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拍到光的波粒二象性 裙子是什麼顏色不受此影響

2020-12-06 觀察者網

科學家首次拍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有圖有真相。不過,裙子是藍黑色還是白金色當然不受此影響!

學過高中物理的讀者可能都知道,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光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性,但我們看到的要麼是波,要麼是粒子。電子顯微鏡就利用了波粒二象性來顯示樣品的結構,電子的波長很短,可以用來觀察更小的樣品。在愛因斯坦時代,科學家就一直在努力,設法同時、直接看到光這兩方面的性質。最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成功拍攝出有史以來第一張光同時表現出波粒二象性的照片。這一突破性成果發表在3月2日的《自然·通訊》雜誌上。這一成果為量子計算機開闢了新途徑。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拍攝的有史以來第一張光既像波,同時又像粒子流的照片。© 2015 EPFL

此前一條裙子顏色的「二象性」引起網友熱議

當紫外光照在金屬表面時,會造成發射電子的現象。愛因斯坦將此解釋為入射光的「光電效應」,推動了量子力學的誕生,他因此獲頒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光電效應示意圖:來自左上方的光子衝撞到金屬表面,將電子逐出金屬表面,並且向右上方移去。

光被認為既是一種波,也是一束粒子流。EPFL的一個由法布裡奧·卡彭領導的研究小組進行了一次「聰明的」反向實驗:用電子來給光拍照,終於捕獲了有史以來第一張光既像波,同時又像粒子流的照片。

雷射給納米線上的帶電粒子增加了能量

實驗設置大致為:發出一束雷射脈衝照射微細的金屬納米線。雷射給納米線上的帶電粒子增加了能量,使它們振動起來。光沿著這條微細納米線以兩個可能的方向傳播,就像高速路上的車輛。當波以相反的方向傳播,互相碰在一起時,就會形成一種新的波,看起來像停駐在那裡。在此,這種駐波成為實驗中的光源,向納米線的周圍輻射。

實驗示意圖

實驗設備就是這個傢伙

實驗中所用的技巧在於,研究人員發射了一束電子接近納米線,用這束電子來給停駐的光波拍照,當電子和駐波在納米線上相互作用時,它們要麼加快,要麼減慢。用超快顯微鏡拍攝這一速度改變的位置,就能使駐波變得可見,就像光的波性指紋。

而這種現象不僅能顯示出光的波狀特性,同時也顯示了粒子特性。當電子接近光駐波時,它們會「撞擊」光粒子,也就是光子,這會影響它們的速度,讓它們的速度更快或更慢。這種速度的變化顯示了電子和光子之間的能量「包」(量子)的交換,正是這些能量包的出現,顯示了納米線上的光的粒子性。

「這項實驗第一次證明了我們能直接拍攝量子力學現象及其矛盾的性質。」法布裡奧·卡彭說。此外,這項開創性研究的重要性在於它能把基礎科學拓展到未來技術上。「能在納米尺度拍攝並控制類似這種量子現象,也為量子計算機開闢了新途徑。」

相關焦點

  • 藍黑裙子解密:不受波粒二象性影響
    科學家首次拍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有圖有真相。不過,裙子是藍黑色還是白金色當然不受此影響!  學過高中物理的讀者可能都知道,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光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性,但我們看到的要麼是波,要麼是粒子。電子顯微鏡就利用了波粒二象性來顯示樣品的結構,電子的波長很短,可以用來觀察更小的樣品。
  • 科學家首次「看」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長久以來,人們都知道光既可以表現出粒子的形式,也可以呈現波動的特徵,這取決於光子實驗測定時的方法,但在此之前,光還從未同時表現出這兩種狀態。關於光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科學最初萌芽的時候。艾薩克·牛頓提出了光的粒子理論,而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的電磁學理論認為光是一種波。到了1905年,爭論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
  • 光究竟是什麼?波粒二象性真的難以理解
    光究竟是什麼?波粒二象性真的難以理解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眾所周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光既是粒子又是波。但在歷史上,光的粒子說和波動說曾經長期爭執不休。1637年,笛卡爾在他的《方法論》的附錄《折光學》中提出了兩個假說:一是光是類似於微粒的一種物質;二是光是一種以以太為媒質的壓力。這兩個假說實際上就是粒子說和波動說。
  • 什麼是波粒二象性?
    本次內容來自系列視頻課程「一說萬物:現代物理學百年漫談」第二講:現代物理學之光2.4 什麼是波粒二象性?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定程度上是波,一定程度上是粒子。你可能對這個答案非常不滿意,但其實這就是答案!波粒二象性不是波粒「雙標」,可不是我想什麼時候把它當作波(粒子)就什麼時候把它當作波(粒子)。有一套確定的物理規則,告訴我們在什麼時候光看起來像經典的波,什麼時候看起來像經典的粒子。
  •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電效應的發現對物理學影響深遠,並對後來量子力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量子力學對微小粒子,如原子和光子的行為預測上,具有驚人的準確性。然而這些預測非常違反直覺。比如量子理論認為類似光子的粒子可以同時在不同的地方出現,甚至是同時在無窮多的地方出現,就像波的行為一樣。這種被稱為「波粒二像性」的概念,也適用於所有亞原子粒子,如電子、夸克甚至希格斯玻色子等。
  • 《自然數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4泛存
    二、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一)、非生命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物理上很長時間一直對光的存在狀態,是粒子還是波的形態,發生著爭論。持粒子態證據是光的反射,符合彈性小球碰撞規律;持波的形態證據是,光能夠發生幹涉。
  • 光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是波粒二象性?
    光的本身是電磁波,電磁波根據波長也有好幾種,比如微波、無線電波、紅外、紫外、X射線。光就是電磁波,電磁波就是光。波粒二象性:關於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論戰在愛因斯坦之前,最終波動說佔了上風,微粒說基本上被踩在了腳底下。
  • 遲到的科普: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之前講光速的測量的時候冷言曾經講到過光的波動性與光的粒子性,也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這個概念。那個時候主要講的是光速的測量關於光的波粒二象性沒有具體講,所以今天具體講一下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怎麼一回事?光的波粒二象性簡單的講就是:光具有波的特性又有粒子的特性。光的波特性主要是從光的幹涉和衍射上反映的。
  • 作為量子力學的基石,光的波粒二象性簡單又神秘
    量子力學的gong'che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分享光的波粒二象性,歷史上科學家一直在爭論光到底是一種波還是一種粒子,那像光這樣的微觀事物,也應該用量子力學來描述,那麼光也是一種處在半波半粒子形態的物質,光具體表現成波還是粒子就看觀測者用什麼實驗去測量它。
  • 科學家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
    科學家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 2019-09-09 中國科學報 唐鳳 溫才妃 【字體:大 中 小】 這個問題對於有量子力學基礎的人並不難回答,但難以回答的是人們能否對這種疊加性質進行操控。日前,《自然—光子學》報導了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馬小松團隊的最新研究結果,該團隊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
  • 解讀科學史上對「光本質」的探索之路,波粒二象性已成為微觀世界的基石!
    他認為光線在一個名為發光以太的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四射,並且由于波並不受重力影響,他假設光會在進入高密度介質時減速。並且對惠更斯給完善。後來,光的波動學說被惠更斯完善,1678年,惠更斯在法國科學院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推翻了牛頓的光的微粒說,並在1690年出版的《光論》一書中正式提出了光的波動說,建立了著名的惠更斯原理,促進了光學研究的發展。
  • 五分鐘量子力學、(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今天小編帶著各位小夥伴一起來學習一下五分鐘量子力學的第二章光的波粒二象性。我們今天不去探討波粒二象性帶來的哲學問題,這玩意一旦談起來不光是沒頭沒腦,更重要的是科學和神學各說各話無法得出爭論的結果,以後我會在專門的文章裡來跟大家探討。
  • 波粒二象性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本性: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典型例題】在驗證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光子一個一個地通過單縫,如果時間足夠長,底片上會出現衍射圖樣B.單個光子通過單縫後,底片上會出現完整的衍射圖樣C.光子通過單縫的運動路線像水波一樣起伏D.單個光子通過單縫後打在底片的情況呈現出隨機性,大量光子通過單縫後打在底片上的情況呈現出規律性
  • 光到底是什麼嗎,波粒二象性可以同時出現!
    什麼是光?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一直是眾說紛紜。昨天,記者從中科大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李傳鋒研究組首次實現了量子惠勒延遲選擇實驗,製備出了光的波-粒疊加狀態,該研究豐富了人們對玻爾互補原理的理解。
  • 中國科學家實現對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
    新華社南京9月3日電(記者陳席元)我們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能否實現對這種量子疊加狀態的操控?記者3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相關成果2日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不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所有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這就是物質波
    對德布羅意而言,一開始論文的寫作可能算不上順利,但最終他還是拿出一篇頗具價值的畢業論文,更令人驚奇的是,在數年之後,他憑藉這篇論文斬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憑藉畢業論文而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德布羅意的故事是怎麼樣的呢?我們還要從他的身世說起。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波粒二象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波粒二象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光的波粒二象性:幹涉、衍射和偏振表明光是一種波;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又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表明光是一種粒子;因此現代物理學認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那引力波呢?科學家給出解釋!
    引力波是否表現出波粒二象性呢?圖源:NASA目前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已經探測到了第一個引力波信號,正如愛因斯坦理論中的預測,構成太空的本身應當有波紋和波的部分已經得到了證實。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有趣的問題,包括從讀者(以及Patreon的支持者)來的問題,Joe Latone問:「引力波是否表現出波粒二象性呢,如果有的話,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的物理學家們是否也有方法證實呢,就像雙縫幹涉實驗那樣?」波粒二象性是我們從未揭開的量子力學中最奇怪的結果之一。
  • 波粒二象性——物質其實是矛盾體
    例如,光、電子、原子之類物質,我們喜歡將他們想像成粒子形狀的東西。雖然人類的大腦雖然具有抽象能力,但要描述或理解事物,必須得藉助日常經驗到的物體形象。在宏觀世界,事物要麼表現為粒子的形態,要麼表現為波的形態,不可能表現出既是粒子又是波的形態。就像一個物體,不可能既是圓形又是方形。但在微觀世界,兩種看起相互矛盾的東西,卻可以同時呈現在一起。
  • 波粒二象性,有圖有真相
    原標題:波粒二象性,有圖有真相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拍攝的有史以來第一張光既像波,同時又像粒子流的照片。   科技日報訊 (記者常麗君 劉霞)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光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性,但我們看到的要麼是波,要麼是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