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大量私募機構並沒有在年初短促凌厲的行情中獲得較大盈利,面對目前市場的震蕩和監管的趨嚴,其生存狀況進一步惡化。
對於證券類私募而言,2019年上半年的旅程大致分為兩種情況:年初看多做多者,收穫滿滿,從容應對震蕩;踏空者後續追入,隨即吃套,等待後續行情。
因此,「喜憂參半」或是上半年私募從業者的心情寫照。一方面,從業績上看,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私募八大策略上半年均取得正收益。另一方面,據私募中國網統計,上半年共註銷625家私募,在市場震蕩與監管趨嚴下,中小私募生存困境加劇。
但情況沒有那麼糟。多位私募從業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對於下半年的行情保持樂觀,目前A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中長期投資價值仍在。
業績有喜有憂
綜合上半年來看,私募整體業績表現較好。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上半年私募的八大策略均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約為9.44%。其中,股票策略收益率最高,為15.46%。此外,宏觀策略、組合基金、複合策略這三大策略的收益率也均超過10%。
但受行情影響,一季度與二季度情況明顯不同。從市場上看,A股市場經歷了一季度快速上行後,在二季度轉入震蕩調整,但整體仍呈現一定幅度的上漲,三大指數上半年漲幅均接近或超過20%。
因此,在私募基金收益方面,上半年大部分漲幅由一季度業績所貢獻,二季度八大策略平均收益率僅0.18%。其中,管理期貨策略收益率最高,為4.1%;股票策略二季度的收益率為-2.53%,排名第七,略好於事件驅動策略的-4.5%。
具體來看,大部分漲幅由年初便看多做多者提供。卿雲投資總經理楊振寧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道:「一二月份看多做多的機構,在第一季度基本就賺到了全年的預期目標,在後續的震蕩市場中搶佔了從容地位;而年初踏空的機構,在三四月份開始追入市場,隨即吃套,仍然延續2018年的艱難境地。」
在此輪震蕩拉鋸中,私募呈現的特點是:策略優勢式微,被迫「抱團者」越來越多。楊振寧表示,進入二季度以後,市場重回存量博弈,規模較大的「大白馬」又成主流機構的圍獵目標;私募過去精準定向投資的中小市值品種很難出現趨勢性行情機會,為了保證自身淨值不被主流機構甩下太多,只能被迫參與「抱團」,進而加重了市場投資同質化集中的風險。
而策略擁擠意味著競爭加劇,也是造成二季度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以中性策略為例,私募中國網研究報告顯示,中性策略從年初的超額收益,到近期收益回歸常態,除受行情影響外,還有機構間的博弈因素擾動。進入策略的增量資金擴大意味著更大的容量要求,策略擁擠意味著競爭必然加劇。而高夏普(基金績效評價標準化指標)又往往建立在高交易頻率帶來的低波動和高勝率上,這兩點都將在以後對阿爾法收益獲取和波動率控制造成難度。
註銷數量創新高
從私募機構數量上看,流入在減少,流出在增加。
一方面,上半年新備案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相比去年減少超七成。據私募中國網統計,今年上半年新備案私募管理人共計484家,而去年上半年新備案管理人共1685家,同比減少約71.3%。
另一方面,今年註銷私募數量創新高。私募中國網報告顯示,根據每月新備案私募管理人數量及每月私募管理人總數量變化情況測算,今年上半年被註銷的私募管理人約625家。
根據中基協官網信息,上半年因異常經營且未能按時提交符合規定的專項法律意見書,而被註銷的私募共有7批,合計195家。此外,上半年因失聯而被註銷的私募共有3批,合計145家,而去年全年僅註銷63家失聯私募。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因疑似失聯而被公示的私募機構共268家。
強制註銷部分私募,有利於行業向合規性、專業性方向發展。業內人士表示,中基協在收緊了準入門檻的同時,加強事中監管,使得整個行業有進有出,保持活力。而強制註銷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能對其他私募管理人起到警示作用,使其更加注重專業性,促進行業優勝劣汰。
同時,在監管趨嚴下,中小私募的生存困境加劇。「證券類私募的監管尺度不斷加強,年初曇花一現的行情難以實質改善中小私募生存狀況。」楊振寧進一步分析道,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各地各級證監部門和行業協會對私募的監管愈發嚴格,導致合規成本、經營成本居高不下;二是被強制註銷的私募機構逐級遞增,而獲得備案的新機構數量則明顯減少;三是大量私募機構並沒有在年初短促凌厲的行情中獲得較大盈利,面對目前市場的震蕩和監管的趨嚴,其生存狀況進一步惡化。」
後市仍可期
而上半年也有可喜的變化。「投資者今年對A股的預期收益率開始回落。」灃京資本基金經理吳悅風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前客戶動輒要10%-20%的收益率,覺得自己炒股,或者做實業都比這個收益率要高。但是今年以來,大家覺得6%也可以,8%也不錯。即使今年所有策略都是賺錢的,預期收益率回落這一情況也讓市場的生態、波動率、交易量都發生變化。久而久之,私募就會相對紮實地做投資,而不是追漲殺跌上槓桿。」
對於後市,多家機構及業內人士持樂觀態度。「與進入新世紀以來的前兩次大牛市的啟動行情相比,今年上半年的這輪牛市啟動行情創下了漲幅最大且歷時最短的記錄。即便經過二季度的回調,上證指數上半年漲幅依然接近20%,年初看多的投資者自然大都收穫滿滿。」恆豐泰石董事總經理韓瑋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A股估值水平還不到美股的一半,相信伴隨著經濟穩中求進,A股的牛市才剛剛開始。」
磐耀資產董事長辜若飛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展望下半年趨勢,雖然中國經濟面臨不確定性,但目前A股整體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當前處在周期的低點區域,在各種政策扶持下,一旦企穩將開啟「戴維斯雙擊」行情。
在板塊方面,辜若飛認為,目前在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保持低位的情形下,銀行板塊的業績確定性優勢以及部分個股較高的股息率,具備較好的安全邊際,對於中長線資金具備較強的吸引力。
此外,北京和聚投資表示,更看好下半年成長股的投資機會。下半年將緊密跟蹤經濟周期變化,進一步聚焦景氣板塊、強勢企業,估值的安全邊際、盈利的向上彈性及確定性是重點關注的因素。如儲能、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自主可控等高新技術產業,受益於產業政策驅動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的領域,或部分當前已經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但市值、估值都處在相對低位的公司,未來成長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