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號 老伴說趁著天氣好,先將周邊景點完成,今天安排去野柳。
野柳風景區位於臺灣省基隆市西北方約15公裡處的基金公路,是一個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遠望如一隻海龜蹣跚離岸,昂首拱背而遊,因此也有人稱之為野柳龜。受造山運動的影響,深埋海底的沉積巖上升至海面,產生了附近海岸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等地形,海蝕、風蝕等在不同硬度的巖層上作用,形成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姜狀巖,風化窗等世界級的巖層景觀。
臺灣去周邊坐火車最划算,而市內交通公交汽車較便宜。我們一般都是以臺北車站為起點,向周邊輻射。從臺北站火車到基隆,基隆再坐公交去野柳。悠遊卡使用非常方便,所有公共運輸都可以刷卡,隨時可以充值。
基隆下車後老伴記不清乘坐公交的地方,正好兩位印尼遊客跟車站人打聽,我聽到了,就跟著他們往公交站乘坐709路車前往。路上我問他們可是華僑,他們說不是,就是印尼人。我奇怪你們怎麼會說漢語,她們說會一點點。
候車的人很多,久不見709 (790?)。車站計程車司機在吆喝拼車去,150一人,好像沒有一個人相應,呵呵,都是跟我們一樣的窮遊客。好不容易等來一輛車,乘客一窩蜂地往上擠。心想不對呀?臺灣民眾一般不會這樣的,仔細打量遊客很多面孔看起來像是東南亞人居多。
車上一位女士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跟女兒交流時,她的眼神始終遊移在我們周圍。女士長得很清秀,白白淨淨,說真的不太像臺灣人(恕我直言,臺灣本地少有美女)。因為車內有點擁擠,可樂站著很不規矩,前排兩位老年女士見狀,將可樂拉至她們中間坐著。
可樂有點不自在表示不肯,我也覺得不好意思擠著人家,女士連說沒關係的。還好沒多久其中一位下車,我就可以抱著可樂一起坐下。沒想到這位大姐比我大了8歲,一點看不出,本島居民。路上我有意識的談話轉向統一、臺獨的話題,她也不避諱說出自己的觀點,肯定地說支持統一。
她還跟我說起他們過去的苦日子,父母親當年生的孩子太多,養不活,只好將她送人。她自己養育了四個孩子,此刻女兒一家正旅遊去了大陸西安。她本人沒去過,女兒兒子去過好幾次了。我問她,兒女們回來是否會說大陸現在很不錯?她說那當然啦!
下車後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士,告訴說她是無錫人,在桃園工作,今天利用假期一家人過來玩玩。一路上很友好,問我們是否江浙人?她說聽口音好像。
下了車以後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還有停車場「座無虛席」的汽車(小車、旅遊大巴)讓我始料不及。來之前只聽老伴安排這個景點,到底看什麼我並不清楚。門口「野柳地質公園」幾個字才明白,這是海邊的一個地質公園。買票人太多,先去了海堤看看是否另外還有入口。這裡只有出口,沒辦法,只得返回入口排隊購票。
門票成人80臺幣/人,兒童40,這個確實不貴。公園佔地面積相當大,進去了反而不覺得擁擠了。野柳的名片是「女王頭」,進入公園不久就看到「女王頭」,其實這是人工做的。後來才知道,這是用一種特殊材料仿照原件複製的。據說海邊風蝕海蝕很嚴重,也許要不了多久,真正的「女王頭」徹底消失,頸部攔腰折斷,人們只能看到複製品了。
這裡的地貌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姜狀巖我是第一次看到,感到很新奇。遊客中團隊佔了相當多的比例,不乏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也有年紀很大的老年人,人們為了一個目的,一睹這裡奇特的景觀。
棧橋觀景臺上遠遠看到用小石塊圍著的風化石,角度不同開始只是猜想重點保護的可能就是「女王頭」。走近一看果然是的,關鍵是如果相與之「合影」,必須在太陽下暴曬排隊等候。這裡還有專門工作人員維持秩序,人們很自覺地排隊。我們沒有那份耐心,老伴挑好一處無人又無需排隊的角度,完成一張「到此一遊」留作紀念算了。
人們拍著長隊等候與「女王頭」拍照
我們站的角度不對,拍出來的效果就是這樣了
上面這張照片是老伴5年前拍的
撤離該區時偶遇一位旅居國外的華僑,非常感慨地說,女王頭怎麼變得這麼矮小了!40年前他出國時起碼比現在高大10倍都不止。老伴也說他5年前來的時候,好像也比現在高些。可以想像,若干年後高貴的「女王」還會昂首玉立在這個海邊嗎?
結束這裡的遊覽還早,老伴建議去基隆逛逛。公路邊返回臺北的大巴一輛接一輛,臺北國光客運組織了很多運力不失時機地接遊客,而709路公交望眼欲穿始終不見蹤影。這裡沒有車站,乘客們只得在路邊焦急地等候。下水道一股強大的冷風吹得我打寒顫,更難受的是下水道難聞的臭氣撲面而來。可樂母女不堪忍受,決意回臺北了。
剩下我們老兩口繼續死死地等待,幾名東南亞遊客也是要去基隆的。只見跟國光員工交流,蹩腳的英語跟我的水平相差無幾。偏偏員工英語也不擅長(臺灣很多公交司機都能英語交流),幾番手勢語言溝通,遊客似懂非懂地跟我們一樣坐在原地等候。
另有幾名歐美遊客跑來跑去追逐過往車輛,好像也是去基隆的,還有幾名大陸年輕遊客最終未能耐心等到709,也上了臺北的巴士(冷的)。一個多小時後終於迎來了可愛的709,我們戰勝了自己沒有放棄。
到達基隆已經下午4點多了,老伴來過,帶我下了火車直奔港口碼頭。基隆真的很破舊,除了臨海碼頭這一塊有點都市感覺,其它跟大陸多年前的縣城一樣。此刻我真慶幸堅持沒有住在基隆,別說女兒她們,就是我老太太也難以忍受這樣的周邊環境。
原本出海口一邊有一條通向港口的道路,中端有軍事基地還有軍校,人為的分段攔截,要想走到港口絲毫無望。我決定放棄返回,天也快黑了,不如逛基隆夜市。臺灣人鍾情夜市是我難以相信的,夜市上摩肩接踵的人,密密麻麻的夜宵攤,一串串、一碗碗、一桌桌,勾勒出一幅繁華的市井圖。
實在擠累了,走餓了,我們也在一麵攤前坐下,要了兩碗面,一碟滷菜,老伴還排了20分鐘隊買的冰(我叫不來)不管人多擁擠,慢慢悠悠地吃起來,真真切切地體驗了一次臺灣人的夜市生活。
走出熱鬧的夜市,海風陣陣吹來,基隆的夜晚似乎比白晝要好看些。火車站不遠,10分鐘走過去。這個火車站是新建的,老伴說5年前他來時還是舊火車站,途徑他當年住過的旅館他還指給我看。
回到旅館女兒她們早已在家休息了。可樂也沒有前幾天那麼積極寫作業讀書了,可能每天在外奔波很辛苦,大人們回到家也不想動了,我們也沒有苛責她。
放假啦!去臺灣過大年
湘 西 很 美(一)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