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存在多少原子?

2021-01-08 天文在線

眾所周知,宇宙浩瀚無垠。據估計,我們可觀測到的範圍(又名「已知宇宙」)跨越約930億光年的距離。這可真是一個令人欽佩的數字,特別是當你考慮到,這僅僅是我們至今觀測到的範圍的時候。考慮到這個空間的絕對體積,人們會認為其中包含的物質數量也會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但有趣的是,在你以最小的尺度觀察這些物質時,這些數字將會變得巨大到令人難以置信。例如:人們認為,在我們可觀測的宇宙中,存在著1.2 x 10^到3.0 x 10^顆星體。但再離得近一點看,以原子為單位,這些數據或將變得更加不可思議。

據估計,在這個水平上,已知、可觀測的宇宙中,有10^78到10^82個原子。用外行人的話來說,這相當於10千萬億到10萬個千萬億的原子。

但這些數據仍不能精確地反映出宇宙中所包含物質的真實數目。如前所述,它們只覆蓋半徑為46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其基礎是宇宙膨脹將能觀測到的最的物體帶到的地方。

圖解:宇宙的歷史始於大爆炸。圖片來源:grandunificationtheory

德國的一臺超級計算機進行了一次模擬,估計在觀測範圍內存在大約5000億個星系,更保守的估計是3000億個左右。由於一個星系中的恆星數量可以達到4000億顆,那麼恆星的總數很可能在1.2×10^23左右——或者僅僅超過10的17次方。

每顆恆星的平均重量約為10^35克。因此,它們的總質量約為10^58克(即1.0 x 10^52公噸)。由於已知每克物質有大約10^24個質子,或者說與氫原子的數目大約相同(因為一個氫原子只有一個質子),那麼氫原子的總數大約是10^86。

在可觀測的宇宙中,這種物質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太空中,至少當平均距離超過3億光年時如此。然而,在更小的尺度上,我們會觀察到,這些物質會形成我們都熟悉的恆星——層次分明的發光物質團塊。

簡而言之,許多原子被壓縮成恆星,許多恆星被壓縮成星系,許多星系又被壓縮成星系團,進而許多星系團被壓縮成超星系團,最後,被壓縮成最大尺度的結構,如星系長城(又名「斯隆長城」)。在較小的尺度上,這些團塊被塵粒雲、氣體雲、小行星和其他恆星物質形成的小團塊所滲透。

圖解:跨越137億年以上的宇宙時間線,以及隨後宇宙的膨脹。資料來源:NASA/WMAP科學團隊。

宇宙的可觀測物質也呈等軸分布,這意味著沒有任何觀測方向看起來與其他方向不同,空中的每個區域包含的物質都大致相同。宇宙也處於高各向同性的微波輻射中,這相當於大約2.725開爾文(略高於絕對零度)的熱平衡。

一假說認為從大尺度來看,宇宙是均勻的、各向同性,它被稱為宇宙學原理。這表明物理定律在整個宇宙中起著統一的作用,因此,在大尺度結構中不應該產生可觀察到的不規則現象。由於宇宙由最初的大爆炸形成,這一理論得到了有助於繪製宇宙結構演化圖的天文觀測的支持。

科學家們目前的共識是,絕大多數物質都是在大爆炸中產生的,而自那以後宇宙的膨脹並沒有給這個平衡增加新的物質。相反,人們相信,在過去137億年裡發生的只是最初形成的物質的膨脹或分散。也就是說,在膨脹的過程中沒有加入任何一開始不存在的物質。

然而,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給這個理論提出了一個稍微複雜的問題。這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推論,在狹義相對論中,物體的能量的增加導致其質量的增加。在所有的聚變和裂變之間,原子有規律地從粒子轉化為能量,然後再轉化回來。

圖解:左邊(實驗開始時)的原子密度比模擬大爆炸80毫秒後的要大。來源:Chen-Lung Hung

然而,從大的尺度觀察,宇宙的總體物質密度不隨時間推移而改變。目前可觀測宇宙密度的估計值非常低,大約為9.9 × 10-30克 /立方釐米。這種質能約由68.3%的暗能量、26.8%的暗物質和4.9%的普通(發光)物質組成。因此,原子的密度大約是每四立方米體積存在一個氫原子。

暗能量和暗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它們可以像普通物質一樣均勻分布或成團。然而,人們相信暗物質和普通物質一樣受引力作用,從而減緩宇宙的膨脹。相比之下,暗能量卻加速了宇宙的膨脹。

同樣,這個數字只是一個粗略的估計。當用來估計宇宙的總質量時,它常常低於用其他數據所預測的值。最後,我們看到的只是整體的一小部分。

在天文在線以前發布的文章中,我們可以找到很多關於宇宙中物質數量的文章,比如《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系?》以及《銀河系中有多少顆恆星?》。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橋本朝奈- universetoda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有多少原子?這個數字是如何算出來的?
    地球上的生命、物質存在著豐富的多樣性,每個人之間都有許多的不同,包括不同的階級、信仰、國家、職業甚至品味,但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的微觀藍圖是一樣的!我們都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不僅是人類的共同特徵,它適用於宇宙中所有存在的物質,包括但不限於細菌、昆蟲到獅子、地球甚至是巨大的恆星。
  • 宇宙和原子有什麼關係?科學家:原子放大之後就是宇宙!
    宇宙是原子的可能性有多大?科學家:原子放大之後就是宇宙宇宙和原子是世界的兩種極端現象。宇宙有無邊界,範圍又是如何一直困擾著人類,目前科學家認為:宇宙可觀測直徑為920億光年。那麼極端微小的原子其直徑又是多少呢?
  • 浩瀚宇宙中存在著多少恆星?
    太陽是我們給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所起的名字,宇宙中遍布類似太陽這樣的天體。我們在夜晚看到的星星基本上都是恆星,肉眼可見有幾千顆,例如,天狼星、織女星。而如果使用業餘的天文望遠鏡來觀測夜空,理論上將能看到多達數百萬顆恆星。
  • 原子是咋來的?宇宙、原子和人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一個原子和人、一個人和太陽系無論一個人體有多複雜,但在本質上我們仍然只是原子的集合。並且數量驚人,我們每個人身體內大約包含10^28個原子。那麼人體和一個原子在規模和大小上到底差距是多少呢?而組成人體的每一種原子都有自己的故事,並可以追溯到宇宙的誕生時期。宇宙和原子的故事大約137億年前,宇宙中還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物質。
  • 可觀測宇宙內一共有多少原子?如果把原子核聚集到一起能有多大?
    按照這種假設,如果我們能夠把宇宙中的所有物質中的原子都提取出來,並且將它們之間的空間全部壓縮,一點空隙都不留,呈現出來的物體到底有多大呢?如果純粹地將原子核與電子進行羅列性地排列,那麼只需要計算出宇宙中有多少個原子,然後估算出原子核和電子壓縮之後所佔的空間大小。
  • 可觀測宇宙內一共有多少原子?如果把原子核聚集到一起能有多大?
    按照這種假設,如果我們能夠把宇宙中的所有物質中的原子都提取出來,並且將它們之間的空間全部壓縮,一點空隙都不留,呈現出來的物體到底有多大呢?當然,我們窮盡所有能力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實驗,宇宙中也不可能給我們創造這樣的條件去實現這樣的結果。
  • 宇宙最高溫度是多少?1億億億億攝氏度!卻只存在過一個瞬間
    在中學課本上,我們完全不知道溫度代表的真實宇宙規律是什麼,只知道溫度是反映了一個物體的冷熱程度!其實溫度的本質代表的是微觀物質運動的劇烈程度。我們知道,所有的物體都是由最基本的分子,原子構成的。而這些粒子無時無刻都處於運動中的,既然它們都在運動,那麼就有運動的劇烈程度之分!微觀粒子運動地越劇烈在宏觀上就體現出溫度越高。
  • 太陽系會不會是宇宙中某個龐然大物的一個「原子」?
    這個世界很奇妙,宇宙是一個無限廣闊的客觀存在,按照人類目前的認知來說,宇宙是無空無盡那麼大;宇宙是由無數的星系和星雲組成的。用現代科技探測的結果再加上理論推理,宇宙中有無數的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一個很微小的星系,銀河系裡面有無數個太陽系。
  • 宇宙中第一批原子是咋來的?科學家如何測量這些元素的豐度?
    到最後幾乎所有的中子都以氦-4原子核的形式存在,在核合成之後,氦-4原子的質量佔總原子質量的24%。剩下的76%是氫原子核,也就是單個質子。氦-3、氚(衰變為氦-3)和氘中也有非常小的比例(在0.001%到0.01%之間),這些同位素於氦-4核融合形成了比例更小的鋰或鈹。
  • 宇宙是如何創造出原子的?
    我們在地球、太陽系甚至宇宙中所看到的一切,它們全部都由相同的東西組成——原子。電子和原子核相互作用並連接,形成單個原子,原子接著形成或簡單、或複雜的分子,分子然後產生今天整個宇宙的宏觀結構(同時還產生了生命)。
  • 把原子放大無數倍就會發現另外一個宇宙嗎?
    把原子放大到無數倍會不會發現另一個宇宙?現在網絡上充斥著這種問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本來是佛教中蘊含的一種哲學觀點,裡面有辯證法的成分,就是說再小的事物,也有世界的縮影在裡面,可以幫助人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不要忽略小的地方,全滿思考問題。
  •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
    2020-09-07 05:23:55 來源:科技日報原標題:入秋後涼意襲來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初入九月,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逐漸變涼。地球上的溫度變化萬千,宇宙中不同天體的溫度又如何?就人們的直觀感受而言,溫度就是物體的冷熱程度。從微觀層面看,物質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這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運動。
  • 發現反粒子,是否揭開宇宙存在反星系?世間存在反物質?
    我們知道,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也有直接是原子組成的物質)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元素的種類取決於原子裡的質子數,每增加一個質子數就構成一個新的元素,因此構造成繽紛多彩的世界,神秘未知的宇宙。這些粒子因而被稱為基本粒子,意指它們是構造世間萬物的基本磚塊。
  • 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太陽一樣的存在?
    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太陽一樣的存在?太陽是宇宙中最普通的恆星之一,但它多地球、對人類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它照亮地球的白天並給地球帶來溫暖,也是地球上生命來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沒有太陽 地球上將是永恆的黑暗和冰冷。
  • 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太陽一樣的存在?
    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太陽一樣的存在?太陽是宇宙中最普通的恆星之一,但它多地球、對人類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它照亮地球的白天並給地球帶來溫暖,也是地球上生命來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沒有太陽 地球上將是永恆的黑暗和冰冷。
  •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
    地球上的溫度變化萬千,宇宙中不同天體的溫度又如何?就人們的直觀感受而言,溫度就是物體的冷熱程度。從微觀層面看,物質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這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運動。雖然我們看不見分子的運動,但用手觸摸時能感受到物體的冷熱,其實就是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的體現——分子平均熱運動動能大的溫度就高,反之溫度就低。日常生活中,人們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溫度計來測量溫度。
  • 科學家:你以為我們的宇宙很大?其實它可能只是一個原子
    上個世紀初,天文學家發現了河外星系,才明白了宇宙的概念。而如今,宇宙也不再是最大的概念。多重宇宙的概念,又被提出。多重宇宙也叫多元宇宙,其靈感來自於量子力學。於是有一個腦洞很大的科學家提出:既然粒子可以這樣每一個普通的粒子都可以隨時有不同的狀態,那麼我們的宇宙是否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狀態呢?這個想法一被提出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注意和接納,它不僅提出了觀察這個宇宙的新視角,也很好地解釋了宇宙之外是什麼世界這個難題。那麼,如果多重宇宙真的存在,總共應該有多少個多重宇宙呢?
  • 絕對零度是零下273.15度,那宇宙中的最高溫度是多少?
    當物質達到這一溫度,連原子都會凍結。那與此對應的宇宙中最高的溫度又是多少,當達到最高溫度上限時又會出現怎樣無法用常理解釋的事情呢?地球接收到相當大一部分的能量都是來自太陽,就連人類自身去曬太陽都會感到暖洋洋,這也是接收到太陽的熱能。
  • 宇宙規模已達直徑920億光年,但相比於宇宙之外,其實它如同原子
    但根據被廣泛認同的宇宙的生成理論——宇宙大爆炸學說來看,宇宙是一定有著它自己的邊際的。那麼既然宇宙有邊際的話,它的外面又是什麼呢?有人認為宇宙的外面什麼也沒有,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任何東西,因為我們的宇宙本就誕生於虛無之中,正是因為宇宙的誕生,才有了時間和空間,才出現了物質和能量,這一切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才出現的,那麼在宇宙爆炸膨脹還沒有波及的地方,就不存在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所以在我們的宇宙的外面是一無所有的。
  • 宇宙中存在一個基本時鐘?
    物理學家猜想,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基本時鐘在我們的宇宙中為整個宇宙計時的話,那麼它滴答轉動的速度一定非常快。他們得出的結果認為,如果宇宙中確實有這樣一個基本時鐘,那麼它的滴答頻率必須超過每秒10³³次。這一結果被發表在了近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