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華羅庚,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在上小學時就學習過他的勵志故事。
華羅庚在數學方面有極高的天賦,雖然只有初中學歷,最後卻成為享譽中外的著名數學家,陳景潤、萬哲先和龔升都是他的學生。
在華羅庚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離不開王維克、熊慶來等伯樂的發掘和培養,同樣也離不開妻子吳筱元50多年的默默支持與奉獻。
華羅庚本人也說過:「我這一生的成就,有妻子一半的功勞,她是無名英雄,我的整個事業是與她分不開的!」
包辦婚姻遇真愛,患難之中見真情
1910年11月12日,40多歲的華瑞棟終於後繼有人,而這個承載著一家人希望的孩子就是華羅庚。
華家的生活並不富裕,一家人靠經營雜貨鋪為生,由於後來實在籌不夠學費,華羅庚只能輟學回家,所以他的最高學歷只是初中畢業。
那個年代人們普遍結婚早,於是在1927年,17歲的華羅庚聽從了父母的安排,娶了同齡的吳筱元為妻。
雖說兩人是包辦婚姻,但他們的感情卻很好,結婚第二年就迎來了愛情結晶,是一個女兒,取名華順。
從兩人世界升級為三口之家的喜悅還未褪去,噩耗便接踵而至。先是華羅庚的母親因瘟疫去世,後來華羅庚也染病昏迷不醒。
吳筱元來不及悲傷,她將還在吃奶的女兒託付給自己的媽媽,開始夜以繼日地照顧華羅庚。端屎倒尿、端水送藥、擦身翻背,都是吳筱元親力親為。
為了給華羅庚籌錢治病,吳筱元將陪送的嫁妝都給賣了。因為在吳筱元的心裡,丈夫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只要一家人能齊齊整整的,即使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在吳筱元的精心照顧下,華羅庚終於轉危為安。遺憾的是,華羅庚再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走路,因為他的左腿落下了終身殘疾。
可是在吳筱元看來,這已經是最好的安排,畢竟丈夫還活著,只要活著就會有希望。
聚少離多情不減,相夫教子苦也甜
病癒之後的華羅庚繼續投入到對數學的學習和研究中,隨著《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他終於在數學界打響名聲。
熊慶來慧眼識珠,邀請華羅庚來清華大學工作。在清華的這五年,是華羅庚事業的上升期,他抓住一切旁聽和自學的機會提升自己,還在外國雜誌上發表了3篇數學論文。
華羅庚遠在北京潛心鑽研數學,家裡的大小事務都落在吳筱元一人肩上,她既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長女華順和長子華俊東),又要侍奉年邁多病的公公。雖然生活清苦,但是吳筱元毫無怨言。
直到華羅庚去西南聯合大學任教,他和吳筱元才結束聚少離多的日子。然而當時國家有難,他們在昆明的日子並不好過,一家人吃了上頓愁下頓,甚至隨時有生命危險,華羅庚就差點被日軍的炸彈炸死。
1946年,華羅庚受邀去美國講學,兩年後吳筱元帶著兒女遠渡重洋和丈夫團聚。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華羅庚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回國後的華羅庚有了更多的頭銜,工作也日益繁忙,吳筱元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了,她不僅要教育孩子操持家務,還要充當華羅庚的私人秘書。因為在吳筱元看來:"我能幫他一點忙,他就少操一點心,為國家多出點力。"
半個世紀如一日,最後五年成遺憾
1980年是華羅庚和吳筱元感情上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他們一直相濡以沫。
十年動亂期間,華羅庚到全國各地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兩人還不乏甜蜜的互動。比如吳筱元會往他包裡放鹿茸糖,華羅庚會託人帶給她絲棉被絮和山萸肉。
令人遺憾的是,那場浩劫成為吳筱元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她害怕華羅庚再次受到傷害,於是渴望他能停下來陪伴在她身邊。可是一心為國的華羅庚沒有理解吳筱元的良苦用心,他依舊到全國各地去講學。
於是,這對相伴了53年的伉儷開始不斷爭吵。此時華羅庚和吳筱元已經是70歲的老人,華羅庚還有心肌梗塞,所以兒女們不得不讓他們分居,以免兩位老人因為情緒衝動出現意外。
沒想到,這一分居就是五年,他們兩人甚至連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在日本演講時突發心肌梗塞,不幸離世,享年75歲。十八年之後,吳筱元撒手人寰,享年93歲。
華羅庚和吳筱元的婚姻關係存續了58年,兩人生育了三子三女,分別是長子華俊東,次子華陵,三子華光,長女華順,次女華蘇,三女華密。
雖然最後五年他們處於分居狀態,但也是因為愛的太深而產生分歧。他們的長子華俊東也說:「雖然最後的幾年未能團聚,但父母一生互相扶持的感情仍然可歌可泣。」
【我是出口未成章,一位90後的歷史愛好者,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關注我,我將為您帶來更多歷史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