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國家發展的基石,若是沒有能源社會將會倒退到原始社會,每一個國家都高度重視能源。法國的克裡孟梭曾說:一滴石油相當於我們戰士的一滴鮮血。由此可見能源的重要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人類在能源利用領域只涉及到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當原子彈出現後,核能也開始逐漸被應用在工業、航天領域,最為普遍的就是核電站,但核能也是最危險的一種能源。
車諾比事件,依舊讓人一陣後怕,1986年4月26日凌晨,車諾比核電站四號反應堆發生了核爆炸,大量核輻射擴散到空氣當中,由於當時人們不了解核輻射,以至於在一周後,當局才陸陸續續開始疏散受災人群,在數個月,才控制了核輻射。
不過車諾比事件造成了周邊1100公裡的土地、水源、空氣受到汙染,一座小城被徹底廢棄,更令人痛心的是,核輻射給人體帶來的傷害,由於車諾比事件過於久遠,並沒有披露太多的資料。
不過S.A.阿列克謝耶維奇在事故發生之後,進入了核輻射區,親自去採訪受災人群,並寫下了《車諾比的悲鳴》,這本書將車諾比的慘劇都記錄了下來,若是還不了解核輻射,那我們繼續看,第二起核洩漏事故。
這第二起事故發生於1999年的日本茨城縣的一家核燃料處理廠JCO,9月30日上午,35歲的大內久和另外兩位工人正準備進行鈾的純化步驟,本該是最嚴謹的工作,他們卻掉以輕心了。
為了縮短工作時間,他們將原料鈾倒入了溶解塔中,本來他們需要先投入U3O8的粉末,但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大內久又將16千克的鈾硝酸鹽溶液多一下倒了進去,剛剛倒進去就發生臨界事故,一道藍色閃光瞬間爆發了。
臨界事故發生後,213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輻射,而距離最近的三位工人被緊急送往了醫院,大內久距離輻射最近,受到了輻射最多,不過他在抵達醫院時,意識非常清醒,只有手臂被灼傷了,出現了紅腫現象。
不過核輻射殺死是大內久體內的細胞,23對染色體就像是接觸到了炸彈一樣,被炸的支離破碎,短短幾個小時,大內久就百年倒下了,前川醫生雖然沒有接觸過這種類型的病人,但覺得自己能救他一命,就收下了這個病人。
大內久免疫力不斷的下降,皮膚開始脫離,死亡的細胞開始流入體外,用醫用膠布的話,每一次都會撒下一大塊皮膚,只能貼上紗布,儘可能阻止體液滲出。
若是白細胞無法再生,大內久細胞就無法自我修復,他們將大內久的妹妹的白細胞移入了他的身體中,這個方法是否有用,需要等待10天,這期間他只能待在無菌病房當中,肺部積水,讓他呼吸非常難受。
好不容易等來了一個好消息——白細胞移植成功,但是血液開始病變,新移入的白細胞也逃脫了損壞的命運,醫生只能用其餘的辦法去挽救他。
第59天,大內久失去意識,心臟停止跳動,醫生採取了緊急措施,又將他救了回來,為了緩解他的疼痛,醫生不得不使用大量的麻醉劑。
第83天,大內久再次停止心跳,家屬決定不再對他進行搶救,在這83天當中,最艱難的還是大內久,這幾十天當中,他無時無刻不再體驗著死亡,眼睜睜看著自己一點點的腐爛,絕望始終籠罩在他心頭,死亡或許是他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