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申城尚未進入酷暑,但正在進行的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長接熱線」行動中,空調噪聲引發的投訴已明顯呈上升趨勢。
「嗡嗡聲吵得我清晨6點才睡著,這夏天可怎麼過?」6月8日,上海市長寧區榮華西道99弄的居民張女士就撥打「12345」熱線向生態環境局長求助,稱臥室窗外萬科廣場的裙樓屋頂上,密密麻麻安裝了20餘個空調室外機。這些外機整宿轟鳴,吵得人無法入睡。長寧區虹橋路1041弄居民蔣女士也反映,稱其窗外是社區為老服務中心的空調和排風設施聲音巨大,影響休息。
6月12日上午,輪到上海市長寧區生態環境局王軍偉副局長坐鎮「12345」接聽市民來電。居民們的降噪訴求能解決嗎?
對面空調今年特別吵
張女士居住在長寧區榮華西道99弄金馬公寓2號樓的7樓,公寓南側正對的,是萬科廣場商務樓。商務樓是3層的裙房,裙房內開設有超市、餐廳等各類店鋪。從張女士家窗口向外看,正俯視裙房的房頂。記者看到,裙房頂上有限的空間裡,裝滿了空調的室外機;粗略一數,加上裙房側面牆壁上的,足足有20餘個。不過,居民樓和商務樓裙房間隔著一條較寬的通道,直線距離不算短,噪聲會有那麼厲害嗎?6月11日,記者在金馬公寓現場體驗了一番。
△從張女士家窗口向外看,對面裙房房頂上裝滿了空調室外機。
正值下午,站在商務樓裙房前的空地上,如金屬敲擊般尖銳的「哐啷」聲不絕於耳。循聲望去,聲音來自裙房底樓「新快」超市的鐵招牌。原來,招牌後方安裝了4臺空調室外機。室外機一齊轉動,共振帶動鐵招牌不停抖動,因而發出了哐啷啷的聲響。記者轉而進入商務樓,乘電梯到4樓。在北側窗口,恰好能看到下方的裙房房頂。站在窗口,近距離能明顯聽到大量空調室外機同時工作發出的「嗡」響,陣陣聲浪讓人有熱氣拂人的錯覺。
△裙房底樓「新快」超市的鐵招牌在4臺空調外機共振下發出刺耳的「哐啷」聲。
「哐啷」聲、「嗡嗡」聲匯聚在一起,傳到7樓會是什麼感覺?在記者的要求下,張女士用手機錄下了入夜後至凌晨不同時段站在臥室窗口聽到的聲響:晚上8時,窗口聽到的聲音相比在樓下聽到的要大得多,隆隆聲中,「新快」超市鐵招牌的「哐啷」聲尤為突出;凌晨2時,對面的燒烤店仍然亮著燈,尚未打烊。或許因為大部分的空調室外機已停止運作,窗口聽到的聲音中,隆隆聲已小了不少,唯獨「哐啷」聲依舊刺耳;凌晨4時,對面已是一片漆黑,「嗡嗡」聲已不見,但或許因為背景聲一片寂靜,「哐啷」聲反倒顯得更大了……
「印象中往年沒有這麼吵,今年不知道怎麼了,像睡在工廠裡一樣」「關上窗戶也不頂用,躺在床上滿腦子只有這些聲音,根本睡不著」,張女士希望環保部門能上門測量一下噪聲的強度,督促商務樓採取必要的降噪措施。
「整改了怎麼反而更吵了?」
同樣受噪聲困擾的,還有居住在長寧區虹橋路1041弄虹儲小區50號樓蔣女士。她告訴記者,50號樓位於虹儲小區的東側圍牆邊,圍牆另一側緊挨著的,是設於虹一小區內的「虹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經過重新裝修後,服務中心今年3月初開始恢復運作。
「3月份生態環境部門來過一次,已經督促他們整改了」蔣女士講述,3月初的一天,旁邊的服務中心突然傳來隆隆的嗡嗡聲。正在帶外孫的她連忙跑到陽臺推窗往下看,這才注意到,重新裝修後,服務中心在沿牆側安裝了兩大四小一排「設備」,看起來像中央空調的室外機。或許是服務中心在調試設備,幾臺室外機均處於運作狀態,聲響正是這幾臺設備發出來的。「如果是空調,這個噪聲以後豈不是天天得聽?」蔣女士當即撥打了「12345」,舉報噪聲擾民。
3月中旬,長寧區生態環境局的執法人員前來現場測試噪聲強度。原來,兩個大的是空調外機,四個小的是新風系統外機,在空調外機開啟的情況下,蔣女士家陽臺測量噪聲數值為53-57分貝。這一數值白天尚且達標,但到了晚上就超過了50分貝的標準了,執法人員要求服務中心整改。蔣女士稱,服務中心隨後在每臺外機的上方均安裝了降噪裝置,「聲音確實小了很多。」
△居民首次投訴後,虹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在每臺外機的上方均安裝了降噪裝置。
「怎麼最近聲音又來了?」6月11日下午近4時,記者又來到蔣女士家。南側的主臥室與陽臺相連,陽臺就是臥室唯一的窗戶。站在陽臺雙層玻璃後方,尚未推開窗戶,嗡嗡聲已經明顯可聞;推開窗戶,聲音一下子湧入,聽起來仿佛近在咫尺。記者探頭細細傾聽,嗡嗡聲中夾雜了呼呼的風聲,似乎並非來自下方,而是來自於服務中心屋頂的一處排風設施。記者轉而來到隔壁服務中心確認,果然湊近空調室外機只能聽到輕微聲響,「下午4時,服務中心廚房正在給老人準備晚飯,排煙設施是開著」,服務中心負責人向記者確認,居民家中聽到的,是安裝在屋頂的廚房排煙設施。
△仔細辨認,蔣女士家陽臺聽到的噪聲來自於隔壁服務中心屋頂的一處排風設施。
記者轉述了在居民家聽到的聲響,服務中心負責人承諾會立即採取措施,聯繫當初安裝降噪設施的企業來制訂方案,為頂樓排煙設施降噪。
視頻:張女士用手機錄下了入夜後至凌晨不同時段站在臥室窗口聽到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