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在我國的東南各省水域,生活有這樣一種小型的原生魚,我們可別小瞧它,它們雖然長相比較醜陋、性格較兇,但是人家的外號可真不少,可謂俗名多多。
它們一般的俗稱有:
趴地虎、呆子魚、土憨巴、沙光魚、沙烏鱧、木頭魚、老頭魚、沙裡趴、虎頭鯊等等稱謂,之所以這種小型魚會有如此多的名號,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長相既像黑魚,又像蝦虎魚,所以說和這些魚的很多俗稱同名了。
這種小型原生魚的學名就是沙塘鱧。
腦袋像黑魚、體型像蝦虎,可以隨著環境變換體色
沙塘鱧的分類為塘鱧科、沙塘鱧屬。
它們的腦袋上的斑紋、色澤以及頭型,乍一看起來,和我們平常所見的黑魚的腦袋有點類似,頭大而闊、身體較為粗壯,而且還有一個大嘴巴,一看就是嘴大吃四方的貨色。
而它整體的體型和習性,以及繁殖方式,都和我們所說的蝦虎魚有些類似,只是整體看起來,它們要比蝦虎魚粗壯的多,一般的體色皆為黑褐色、腹部有點淡黃,體側有不規則的一些黑色斑紋,各個魚鰭有淡黃色和黑色相間的條紋。
並且它們還可以隨著環境的改變,而不斷的變換體色,也會有黃化品種,並且市面上的沙塘鱧也不止一種。
分布範圍較廣,對於水溫、水質適應能力強
沙塘鱧,廣泛分布於我國的東南各省水域,它們對於水質的要求不是十分嚴格,中性水質、或者弱酸弱鹼水質,都可以很好的飼養,同時它們對於水溫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十來度的水溫就可以生長的很好,不低於五六度,就沒有什麼大問題。
沙塘鱧的個體不大,由我國原生品種和他國引入兩個分類,一般國內原生個體,體長不會超過20釐米,而國外的入侵品種,最大個體可以達到一斤的重量,體長可以達到三十釐米以上,對於諸多吃貨來說,如果在野外釣到這種大個體的沙塘鱧,就比較有口福了。
沙塘鱧喜歡生活在河溝、池塘或者湖泊的近岸處,適宜水草較多的環境,它們一般在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遊動,屬於低棲魚類,極為喜歡伏擊獵物。
因為它們的遊泳能力並不是很強,所以練就了一身伏擊致敵的本領,以水體中的小蝦、小魚為主要獵食對象,屬於肉食性魚類,有一定的夜行性。
有魚友給我發來的視頻,在他的原生魚缸裡,沙塘鱧可以把蝦虎魚輕易給合體的。
因此它們的習性比較兇悍,我們在混養時要注意選擇和搭配個體的大小,因為像小麥穗、鰟鮍、蝦虎之類的這些小型原生魚,它們的嘴巴都沒有沙塘鱧的那麼大,這就是它們的弱勢。
同時,據某些釣友反應,即使把沙塘鱧釣出水面以後,它們還可能會對釣友進行攻擊,那是可以輕易咬破手指的,所以我們在撈取時一定要小心,要不然它們也不會有虎頭鯊這個外號了,名字都不是白叫的。
其實呢,即使是小小的蝦虎魚,也不是什麼善茬,它們也是純肉食性的原生魚,也會攝食小魚,而且會主動攻擊。
更別說嘴巴比它們大上一圈的沙塘鱧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有的資料顯示,說是沙塘鱧的性格很溫順,難道說我們飼養的假魚嗎?
但凡有點養魚知識的魚友,一看到它們的口裂,瞬間就明白了它們的習性,還有它們的樣子,讓我想起了生活在海裡的安康魚,它倆可以稱兄道弟了,沙塘鱧有點像縮小版的安康魚,只是沒有頭燈罷了。
沙塘鱧的繁殖習性和蝦虎魚類似,也有護幼性
沙塘鱧生長到一年齡,就能達到性成熟呢,每年的四到六月為它們的產卵季節,產卵地多數選擇為背風、靜止、隱蔽性很強的水域底層。
沙塘鱧的雄魚,會在晴朗的夜間或者中午時分,事先選擇好自己的繁殖場所,比如岸邊的石洞縫隙或者瓦罐、瓦片、貝殼之類的物件作為孵卵物,而且它們還會發出咕咕的叫聲,用來引誘雌魚入巢,這個功能相當厲害。
和部分蝦虎魚的繁殖方式比較類似,沙塘鱧的多數魚卵一般是整齊的排列在洞穴內的所謂天棚上,雌魚產卵結束後就會離去,留下雄魚獨自看護魚卵,直到小魚順利孵化。
由於沙塘鱧獨特的長相和個性,因此受到了更多飼養原生魚友的喜愛,再者這個東西還是比較皮實的,又有一定的兇悍性,也算是一種小型猛魚了、小型合體帝。
最為關鍵的問題,沙塘鱧好吃啊,我們國人千萬可別忘了吃
值此國慶、中秋之際,養魚老道真誠祝福各位魚友及家人:
國慶節快樂,中秋節快樂!闔家團圓,吉祥如意!
當然了,只要提到節日二字,我們首先想到的或者說最終想到的,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字,那就是吃。
隨著我們國人的飲食觀念逐步由質量型向營養型轉變,以前不為我們看重的沙塘鱧,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再者由於隨意的捕撈和水質汙染,沙塘鱧的原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野外數量劇減,從而在前些年,沙塘鱧的市場價格突然開始節節攀升,並且供不應求。
不過目前也有很多專業的沙塘鱧人工養殖場,它們的價格已經開始有所回落了,我們吃起來可就更便宜了。
沙塘鱧肉多、少刺、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所含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和其他微量元素,具有滋補、益筋骨、益腸胃、治水氣、痔瘡等功效,為江南五大春菜名鮮之一。
因此來說,這個小東西也是一種,既可以飼養觀賞、又可以隨時搬上餐桌的國產原生魚。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