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
進一步過度曝光後裙子的顏色,更趨於「白+金」
校正曝光後裙子的顏色,「藍+黑」很明顯
原標題:藍黑還是白金色,一條裙子引發刷屏
專家說看到哪種顏色都正常
只是看到白金色的人,對色彩感知能力稍差
昨天,微博和微信被一條裙子刷屏了,就為了爭辯它究竟是什麼顏色。有人看出這條裙子是「藍+黑」色,不過更多人看出它是「白+金」色。網上一些專家學者稱,看到「藍+黑」色的眼睛視網膜比較正常,而看出是「白+金」說明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比較弱。這讓不少網友吐槽說,「我頭一次知道原來我是個潛在的色盲。」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多位醫學專家得知,其實不管看到什麼顏色,都是一種正常的反應,與色盲色弱並沒有什麼聯繫。
現代快報記者 吳怡
一條裙子爆紅網絡
「繼甜粽子和鹹粽子、甜豆腐腦和鹹豆腐腦的爭辯以後,又一個將人類分成兩派的問題出現啦,這條裙子究竟是什麼顏色?」昨天上午開始,一張源自國外網站的圖片在微博上爆紅:一條不起眼的連衣裙,底色上有多條蕾絲條紋裝飾。
然而這張圖片,先後引來了「果殼網」、「央視新聞」等知名微博的轉發討論,最早發出的一條微博短短5個小時內被瘋轉11萬次,近5萬條評論。隨後又被搬到微信和各種論壇,並且引發段子手們各種奇妙的創作,走紅的速度讓人直呼太瘋狂。
「這是怎麼了?我昨天花了一晚上才搞懂duang這個梗準備今天跟別人顯擺呢,結果一上微博發現到處都是問這個裙子是什麼顏色的新梗!時代變化太快我快得心梗了!」有網友吐槽說。
你看它到底是啥顏色?
昨天中午,這張圖在記者的辦公室裡也引起了瘋狂圍觀,有說白金的,有說藍黑的,也有睡了一覺從白金變成藍黑的,還有用手機和電腦看得到兩種結論的。
網友們爭議的也是到底是「白底金紋」還是「藍底黑紋」。「我怎麼看都是白金色」、「我是堅定的藍黑黨」、「我是不是瞎了,哪裡能看出來是白金啊?」
有細心的網友尋找了裙子的來源和銷售官網,發現它的原本色彩是藍底黑紋,這讓「藍黑黨」歡呼,也讓「白金黨」不服,並掏出「土豪金」iPhone,「難道這是藍黑的嗎?」
當然,還有更直接的答案:甭管藍黑還是白金,毋庸置疑的是這條裙子真的很醜。
專家解讀
眼科醫生
「白金黨」眼睛對色彩感知能力稍差
昨天,就網友爭論的話題,現代快報記者請教了多位醫生。「在我看來,這條裙子是白金色的,」南京市第一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王晶告訴記者,「看出白金或藍黑,都是一種正常的反應。」她表示,人之所以能看到物體的顏色,由眼睛視網膜中的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決定的。
「視杆細胞負責昏暗光線下的視物,而視錐細胞則負責處理色彩和細節。」王晶認為,這張圖之所以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論,與裙子拍攝時所處的光線條件,以及照片的曝光等有關係。
「從圖上看,所處的拍照環境光線充足。認為是藍黑色的人群,視錐細胞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是正常的,而相比較之下,看到白金色的人群,視錐細胞對色彩的感知能力低一些,在強光下對顏色的分辨能力沒有那麼強烈,便將裙子本身的顏色與環境光照混合在了一起。」
視錐細胞感知差異不等於色盲
這種視錐細胞的感知能力差異,讓有些人擔心,自己是不是潛在的色盲?「不管是看出藍黑還是白金,與色盲、色弱沒有關係,」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眼科主任夏承志告訴記者,色盲色弱是由於視錐細胞對某種顏色的感知能力受損,看到白金色與視網膜內細胞受損是兩碼事。
王晶表示,因為每個人遺傳和生活環境的差異,所以感知敏感度差異是正常存在的,不會影響生活。
而對於有些人先看到白金色,過一會兒看又變成藍黑色的情況,也可以用醫學來解釋。「眼睛在看東西時,視網膜中的細胞在不斷發生化學反應,細胞的活躍性和敏感度也在變化,如果睡了一覺,或者吃了一些東西和藥物,都會對化學反應有影響,從而結論也不同。」
心理醫生
看到什麼顏色,大腦說了算
同樣的一張圖,不但眼科醫生有話說,也能夠從大腦的角度來分析。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醫學博士牟曉冬分析,究竟是藍黑還是白金,與每個人大腦加工信息的方式有關係。
「每個人的基因、生長環境、性格差異,都能影響看到這張圖時,大腦的第一反應,」用這張裙子照片舉例,可以將顏色分成「裙子本身」,以及周圍的「環境顏色」。
「概括來說,人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下意識作出結論,另一種是有意識的,大腦在得出結論前會經過自動的分析,當然這個過程非常短,人自身難以感知到。」在看到裙子時,有一部分人下意識地將裙子本身的顏色與環境光線疊加造成的混合色,當成了裙子的顏色,這便是「白金」;而另一部分人,大腦經過快速的自動分析,「過濾」掉光線造成的影響,因此是「藍黑」。
牟曉冬還用一張「少女與老婦」圖舉例。「第一眼,看到是少女還是老婦?」由於人不同的思維方式,有些人大腦自動過濾掉認為不需要的因素,因此得到不同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