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2日報導,環保人士警告說,包括非洲山地大猩猩在內的瀕危物種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剛果的維龍加國家公園目前擁有世界上約三分之一的山地大猩猩,該公園決定在6月1日之前禁止所有遊客進入。它引用了科學專家的建議,指出包括山地大猩猩在內的靈長類動物很可能容易受到COVID-19病毒引起的併發症的影響。
據報導,靈長類動物易患許多與人類相同的呼吸系統疾病。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稱,即使是普通的感冒也足以殺死大猩猩,這也是遊客在通常情況下不允許靠近這些動物的原因之一。
維龍加國家公園的決定很快受到了該地區環保人士的歡迎。總部位於肯亞的野生動物保護組織WildlifeDirect的執行長保拉·卡漢布說:「必須盡一切可能保護山地大猩猩,因為野生大猩猩已經所剩無幾了。」
卡漢布說:「我們知道大猩猩對人類疾病非常敏感。如果有人得了感冒或流感,他們是不允許去看大猩猩的。在某些情況下,新冠病毒攜帶者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症狀的,這意味著我們實際上可能會讓那些大猩猩處於危險之中。」
然而,現有的保護措施可能還不足以保護它們。烏幹達自然保護主義者格拉迪斯·卡萊馬·齊庫索卡警告說,幾乎每次有遊客來訪,都會打破與大猩猩保持安全距離的規定。她說:「研究發現,7米的安全距離規則幾乎一直被打破,有趣的是,60%的時間是遊客打破了它,40%的時間是大猩猩打破了它。如果不能阻止親密的互動,一項可能提高安全性的措施就是要求遊客一直戴上口罩。」
報導稱,烏幹達尚未宣布關閉大猩猩旅遊業,儘管來自歐洲和其他地方的遊客正在減少。
烏幹達野生動物管理局發言人巴希爾·漢吉表示,目前,關於是否關閉大猩猩旅遊業的決定是學術性的。但鄰國盧安達已經決定暫時關閉三個國家公園的旅遊和研究活動。
在烏幹達和盧安達組織狩獵之旅的阿莫斯·韋克薩悲傷地說,由於遊客推遲參觀或要求退款,幾乎沒有什麼生意可做。
自1996年以來,山地大猩猩被列為極度瀕危或瀕危物種,主要是由於偷獵、疾病和人類入侵導致數量不斷減少。隨著人類保護工作的加強,它們的數量正在增加。
在盧安達,旅遊業是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政府把保護大猩猩的任務放在首位,甚至還為靈長類動物寶寶舉行官方命名儀式。
維龍加國家公園於1925年建立,是非洲第一個國家公園,如今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許多人現在擔心,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旅遊收入的損失可能進一步使靈長類動物暴露在偷獵者面前。
(編輯:D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