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還沒有到訪過斯裡蘭卡的朋友,想必早就聽說過錫蘭紅茶,或是在國內就已經喝過某頓牌的,其原材料就是產自斯裡蘭卡,所以去蘭卡旅行,最不能缺少的一個景點,就是去茶廠探個究竟。
從康提到努沃勒埃利耶的路上有很多茶園,不少都開放給遊客參觀和品嘗,其中對國人來說最著名的就是BlueField和Mackwoods(現已更換老闆並且改名),兩家茶廠都有著上百年的歷史,每天早上一開門便對遊客開放。
抵達工廠停車之後,茶廠的工作人員就會很熱情的來迎接,並且詢問是否要參觀製作紅茶的工廠,因為也有遊客來只是為了品茶、買茶。如果需要嚮導帶領,一般只需等幾分鐘,就會有人帶你上工廠二樓,從最開始的「萎凋」步驟開始看起。
所謂萎凋,是紅茶製作的第一道工序,鮮葉經過一段時間失水,讓硬脆的梗葉轉變為萎蔫凋謝的過程。二樓的萎凋車間,至少有一千多平,大批量的鮮葉放置在烘乾槽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枯萎,大約將會失去60%左右的水分。
在萎凋的過程中,鮮葉的青草味會消失,而茶的香味會慢慢散發出來,因而看似簡單的枯萎階段,也是形成紅茶香氣的重要一步。因為每個烘乾槽放置的茶葉時間不同,所以走近後,茶的清香味也確實略有區別。
採茶女的工作看似悠閒,但其工作量是很大的,如果跟隨她們去山坡採茶並拍照,請記得給予50盧比(約2塊錢)的小費以表示感謝,而且她們也會教你什麼樣子的鮮葉可採。
第二步——揉捻 ,萎凋後的茶葉在揉捻過程中成形並且進一步增強其色澤和香味,經過篩選將茶葉分級,上圖為分級結束後分別將茶葉投入1號和2號茶缸。
下樓進入工廠的發酵、烘乾車間,發酵顧名思義,是紅茶製作的重要階段,在整個過程中,最直白的體現就是葉子由綠色變成紅色,原因就在於剛才說到的第二步,在揉捻過程中,細胞被破壞,內部的多酚類物質與氧化酶充分接觸,發生氧化反應後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得到了紅茶的色與味。
最後一步為乾燥,這個比較好理解,高溫烘焙發酵好的茶葉,使其迅速蒸發多餘的水分,並且用高溫抑制酶的活性,停止繼續發酵,繼而進行最後的包裝環節。
參觀完畢後,工廠門口會有成品展示區,最簡單的分類就是茶粉和茶葉,再往細裡分,就是一般遊記中介紹的OP、BOP、FOP等(全程分別為:Orange Pekoe、Broken Orange Pekoe、Flowery Orange Pekoe)等,最高級別為SFTGFOP(Super Fine Tippy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即為經過精細地揉捻精製而成的高品質茶葉。
工廠的另一撞藍色二層小樓為品茶、購茶區,茶廠早上8點開門,烘焙出的第一爐甜點一般在9點左右,所以早上即便是不吃飯,參觀完茶廠後,來此喝杯紅茶就一塊當地特有的cake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第一杯紅茶是免費的,會搭配奶或糖塊,一般會採用中檔的FOP級茶葉衝泡,續杯則需另外收費。
巧克力味甜點配花生酥,偌大的盤子只盛放一兩塊糕點,或許茶廠主人是想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到訪的客人,不要著急,慢慢享受紅茶,品味悠閒的時光。
椰香蛋糕,質地鬆軟,送到嘴邊即可聞到椰汁的香味,略微有點甜,剛好喝一杯剛剛泡好的紅茶解膩,甜點配紅茶,實在是完美的搭配
品茶結束後,旁邊就是購物商店,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心理價位,挑選不同等級的紅茶,大致可以分為五大等級,下兩級為茶粉,上三級為茶葉,一般來說中間檔次的茶葉最暢銷。
倘若不著急趕路,去茶廠後面的山坡上,跟著採茶女學習如何採茶,也是一門學問,滿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可是你能分清何種的鮮葉可採,什麼樣的又不允許採摘呢?
高海拔的山區清晨露水較多,一片片剛剛冒出的新芽晶瑩剔透,走在茶海,陣陣茶香撲鼻而來,遠方的山,山腳下大片的茶樹,茶樹旁忙碌勞作的採茶女,猶如一副完美的畫卷,使得遊客都不捨得驚擾了這裡的一草一木。
blue field茶廠繼續驅車約10分鐘就是前大名鼎鼎的Mackwoods,不過現已更換老闆並改名,所謂真正的山路十八彎,在這裡才能真正的體現出來,從地圖上看此段山路仿佛是凌亂的麻花,所謂世上瑰麗之境,常在於險遠,此路倒稱不上險遠,暈車恐怕很多驢友都是逃不掉的。
【小貼士】
1.茶廠距離最近的城市康提約1個半小時車程,由於山路十八彎,暈車的同學請務必帶好暈車藥和塑膠袋;距離努沃勒埃利耶約2小時。2.從康提包車前往來回約半天時間,包車費用在45-60美金,茶廠參觀免費。3.品茶區域,紅茶續杯,除了最高級別,一般都是80盧比一杯(約合不到4元)。4.甜點的價格比紅茶要略貴一些,稍微大一點的150盧比左右,稍小的為80-120盧比。(圖/文 微信、微博@背包客李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