第81天,醫生與家屬商量決定,如果再次出現心跳停止的情況,就不再進行搶救。第83天,在大內久的妻子和兒子探病後,大內久當晚停止了呼吸。歷經83天的戰鬥與煎熬,人們還是沒能把大內久從核輻射的殘害中拯救出來。
他在不斷惡化的病情中忍受著難以想像的折磨,生命最終還是在千禧年到來之前戛然而止。
而另一位輻射相對較小的筱原理人,也在治療221天後死亡。
另一位受害者筱原理人同樣經歷了可怕死亡過程
這一場戰鬥讓人們知道了面臨核輻射時,現代醫學如此無力,但這對於醫學來講,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經驗啟發。
最終,大內久體內幾乎所有細胞都支零破碎,只有心肌細胞依然保持了纖維組織。對於心肌細胞為何可以免受放射性損害,也許是未來醫學研究需要突破的方向。
纖維組織完整的心肌細胞
這起事件不僅對核輻射的醫護治療發起了一次挑戰,事故的起因也給核處理廠及相關工作人員敲響了一次警鐘。
據調查發現,事故發生的直接誘因,其實和他們本人脫不了干係。工廠規定處理濃縮鈾時,鈾的質量限制為2.4公斤。當天兩人將2.4公斤的氧化鈾粉末與其他溶劑混合配製後,加入沉澱槽。
但實際上,他們在前一天已經倒入了一定量的硝酸鈾溶液。在他們倒入最後一批溶液時,沉澱槽中已經有約16公斤的鈾。這個數值是規定值的7倍。而此時明顯超過了臨界質量,於是臨界事故也就發生了。
事後對臨界反應的控制
但這也不全是兩位員工的錯,JCO工廠也難辭其咎。
大內久和筱原理人都是剛調來這道工序的員工,兩人從來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操作培訓,領班也只有2~3周的工作經驗。
種種偶然因素的相遇,最終釀造了這場事故的發生。
2003年,JCO的鈾轉化活動完全停止,公司被罰款了100萬日元,相應的負責人也受到了刑事處罰。日本也因此通過了原子能防災的相關法律,在全國建立了防災基地。
人類利用核能的初衷是美好的。威力強大的核能總能給民用與軍事帶來便利與好處,但也是無情的,倘若不能做好控制,也將傷害到人類本身。
像大內久這樣為此犧牲的人不應只淪為沉痛的回憶,更應該讓人們重新反思如何在保持發展的同時,避免傷害。
嗯哈~我也開始抖抖抖起來了
先neng一個號試試
搜索: GoyeChina 或 洩密食堂
公眾號:GoyeChina
【洩密食堂】主持人龍大姐,熱衷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Go野是全中國最糟糕的公眾號之一!酒足飯飽,茶餘飯後,向世界傳遞最性感的虛情假意
關注二維碼,來彈我JJ
歷史很騷,它比小說可要精彩多了
# 咱家有騷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