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春時節去逛花市時,特別是靠近春節等那段時間,就經常在花市上看到形狀奇特、顏色鮮豔的「黃金果」,它們有各種不同的名字,有時候會被叫做「五指茄」,有商家甚至給它取名「五代同堂」。
佛手和黃金果(乳茄)都是特受歡迎的
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乳茄」,它是非常熱門的一種年宵觀果植物,果實特別鮮豔,形狀奇特。在果實的基部會有3~6個小突起,你們覺得像什麼呢?
掛在枝條上的乳茄
上面是乳茄摘下來後的形態
上面是乳茄切開後(有毒的,避免誤食)
乳茄也是茄科茄屬的一種觀賞植物,原產自南美洲,現在在我國的兩廣、雲南等地都有栽種,現在一般是花農在栽培這些乳茄(作為年宵觀賞果)。
花友們也可以自己嘗試,買一些乳茄的種子,進行盆栽或地栽養護。
注意事項:
乳茄是一種常綠的小灌木,它不太適合養在陽臺上,因為它的莖和葉片上(葉脈處)都有小尖刺,它也就只適合種在露臺或院子裡了,這種植物也就遠遠看著,不可隨意觸碰。
乳茄的花朵是紫色的,和其他茄科植物的花朵略微相似,果實成熟後會變成黃色或橙色。但要注意,這些乳茄果實都是含有龍葵鹼的,是有毒的,一定要避免誤食,一旦誤食會引起頭暈嘔吐。
1、播種繁殖技巧
栽種乳茄還是比較簡單的,它一般都是用播種的方法進行繁殖。
上面是乳茄的幼苗
在春暖後,溫度升高到18度以上,就可以開始播種繁殖,可以將它的種子清洗乾淨,用清水浸泡12~24個小時,可以每隔幾個小時換水一次,種子浸泡一天之後,就可以放在通風處晾乾。
之後就可以將種子撒在沙質土中,種子均勻撒在土面上,覆蓋一層半釐米厚的細沙,再澆水溼潤,保持盆土微溼潤。
乳茄播種的溫度是在20~25度最佳,大概10~15天左右,它的小芽就會持續不斷冒出來,幼苗剛長出來時不要暴曬,要給比較柔和的散射光,等它的葉子不斷長大,整個植株長得比較健壯了,就可以移栽到大花盆,或直接地栽養護。
2、土壤選擇
乳茄可以直接種在院子裡,它對土壤並不挑剔,但是需要良好的排水性,可以用普通的菜園土,混合一些粗沙,就可以將它種得很好了。
如果是盆栽養護,一定要用較大、較深的花盆才能種好,它對土壤雖然沒太大要求,但起碼要保證排水良好,土壤要稍微深厚一點,畢竟是可以長成小灌木的。
3、多給光照
後期養護乳茄的環境要有充足的光照,最好是全日照,每天有8小時以上的直射光,對它的生長就比較有利,它是在春末的時候開花的,開花後很容易授粉成功,在秋冬季節它的果實就會自然成熟。
如果將乳茄養在光照不足的地方,它就不開花,且植株會徒長,枝葉之間的間隙不斷拉大,也容易導致黃葉和掉葉的情況。
4、避免受凍
另外,乳茄喜歡溫暖的環境,害怕寒冷,只要有霜凍它就會枯萎。最佳的生長溫度是在20~30度之間,夏天溫度超過35度以上,它的生長就會減緩,溫度低於5度以下,就有凍傷的風險。
5、防止病菌滋生
栽種乳茄的環境通風透光性一定要好,如果底部長了過多的枝葉,或有黃葉、枯葉要及時清理,否則容易感染病毒性的病害,要注意定期噴灑廣譜性的殺菌藥,預防病害滋生。特別是在雨水季節到來之前,定期噴灑就可以杜絕病害。
6、澆水和施肥注意
乳茄比較喜歡水分,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養護,基本就是看到表層土幹了,就可以及時澆水。
在陰雨天氣則可以延後澆水,還要注意定期補充薄肥,一般是每隔2~3周補充一次。在植株生長前期,主要就是給氮肥含量較多的肥料,就比如尿素,等到了它開花結果的階段,包括花芽準備萌發,花苞還沒打開之前,以及孕育果實期間,就要多補充一些磷鉀肥。
小貼士:
現在我們在花市上看到的乳茄,都是一些帶果實的枝條,切割下來後堆疊起來的,它的果實觀賞期特別久,擺放在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可以持續觀賞半年,它的果實看起來是金黃色的,看著喜慶,就特別受歡迎,很多人每年都會買一些擺放在家裡觀賞。
現在也有一些人會將帶果的乳茄枝條用於插花,就變成了花瓶裡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