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清道夫這種所謂的觀賞魚,到底如何?
一直以來就是很多魚友不斷爭議的話題,有的說它吸魚、骯髒、相貌醜陋、攝食魚卵、又在野外泛濫,而且還不容易死,趕不盡殺不絕,被人們視為公敵……
但同時我們也會發現,清道夫在很多魚友的魚缸裡、還有觀賞魚市場上,依然佔有一席之地,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否則早就被取締了,因為清道夫魚確實有其除藻的功效,而且效果顯著。
至於說吸魚的問題,未必只有清道夫這一種,很多觀賞魚如果我們混養不當,也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為什麼今天要寫這篇文章?就是因為有太多的新魚友,整天總想在魚缸裡混養這個、混養那個的,其實老魚友一看,就知道根本不行,有些品種混養在一起一定會打的天翻地覆,想也別想。
金苔鼠、反遊貓,都是吸魚的高手,很多遊速緩慢的觀賞魚不適合和它們混養
大多數的底棲魚類,只要是嘴巴帶吸盤的,類似於清道夫嘴型的,都有吸魚的可能,比如說很多魚友認為除了清道夫以外,青苔鼠、金苔鼠的除藻功效也很好,其實它們也會吸魚,而且吸魚的能力不次於清道夫。
清道夫之所以吸魚,主要並不是嘴賤,而是因為沒有食物來源,個別魚只確實有嘴賤的成分,但是不多,而青苔鼠之類的,比起清道夫要敏捷的多,它們吸魚的本領其實要大於清道夫的,而且一旦投入魚缸,極難捕捉,這一點我們要小心,尤其是把一些目標明確、個體較大、而又行動遲緩的金魚或者錦鯉,和它們混養在一起。
反遊貓這個東西也是個垃圾貨,不但吸魚的本領很強,搶食的速度也是一流,而且還是個大胃王,在混養時我們應該注意。
把金魚和錦鯉混養在一起,倒黴的一定是金魚,可能頭瘤被啃、可能眼睛沒了、魚鰭殘缺
很多新魚友在購買觀賞魚的時候,尤其是冷水魚,根本分不清金魚、錦鯉和草金魚,經常會把這三種觀賞魚胡亂混養,特別是把金魚和錦鯉混養,這是極其錯誤的行為。
錦鯉的個體大、身形敏捷、遊速比較快,而且嘴巴也大、食性較雜,甚至於可以直接吞食小魚,我們把這樣的東西和優哉遊哉的金魚混養在一起,倒黴的一定是金魚無疑。
如果說,錦鯉和草金魚混養在一起,或許有可能不發生什麼問題,但是金魚和錦鯉混養,不發生受傷情況的金魚,則是很少見的,大部分會被錦鯉啃咬眼睛、頭瘤和魚鰭。
包括了蝴蝶鯉也是一樣的德行,雖然它們的魚鰭較長、身形較短,但是依然改不了錦鯉的習性,見到主人依然會極其興奮、搶食也很迅猛,由於近幾年蝴蝶鯉的流行,很多魚友都會飼養,然後也把它們和金魚混養,那麼,是沒有金魚什麼好果子吃的。
而且蝴蝶鯉並不適合與普通的錦鯉混養,有可能也會受到一定的傷害。
最容易爆缸的迷你鸚鵡魚,儘量不要和其他長鰭類小型熱帶魚混養,金魚也不行的
由於迷你鸚鵡魚極其皮實、繁殖能力強悍,很多的新魚友非常喜歡飼養它們,然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能不能和斑馬混養、孔雀魚混養、燈科魚混養、小雜鯛混養……
這類的問題太多太多了,我還是那句話,如果想要飼養,就老老實實飼養一種即可,單獨飼養迷你鸚鵡魚,儘量不要把它們和其他任何的觀賞魚混養,皮糙肉厚的低棲魚類,小鼠魚之類的除外。
迷你鸚鵡魚屬於那種欺軟怕硬的主,和小雜鯛、虎皮魚、紅十字之類的嘴巴更賤的混養吧,迷你鸚鵡魚並不會佔到上風,甚至於可能會被攻擊致死。
和鬥魚、孔雀魚、比較小的燈科魚混養吧,成年後的迷你鸚鵡魚攻擊力、領地意識太強,可以直接把它們給咬死,因此來說,儘量不要把迷你鸚鵡魚和一些小型魚混養。
當然也會有一些例外,比如說幼魚期、或者和它們體型相當、但是比較溫順、同樣動作敏捷的品種,但是如果我們想要繁殖,還是單養為佳。
小雜鯛的品種其實很多,不要一不小心把此類魚買回家,隨便扔到小型觀賞魚的缸裡
一提起小雜鯛,很多老魚友都會明白,按理說在魚店裡,大部分都是一缸雜鯛五六個品種混養在一個魚缸裡售賣的,我們也很容易辨認,不過有些時候,由於貨源短缺或者挑選剩餘,可能只會剩下來純白色的或者藍色的小雜鯛,比如非洲鳳凰、非洲王子之類的吧。
很多新魚友一看,這個小魚確實漂亮,買上一條回家就行,直接就扔到了小型觀賞魚或者燈科魚的魚缸裡,然後的結果就是,這一條魚可以幹翻那一缸魚,把其他小型魚全部給咬死了。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朋友送的、野外釣的,什麼小羅飛、太陽魚、三湖慈鯛之類的,一條魚就可以毀掉一缸。
所以說,有些觀賞魚不是隨便看好了就去購買的,一定要提前問清楚,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小十間、小羅漢,別看它們小,長大了都是野獸
經常在魚店裡出現的比較兇悍的慈鯛品種,有小羅漢、十間魚、各類火口魚、德州豹、花老虎等,包括了尖嘴鸚鵡魚,它們都不是什麼善茬。
很多新魚友自以為它們還很小啊,小羅漢苗,扔到魚缸裡未必有個大肚子孔雀魚大,也不可能比麗麗魚、藍曼龍大,其實呢?
它們都是屬於性格極為兇悍的品種,有點類似於羅非的性格,包括了其他中型觀賞魚也照咬不誤,半大的羅漢和十間基本上可以輕鬆地幹掉鸚鵡魚、燕魚、七彩等,更別說那些雜七雜八的小魚。
我們會看到魚缸裡的其他魚,要麼是不斷減少,要麼是非死即傷,這都是它們的傑作,魚苗雖小,嘴巴大啊,包括了地圖魚的幼魚、小的招財貓、大嘴鯨、鴨嘴魚等等,它們在魚缸裡的破壞力絕對不亞於清道夫。
不要總去問別人,觀賞魚的混養問題牽扯因素太多,我們養魚連個名字、習性都不知道,那還有什麼意思呢?
養魚老道有個問題一直搞不懂,就是為什麼很多新魚友,經常連自己魚缸裡飼養的什麼品種都不知道,這怎麼可能把觀賞魚飼養好呢?
對於它們的名字都一無所知,更別說習性了,或者是即使我們知道了,還非要去胡亂混養,好像就是要在我這裡得到一個和其他魚友不同的肯定性答案。
對不起,類似上述的這些觀賞魚,大多數都不適合混養,都有造成死魚的可能性,除非是我們的魚缸水體很大,有一定躲避物、或者是觀賞魚本身又可以勢均力敵,否則,想也別想,還是洗洗睡吧。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