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光致變色系統可以為物體提供可逆的變色性能。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Stefanie Mueller認為,光致變色系統為物體賦予了個性化改造的可能性,有助於節約資源。
變色龍的變色能力一直讓人們頗感興趣,古代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甚至對這種生物的適應性感到困惑。儘管人類還無法通過改變膚色來隱藏自己,但我們距離讓無生命的物體具備變色性能更近了。
據techxplore.com網站9月10日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使用可重編程油墨的新系統,讓物體可以在紫外線和可見光照射下變色。新系統被稱為「光致變色」系統,它涉及一種混合型光致變色染料,可以噴塗到任何物體的表面。更重要的是,顏色改變過程是完全可逆的。此外,變色系統的穩定性也較好,在自然環境中使用也不會掉色。
光致變色是研究團隊前代系統「ColorMod」的升級版本。ColorMod系統可通過3D印表機製造變色物品,但它的配色方案和解析度還存在很大缺陷。這一次,研究人員將青色、品紅色和黃色(CMY)光致變色染料混合後加入可噴霧溶液中,製造了可重編程墨水,進而省略了費時費力的單像素3D列印過程。通過分析每種染料與不同波長光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就能通過激活-停用相應的光源來控制每種顏色通道。具體來講,研究人員主要使用了3種不同波長的光來消除每種原色。例如,使用藍光時,它大部分會被黃色染料吸收並「失活」,品紅色和青色會保留下來形成藍色。如果使用綠光,品紅色會吸收它們,保留下來的黃色和青色會構成綠色。
使用墨水溶液噴塗物體後,用戶只需將它放進裝有投影儀和紫外光儀的裝置中即可。紫外光使色彩從透明到全飽和,投影儀則可以根據需求降低顏色飽和度。如果你對設計不滿意,可以利用紫外線擦除原圖案,重新開始新的設計。為了方便用戶使用,研究人員還開發了可自動處理圖案的用戶界面。用戶可以通過界面加載預設的藍圖。
科界原創
編譯:雷鑫宇
審稿:alone
責編:張夢
原文連結: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19-09-chameleon.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