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在科學上是否物有所值?|袁嵐峰

2020-11-26 騰訊網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我們應該及早考慮中國空間站的科學價值,多想想在裡面能做些什麼實驗,而不是等到發上去以後再想辦法去填空。

最近,我看到了 「科研圈」的一篇文章《國際空間站20年花掉超千億美金,一些人開始覺得它「沒啥用」了》。裡面討論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空間站在科學上是否物有所值?

文章摘錄如下:

空間站的組裝開始於1998年,要求美國派遣30艘太空飛船,俄羅斯發射40多座火箭,將組件和模塊送入空間站,到了2011年,空間站正式完工。多年來太空人們都忙著建造空間站,直到最近幾年,他們才能夠集中展開嚴謹的科學研究,包括和地球上數千名科學家一起合作進行3000多項實驗。

建造國際空間站的最終費用超過了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00億元)。每年用於空間站維護和服務性飛行的成本更是飆升至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8億元)。美國支付了其中大部分款項。問題來了:如此巨額的支出,真的值得嗎?

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Birkbeck, Universtiy of London)的行星科學專家伊恩·克勞福德(Ian Crawford)教授認為值得:「空間站是一個高水平國際合作的典範,誕生於全世界急切需要能夠凝聚人類和國家的活動之際。並且,學會如何在太空中生活工作讓我們處於有利形勢,因為我們準備重返月球,可能還會送人類上火星。」

然而,其他科學家的觀點則不盡相同。「你沒法證明,花費巨額數目用來建造國際空間站合情合理。」英國皇家學會天文學家馬丁·裡斯爵士(Sir Martin Rees)說,「首先,它的科學回報目前看來微不足道。我們對於長時間生活在太空中身體會有何種反應有了一些了解,我們在零重力條件下生長了一些晶體,但這絕不能和給空間站投入的上百億美元相提並論。事實上,空間站只會製造花邊新聞,比如廁所堵了,或者太空人飄在空中彈著吉他唱歌。」

從今年開始,中國將啟動空間站的建設,所以我們很快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我的一些看法是:中國現在建空間站總是有價值的,因為以前沒建過。不過當我們有經驗之後,要不要建個更大的,就值得認真考慮了。本文的反對意見也許是值得參考的,從來沒聽說空間站做出過什麼重要的科學發現。這也說明,我們應該及早考慮中國空間站的科學價值,多想想在裡面能做些什麼實驗,而不是等到發上去以後再想辦法去填空。

對空間站的科學研究,大家有什麼建議?

擴展閱讀:

2025年匯率GDP超美路線圖 | 袁嵐峰

數學海溝,你下潛到了哪個深度?| 袁嵐峰

從學習蘇聯到追趕美國,中國科技的進步,離不開這些人 | 袁嵐峰

讓中央集體學習的量子科技究竟是啥?這個科普我已經做了五年(三)量子糾纏 | 袁嵐峰

量子保密通信手機怎麼樣?這個是李逵,不是李鬼 | 袁嵐峰

背景簡介: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科技袁人」節目主講人,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常務理事,入選「典贊·2018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責任編輯楊娜

相關焦點

  • 在科學上,根本沒有爭議 | 袁嵐峰
    2020年10月7日,美國白宮量子協調辦公室發布了《國家量子信息科學戰略投入的量子前沿報告》(美國白宮發布量子前沿報告,量子工程學科將建立)。報告說,美國已將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保持領導地位,作為確保美國長期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的關鍵優先事項。
  • YOCSEF合肥技術論壇:知識圖譜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10月10號,YOCSEF合肥技術論壇成功在線召開,本次主題圍繞知識圖譜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展開。知識圖譜是近年來的研究和應用熱點,已經進入其蓬勃發展的階段,並且逐步輻射眾多行業。但是知識圖譜成本高昂,能否獲得相對應的增益,達到物有所值的目的仍舊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 袁嵐峰對話諾獎得主安德烈·蓋姆(上)
    袁嵐峰:首先請讓我簡單介紹下我自己,我叫袁嵐峰,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STC。安德烈·蓋姆:主攻化學?袁嵐峰:是的是的。袁嵐峰:人們一般談的是石墨烯的用途,例如它可以用作導電材料或者超硬材料,但實際上,它在科學上基礎的重要之處在於,它是二維材料。我們從沒意識到二維物質的存在,這真是神奇。那麼,關於石墨烯和碳基半導體的未來。例如,中國一些團隊在今年五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論文,他們第一次製備了性能超越矽電晶體的碳納米管電晶體,請問您覺得碳基半導體的前景如何?
  • 祝賀中國數學家孫崧獲得最新的(2021年)科學突破新視野獎! | 袁嵐峰
    中國數學家孫崧獲得最新的(2021年)科學突破新視野獎!
  • 物有所值定量評價方法及流程分析
    物有所值為量化合作優勢提供了一種技術衡量手段,讓政府和社會資本互動結合的綜合優勢瞭然深刻;物有所值為各參與主體的行為路徑提供了一種可預測、可分析、可對比、可改進的分析框架,讓各方更好辨識PPP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發展環境,為制定最佳行動策略提供依據;物有所值為研究PPP模式下的交易成本提供了一種思考方式和約束模式,以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方法將傳統模式中隱藏的成本曝光於公眾,將契約精神與績效評價以更深邃的方式成為各方行動的指向標
  • 火龍出水、流體力學與獨山縣 | 袁嵐峰
    如果我們一提到投資科學就覺得浪費,一毛不拔,卻願意在獨山縣400億這樣莫名其妙的地方一擲千金,後世的人會怎樣看待我們呢?最近,我的朋友、著名科普作家魯超寫了一篇文章《中國古代火箭究竟有多牛?》,介紹了中國古代的火器。其中最有趣的是「火龍出水」,它是一種多級火箭。聽這名字好像是從水下發射的,就像現在的潛射飛彈,其實並不是。它是從水面上三四尺的高度發射的。
  • 天才神童袁嵐峰,現因簡單科普上熱搜,回應:科普和科研一樣重要
    楊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一個14歲就上中科大,23歲博士畢業的「少年天才」,現在在做「簡單科普」的工作。或許連袁嵐峰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會以這樣的問題出現在知乎熱議的討論中。
  • 火龍出水、流體力學與獨山縣 | 袁嵐峰
    如果一個發明家不懂現代科學,那麼他再怎麼改進火龍出水,也不可能讓它趕上飛彈。《三體》中地球的粒子物理學被智子鎖死後,就是這種狀況。如果我們一提到投資科學就覺得浪費,一毛不拔,卻願意把錢花在獨山縣400億這樣莫名其妙的地方(美國想用1000億遏制中國科技發展?我反而很支持 | 袁嵐峰),後世的人會怎樣看待我們呢?
  • | 袁嵐峰
    希望更多的女性朋友們投身科學,為科學做出更大的貢獻!近年來,諾貝爾獎網站給每位獲獎者的圖像都是一幅畫像,而不是照片。於是乎,我遇到了一個意外。剛剛發現,2020年10月6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第三位科學家Andrea Ghez是女的。
  • 衝出太陽系的第一步 | 袁嵐峰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可控核聚變關係到人類是否能實現星際航行、逃離被太陽吞噬的命運。值得一提的是,ITER的第一個重大部件安裝,就是由中國主導的(科技日報:ITER又有新進展 地球上種的「太陽」已「發芽」)。
  •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中國科學家有重要發現 | 袁嵐峰
    實際上,我們現在還不清楚,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是地球自發產生的,還是從外星來的?如果是地球自發產生的,那麼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條件下?最近中國科學家有一個大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開生命起源之謎:在海底的熱液中,觀測到了超臨界(supercritical)二氧化碳(生命起源是否和超臨界二氧化碳有關?)。這在頭條熱榜上,也引起了很多關注。
  • 其實放射性就在水裡 | 袁嵐峰
    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老師關於日本把福島廢水排到大海,我作為一個不懂科學的老百姓想問一下,為啥日本不把水接入容器,再讓水自己蒸發,剩下的核廢料體積不就會小很多?再集中處理不就得了,為啥非要直接排向大海?
  • 天問:火星與人類的未來 | 袁嵐峰
    不過,《火星救援》也不是所有的情節都符合科學。例如開頭的火星風暴,能把火箭都吹倒,就是一個不會出現的場景。前面我們說了,火星大氣的密度不到地球的1%。所以雖然火星上的平均風速比地球高好幾倍,但風暴的破壞力遠不如地球。這就好比地球上的風速比水流的速度高得多,但狂風的破壞力遠小於洪水。所以你如果要問,為什麼馬特·達蒙的同伴都跑了,把他撂在火星上?
  • 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刷屏,袁嵐峰為你解讀原理
    2019年潘建偉和陸朝陽等人關於用玻色子取樣尋求實現量子霸權的文章 七,量子計算機在某個問題上超越現有的最強的經典計算機,被稱為「量子優越性
  • | 袁嵐峰
    在「十三五規劃」和國家主席新年賀詞等中央文件中,多次把量子通信作為中國標誌性的科學成果。量子網際網路是量子通信網絡的最新稱呼。雖然量子通信在媒體上的曝光度已經不低,不過由於這個學科本身的門檻很高,需要以量子力學和密碼學作為基礎,所以大多數人可能還是不明白量子網際網路是幹什麼的。更糟糕的是,有許多錯誤的說法在網絡上流傳,許多人看了以後被攪得更糊塗了。
  • 評論:美國宣布量子網際網路國家戰略藍圖 | 袁嵐峰
    大多數人可能看不懂其中的科學術語,不過換一個角度講,就可以明白這是個什麼事了。美國是想在量子通信領域趕超中國。近年來,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世界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世界第一條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可以說,中國在這個領域是世界領先的,這是少有的中國處於領跑而不是並跑的科學領域之一。
  • |袁嵐峰
    在科學上,對量子糾纏的正確說法是什麼?它是一個非定域的效應,所以用作用粒子的語言來描述它根本就不對? 專家朋友A:對,哥本哈根學派或者說傳統學派是這麼認為的。當然也有不同的說法,但無論說法如何,實驗結果統一。量子力學是不是一定百分之百正確,這個不一定,但是在我們這個能標範圍就是對的,也沒看誰因為牛頓力學在高速運動的情況下不對就不用起重機了吧?
  • 于敏與氫彈(四)壯志已酬 | 袁嵐峰
    讀者們可下載訊飛有聲APP,聽公眾號,查找「風雲之聲」,即可在線收聽~前兩篇請參見:于敏與氫彈(一)氫彈的科學原理 | 袁嵐峰于敏與氫彈(二)氫彈的科學原理 | 袁嵐峰 在上一期中,我們介紹了何祚庥和于敏等人的氫彈預研工作
  • | 袁嵐峰
    在上一期節目(文章見理解黎曼猜想(一)背景 | 袁嵐峰,視頻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4580488)中,我們首先介紹了黎曼猜想的背景,即質數分布問題。因為在數學上,lnx具有許多很好的性質,處理起來比lgx方便得多。其實在數學中,自然對數才是「常用」的,比所謂「常用對數」常用得多。
  • 袁嵐峰講解量子計算
    針對這些疑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袁嵐峰在西瓜視頻上專門製作了一期科普視頻,講解量子科技領域的專業知識。袁嵐峰視頻截圖在視頻中,袁嵐峰首先講解了量子計算機的優勢。不同於傳統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單元是量子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