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微生物重新定義了生命的能量極限,打破了科學家對生命的認知

2020-11-04 老胡說科學

能量驅動地球上的生物,它是所有生物生長、發展和發揮作用的根本。但是到底需要多少的能量來維持生命的運轉呢?海底下棲息在沉積物中的微生物正在展現一些令人驚訝的答案。這些生物不僅挑戰了科學家們對生命能量需求的認識,而且還為定義生命以及我們可能在哪裡找到生命提供了新的方法。

在8月的《科學進展》雜誌上,研究人員展示了海底下神秘的生物圈迄今為止最完整的畫面。海洋鑽探探險隊已經多次探測到那些沒有光線的深處,發現了幾乎處於假死狀態的細胞,它們消耗的能量比海面上的細胞要少幾個數量級。但提取出的模型表明,這種類似殭屍的狀態可能適用於海洋沉積物中的絕大多數微生物,它們通常依靠接近理論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生存。

為了了解生活在海底沉積物中的微生物,科學家通常必須進行鑽探探險,以獲取它們的樣本。但這些任務是困難並且昂貴的,70%的地球表面被海洋覆蓋。「我們很快意識到,我們無法得到繪製海洋沉積物地圖所需的樣品數量,」南加州大學暗能量生物圈調查中心主任、這篇論文的合著者阿蒙德說。「所以我們需要使用現有的數據,並用建模方法擴展這些數據。」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阿蒙德、布蘭德利和他們的團隊將海洋劃分為幾十萬個區域,並利用幾十年的探險、實驗室實驗和理論模型的數據來推斷每一個區域中較年輕沉積物的詳細輪廓。他們估算的值包括沉積物的年齡、沉積物中細胞的密度和分布、這些細胞如何獲得能量,以及細胞代謝的速率。

根據這些數值,研究人員計算出了每個區域的能量消耗(獲取和使用能量的速度,而不僅僅是能量本身的數量)。「這很重要,因為這是一種更準確地討論生命能量的方式,」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微生物學家凱倫·勞埃德說。「時間對生命來說真的很重要。」

一澤普託瓦生命

他們發現,埋在海洋沉積物中的細胞在極低的能量水平下生存。總的來說,這些沉積物中的微生物,在某些地方可能延伸到海底以下幾公裡的地方,總共使用的能量僅是海洋上層200米細胞所消耗能量的十分之一,而且比任何在實驗室環境中測量到的生物體的能量水平低了一個數量級。

該計算結果與團隊成員早前的理論工作一致。2015年,團隊成員試圖估算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其前提是,即使處於深度休眠狀態的細胞也必須修復其必需分子的隨機損傷,才能存活。他們發現,對於單個細胞來說,這個功率的最小值約為一澤普託瓦(zeptowatt),即10^(-21)瓦。這大概是每天將千分之一粒鹽提升一納米所需的能量。新的模型表明,生活在海底沉積物中的細胞所吸收的能量僅略高於這個水平:10^(-21)瓦。

一個停滯的生物圈

這項研究表明,這個地下生物群落幾乎沒有細胞分裂,下面的一些單個細胞可能已經有1億年的歷史了。這也意味著,在這段時間裡,這些細胞可能根本沒有進化或變化。這是一個停滯的生物圈。「對於這個難以置信的大生物圈,我們關於細胞如何進化的概念已經過時了。」阿蒙德說。

然而,由於它們的數量和它們存活的時間,這些幾乎死亡但還沒有完全死亡的細胞在甲烷的產生、地球上最大的有機碳庫的降解以及其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是非常低權的生物,但他們實際上對地球有著巨大的影響,」勞埃德說。

總而言之,他們不需要太多的能量來維持生命。這開啟了一種可能性,即生命存在於科學家以前沒有發現過的領域,包括似乎並不適宜居住的行星上。例如,在曾經有海洋的星球上,細胞可能是通過等待時機直到環境改善而得以生存的。

雖然這個模型是全面的,但它仍然不完整,它關注的是距今約260萬年前的較年輕的地下沉積物。在較深沉積物中的微生物可能會使用更少的能量,而在其他海底棲息地的細胞,比如地殼的巖石,可能會使用更多的能量。

模型中的假設也值得進一步研究。「這裡有很多細節值得探究,」羅德島大學海洋學家史蒂夫·德洪特說。例如,這項新研究對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的地理分布的估計與之前的發現並不完全一致。

生命的邊緣

諸野和德洪特是一個研究小組的領導,他們在兩周前宣布,他們已經使沉睡在海底深處長達1億年的細菌復活。他們煞費苦心地誘導那些沉積物中休眠的細胞恢復到一種更容易被識別為有生命特徵的狀態。然而,當他們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對更年輕、更富營養的沉積物做同樣的嘗試時,他們只能復活一小部分微生物,這是一個違反直覺的結果,因為這些細胞生活在一個看起來不那麼惡劣的環境中。

布拉德利的新論文中的模型暗示了一種可能的解釋:當一億年前的沉積物最初形成時,被捕獲的微生物可能實際上擁有更多的能量。根據諸野的說法,也許是這種初始狀態,然後是能量水平的更直接下降,隨著細胞被更深地埋藏,某種程度上使長期生存變得更有可能。

他希望研究人員能夠繼續將更多研究的信息整合到模型中。但是,建模似乎已經幫助證實了許多科學家的懷疑。生命的邊緣是什麼?要成為生命,需要什麼?

相關焦點

  • 「殭屍」微生物重新定義了生命的能量極限
    能量驅動地球,它是所有生物成長、發展和運轉所必須的東西。但是細胞需要消耗多少能量呢?海底下的沉積物微生物(可能超過海洋本身發現的微生物細胞)正在提供一些令人驚訝的答案。這種生物不僅挑戰了科學家認為他們了解生命能量需求的知識,而且暗示了定義生命是什麼以及我們將在何處找到生命的新方法。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生命世界」,或顛覆我們對外星生命的認知
    ,它們的生命形態可能會顛覆我們的認知。木衛二的海洋中是否存在生命,目前不得而知,不過,科學家在地球海底深處發現了一個,發現在海底沉積物之下的微生物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比之前已知維持生命的能量更少。也就是說,在深海沉積物下的這些微生物,可以在能量極少的情況下,依舊能夠生存下來。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僅僅是我們人類個體所消耗能量的500億分之一,基本上可以認為這些微生物在極少能量的情況下也不會「餓」死。
  • 海底之下存在大量微生物,僅需極少能量就能活著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利用海底數據繪製了一幅新的全球海洋生物圈圖像,他們發現海底沉積物之下的微生物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比之前已知維持生命的能量更少。研究小組稱,該研究對理解地球生命極限條件以及推測太陽系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將地球生物圈中碳和微生物數量分布數據與化學反應結合起來,利用這些信息,他們能夠確定單個微生物細胞的「能量消耗」,換句話講,這就是它們利用能量的速度。
  • 海底之下存在大量微生物,僅需極少能量就能活著!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生活在海底之下的微生物僅靠人類所需的小部分能量就能生存下來,這意味著生命存活的能量限制較低。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利用海底數據繪製了一幅新的全球海洋生物圈圖像,他們發現海底沉積物之下的微生物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比之前已知維持生命的能量更少。
  • 科學家們發現地殼深處微生物生命
    而如今的地球可以說又有了新發現了,那就是科學家們在海床下的地殼深處發現了「微生物生命」,這可能又突破了對生命認識的極限 科學家們在提取冷卻的巖漿中,研究人員發現了稀疏但種類繁多的「微生物」,它們設法在這種惡劣的黑暗中依舊存在,所以證明了生物的一個生存能力非常的強大,這些生物包括Chroococcidiopsis,假單胞菌的細菌等,它們可以以「代謝能量」的方式進行發展群體。
  • 科學家們復活了在海底沉睡1億年的微生物,或揭示生命沒有限制
    根據cbsnews新聞網7月30日報導,科學家們將海底深處1億年前沉積物中發現的微生物復活。這項實驗為地球上哪裡可以發現生命以及生命的復原能力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大洋鑽探:到地球深處探尋生命極限—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決心」號12月23日電 (記者張建松)連日來,「決心」號大洋鑽探船停泊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域,巨大的鑽杆夜以繼日地旋轉,從海底鑽取巖芯,目前已鑽取上百米深
  • 施一公: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
    本文為施一公在「未來論壇」年會上發表題為《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的演講。01 一個生物學家面對生命之謎不懈追問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討一下生命的本質和生命的極限。03 認知生命有極限我舉了心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症的例子,最後過渡到大腦。不要說我們對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不清楚,對大腦這樣一個神秘的器官我們也知之甚少,我們基本上可以說什麼都不知道。
  • 科學家從海底1億年的生命中吸取微生物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被埋在海底下超過一億年的微生物仍然活著。回到實驗室並進食後,它們開始繁殖。微生物是愛好氧氣的物種,它們以某種方式存在於少量氣體從海洋表面擴散到海床中。研究人員不知道微生物在這幾百萬年來一直在做什麼。他們發現的大多數物種沒有形成孢子,這是一些細菌在不利條件下形成的無生命的生命階段。可能是細菌一直在緩慢分裂,這使得本研究中分離出的細菌成為數百萬年前的遠古祖先。
  • 實驗室搬到5200米海底 深海微生物刷新人類認知
    原標題:5200米海底,深海微生物刷新人類認知  紫色的海參、紅色的遊蝦、白色的小魚、藍色的海葵……色彩斑斕的生命在海底一隅歡快地遊弋,上演了一出生動的「海底總動員」。  「利用深海攝像,我們清楚地觀測到5200米海底的熱鬧景象,其實,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才是潛藏深海的『主角』。」
  • 科學家在地底3000米深處發現了微生物,顛覆了人們對生命的認知
    所以,水是生命之源成為了我們固有的認知,那麼在地球上是否存在特殊頑強的生命,它們的生存不需要水和氧氣呢?可能有人會說,這樣的生命怎麼可能存在,即使是很多的厭氧生物,其生存也是需要水的。不過,科學家對生命的認知跟我們普通人是不一樣的,在科學的世界裡,任何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存在。如果地球上存在不需要水和氧氣能夠生存的生命,那這種生命大概率只會出現在地底。
  • 人類對生命的認知被突破,生命或能永恆
    日本科學家近日就復活了一億多年前的海底生物——一種微生菌體!日本復活1億多年前微生物一般來說,我們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碳基生命,絕大部分都是需要氧氣、水分、食物,還有合適的溫度和壓強才能存活。但是這些條件對於微生物來說,或許需求就沒有那麼明顯,甚至有些微生物的生存環境極端到人類無法想像。
  • 你知道為什麼火星上發現甲烷就存在生命嗎?
    科學家在海底深處研究地殼深處冒出的甲烷水泡,而這對深海微生物而言是非常特別的能量來源,而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小的有機體,同時也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體。科學家們發現,這些微生物可以依靠從海床冒出的甲烷氣體,維持最低的能量攝取而存活。
  • 顛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生命或能永恆
    近期,日本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復活了一個一億年前的海底生物,這種生物被科學家稱為&34;。那麼這些微生物是來源於哪裡呢?根據相關專家的介紹,這些微生物是一直寄生在河床,最初發現是在南太平洋海底5000多米的深處,在這一億年前的時間裡,他們一直都是休眠的狀態,只要是稍加實驗,他們就會甦醒。當剛剛得到這樣的標本之後,科研人員就對它進行了培養,經過557天的時間,這些微生菌體復活開始繁殖。
  • 打開550萬年前的洞穴,科學家發現「外星世界」,打破生命認知
    人類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數百萬年,目前已經進化出智慧文明並且一躍到食物鏈的頂端,現在的科技水平支持我們飛出地球去異星尋找生命。科學家尋找地外生命一直都堅持著「宜居」兩個字,常規來說就是有氧氣、有陽光、有溫度、有穩定的液態水。
  • 深海海床是生命禁區?
    究竟多深的海床才能達到微生物不能承受的高溫?這個問題一直是日本海洋地球科學技術局(JAMSTEC)和德國不萊梅大學海洋環境科學中心(MARUM)的合作探索重點。國際海洋探索項目(IODP)的一次考察提供了有關海底生命溫度承受極限的新見解,這個發現近期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深海海床沉積物往往難以棲息。
  • 5200米海底,深海微生物刷新人類認知
    紫色的海參、紅色的遊蝦、白色的小魚、藍色的海葵……色彩斑斕的生命在海底一隅歡快地遊弋,上演了一出生動的「海底總動員」。  「利用深海攝像,我們清楚地觀測到5200米海底的熱鬧景象,其實,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才是潛藏深海的『主角』。」
  • 海底「沉睡」1億年後,這些生物復活了!或刷新我們對生命的認知
    由於這是位於大洋的海床土壤下,所以在這裡基本上沒有什麼養分,也沒有氧氣,非常惡劣,對於大多數生命來說,基本上是難以存活的。結果,科學家在這些海底沉積物中發現了一些已經「沉睡」了1.015億年的微生物,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將這些微生物復活了。這一個結果,可以說是出乎意料。
  • 微生物可在100%氫氣環境中生存!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更容易了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發現的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即使現在科學技術已經已經讓我們找到了3976顆系外行星,但系外行星離地球太遙遠了。目前僅憑天文望遠鏡還無法對它們進行更直接的觀測,仍然無法確定哪個系外行星是存在生命的宜居行星。
  • 外星生命或與地球極端環境微生物相似
    科學家認為尋找外星人的關鍵在於對地球生命的研究,尤其是那些處於極端環境中的生物。具有智慧的外星人可能距離我們非常遙遠而無法聯繫,但一些低級的外星生物被認為是非常有可能存在於我們附近,並有望被人類所發現,目前太陽系中就有這樣的天體存在,比如木衛二、火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