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6月6日0時起,北京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至三級,並相應調整防控策略。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北京的疫情防控已「萬事大吉」。
6月5日,北京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布會,宣布將北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至三級。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說,4月30日,北京將響應級別調至二級以後,繼續堅持高標準常態化防控策略,疫情無異常反彈。目前來看,雖然全球疫情短期內難以有效控制,但國內防控屏障穩固,本土疫情已基本阻斷,市民防範意識得到加強,境外輸入風險可防可控。綜合考慮全國和北京情況,北京已具備響應級別從二級下調至三級的條件。
從全國看,5月1日以來,全國境外輸入病例大幅下降,每日報告數總體呈零星個位。目前全國各省區市響應級別保持二級的4個、三級的24個、四級的4個,調級後的省區市總體疫情無反彈。「五一」假期後,除個別城市出現聚集性疫情外,其他省區市未見明顯異常。預計6月本土疫情仍將處於低位。
從北京市看,截至6月4日,北京14個區連續超過90天無新增本土病例報告,海澱區和朝陽區分別連續73天和50天無新增本土病例報告,均已超過三個潛伏期,調至二級後也已超過兩個潛伏期;高三初三開學、「五一」小長假、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服務保障,頻繁高密度人群流動沒有引發病例和疫情反彈。這些情況表明,北京響應級別下調至二級後,疫情總體向好局面沒有改變。
不過,響應級別下調至三級後,北京仍面臨境外、京外病例輸入風險,不能排除發生零星病例甚至出現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可能。必須保持應有定力,深刻認識首都疫情防控的特殊重要性。
就當前形勢而言,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內防反彈切不可掉以輕心,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堅持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有效應對,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放鬆,落實「四方責任」,做到「三防」「四早」「九嚴格」,持續抓好常態化防控,鞏固穩定向好的防控態勢,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九嚴格是指,嚴格入境進京人員醫學觀察和核酸檢測;嚴格中高風險地區來京人員管控措施;嚴格發熱就診人員等高風險人員管控;嚴格醫療衛生系統常態化防控和醫院感染控制;嚴格落實「應檢盡檢」「願檢盡檢」;嚴格落實「四方責任」,堅持單位和個人健康監測報告制度;嚴格公共運輸體溫檢測和公共場所測溫驗碼等措施;嚴格社區常態化防控;嚴格個人衛生管理,遵守日常防疫要求,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新京報記者 戴軒 協作記者 王嘉寧
編輯 劉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