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和量子力學的不兼容性:從粒子物理中出來的弦論能否將其統一

2020-12-03 無名狂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引力和量子力學不兼容也有數學上的一些原因,其中最嚴重的是引力的不可重整性(nonrenormalizability)。當用量子力學描述力的時候,我們的計算結果通常會包括一些無窮項。舉例來說,當利用量子力學來計算兩個帶電粒子之間的作用力時,我們需要把兩個粒子在所有可能位置的力的分量都加起來。有些情況下粒子間距非常非常小,於是它們之間的力就相當相當大。把所有可能的位置的力都疊加起來會產生一個無窮大的結果。

電場力的這種不合理結果可以用一種數學手段解決,那就叫做重整化(renormalization)。這一手段消去了方程中導致無窮大的部分。也就是在一開始無窮項就從方程中被扣除了。於是人們就得到了一個合理的,可以由實驗驗證的結果。但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中,重整化卻不起作用。因為原始方程中找不到一個能被扣除的無窮項,沒東西可以消除。

於是量子引力的計算結果還是無窮大的。顯然方程中有些東西是錯的。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他們嘗試過修改愛因斯坦的方程(讓它們看起來更加可重整化);改變量子力學(讓它們不再以粒子為基礎);改變我們對時空本性的理解(讓它們變得不那麼連續)。在這本書裡大致介紹了這些方法,或詳細地說明其中任何一種都是不可能的。它們都是非常複雜的理論,而且都還在不斷完善中。

但我覺得我有必要提及一些理論——弦論(String Theory)和圈量子引力論(Loop Quantum Gravity)。它們都是無比大膽且雄心勃勃的嘗試,都想建立引力的量子理論。如果它們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希望物理學家們可以利用這些理論來描述黑洞的核心正發生著什麼。但是兩個理論之間差異巨大。它們關注引力量子理論問題的不同方面,兩者表述技術和概念難點上也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

弦論是從粒子物理中孕育的。它的基本思想是,物質的基本單元並不是一個個點狀粒子,而是一根根很小的一維弦。這是一個十分激進的想法,人們從中得到了很多有趣的數學工具和物理結論。實際上,很多物理學家都把它當成找到量子引力理論的希望。假設中弦的尺度非常小,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我們眼中弦們和點狀粒子沒什麼兩樣。但當我們試圖量子化它們的時候,弦的本質導致了不一樣的結果。弦遵守的方程在某些方面和愛因斯坦理論中引力遵守的方程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引力似乎可以包含於弦論中。但弦論也有一些弊端。為了滿足它方程之間的一致性,我們在描述宇宙時要給空間增加6個到22個額外的維度。

弦論物理學家們認為這些額外的維度通常緊緊地捲曲在一起,所以我們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看見它們。但為了讓理論自洽(自圓其說)它們必須存在。有趣的是,這些微小的額外維度的存在使引力可能在小尺度下表現得完全不同於大尺度下。 圈量子引力論常被認為是弦論的主要競爭對手。它源自這樣的想法:時空在非常小的尺度下是顆粒狀結構的。也就是說,時間和空間並不是我們以為那種光滑連續變量。相反地,時空是粗粒化的。那量子理論就可以應用在組成這種新結構的圈上。

這同樣是非常激進的想法,它被很多廣義相對論的狂熱粉絲所青睞,因為它強調時空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對象——而不是一個舞臺背景。但圈量子引力論還尚待完善。目前人們還不知道這種理論或者弦論,或者其他沒有提到的理論中哪一個是對自然的正確描述。在我們為這辯論的結果下賭注之前,還有相當多的研究要做。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百年矛盾!超弦理論能否使其化幹戈為玉帛?
    可以說,量子力學中的高速運動粒子的時間膨脹值可以引入狹義相對論加以修正。其實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是沒有矛盾的,其矛盾體現在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由於用更本質的思維勾畫了引力而使相對論的名聲鵲起。其認為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的體現,引力通過場作用於物質。
  • 粒子、量子、引力、弦,怎麼回事?
    粒子、量子、引力、超弦,都是怎麼回事?說到高能粒子對撞擊,說到了標準模型都被驗證的差不多了,還有什麼搞頭呢?楊振寧說了,高能物理對撞機已經過氣了,需要研究別的了。那麼大概是個什麼回事呢?量子物理與高能物理啥關係?愛因斯坦與這些有關係嗎?相對論難道不需要對撞擊嗎?楊老說的數學之美要幹什麼呢?
  • 統一與自洽,無勞無功?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未來在哪?
    但是即便如此,這種理論是一種不完美的存在,介於經典引力與量子場兩種理論之間,這是令人不滿意的(也許從哲學上講)。可誰又知道呢?或許有一天,通過一些聰明的觀測或實驗,我們能發現量子引力的機制,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才有了實際意義。或相反的,也許這兩種理論的統一可能導致新的應用,甚至可能導致新的工程類型。
  • 弦論
    弦論除了可以解釋強作用力,也能消除點粒子的無窮大問題。由於粒子的相互作用可以用費曼圖描述,然而粒子的相互作用點卻等同於奇點,換句話說,它會引起無窮大的問題。雖然量子場論中的重整化理論可以解決無窮大,然而在量子的微觀尺度,卻是充滿隨機的量子漲落,結構層次的改變將使得重整化無法適用。
  • 圈量子重力論是什麼?弦論與它又有什麼區別?
    該觀點與經典物理理論,即非物理理論相符合。在量子物理學中,事物是可量化的,即它們由離散的不可分割的單元組成。因此,在量子世界中,沒有人能夠簡單地將每個能量單位進一步劃分,或者將每個長度分割。在物理學中,處於所有基本力統一的框架內的理論很可能是量子理論。該理論仍然需要描述空間,這引起了一個問題:是否有可能空間本身也是「粒狀」的?是的,圈量子重力論由此孕育而生。甚至時間也會產生微小的量子躍遷。
  • 物理學的不歸路:弦論已經倒掉
    這道巨大的不可逾越的溝壑,就是引力和量子力學的統一。煙花為了補足引力和量子力學的漏洞,1984年,科學家先後提出閉合、 有向、絕緣的;絕緣的、開弦閉弦的;開 I 型弦的端點帶有電荷的;雜交 SO(32) 和 E8×E8 弦是閉合、 有向, 超導電性的五種超弦理論
  • 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 此前量子場論的建立,使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成功統一。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首先,看一下這張圖的大概結構:左上部是有關量子力學的基礎,然後往下是關於從量子現象到量子技術,中心部關於量子理論,下部和右邊是有關量子的學科和領域。
  • 愛因斯坦尚未統一電磁力,量子力學就橫空出世了
    量子力學誕生愛因斯坦最初的統一之夢尚且只局限在統一引力與電磁力,然而這兩種力尚未完成統一,物理史上一場更加翻天覆地的新理論誕生了,它就是量子力學。無論是相對論還是電磁理論,都無法解釋原子裡面各種微觀粒子的運動。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量子力學誕生了。
  • 誰來終結「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對抗?讓弦論來試一試
    同時我們也在逐漸地了解微觀世界,敲開原子跑出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內的中子和質子可以繼續敲開,會跑出不一樣的夸克。這些基本粒子都是量子力學在研究的,相對論是完全插不上手的。對於四大基本作用力:電磁力、強力、弱力、引力,其中前三種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被量子力學統一了,也就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既解釋了物質的基本組成,又要統一四大基本作用力(目前提出的引力子尚無法確定)。
  • 將引力與量子力學統一,連愛因斯坦都沒有...
    將引力與量子力學統一,連愛因斯坦都沒有做到  Frieza77 • 2018-08-21 11:25:55 來源:前瞻網
  • 什麼是量子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結合,未解之謎
    其他量子理論將空間視為測量粒子飛行多遠和多快的平坦背景,忽略粒子的空間曲率是可行的,因為重力遠比其他力弱得多,以至於當放大像電子一樣小的物體時,空間看起來是平坦的。重力和空間曲率的影響在行星和恆星等更縮小的級別上相對明顯。但是,當物理學家試圖計算電子周圍空間的曲率時,儘管可能很小,但在數學上卻不可能了。
  • 高能粒子對撞機有望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楊振寧忍痛放棄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出現後,我們進入到以量子、粒子為代表的微觀世界,發現它們跟原來的經典物理學大相逕庭,這是一個更為廣闊和宏大的科學疆域,微觀世界的很多物理理論跟宏觀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比如量子力學中的很多東西都是顛覆現有經典物理學的。不過有一點,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裡的很多理論雖然我們都在應用,卻從未知道其原理和成因,這也限制了我們進一步利用和發展這門高深的微觀科學。
  • 弦論簡評
    粗略地講, 這是由於用弦取代粒子起到了將 Feynman 圖中的相互作用頂點塗抹開的作用, 就如 [圖一] 所顯示的那樣。弦論還可以象導出引力那樣導出規範對稱性。 比如開弦的基態恰好就是規範場。超對稱除規範理論和引力外, 弦論還可以導出超對稱, 這是一種玻色子與費米子之間的對稱性。
  • 引力-物理,引力,薛丁格的貓,量子力學...
    」Pikovski和同事們的這一想法發表在6月15日的《自然·物理學》(Nature Physics)上,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數學論證的階段,但也有實驗物理學家對此深感興趣,希望用實驗來檢驗一下引力到底是不是量子疊加態坍縮的原因。
  •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相互矛盾,它們能調和統一嗎?
    我們可以將其分解,逐一進行分析探討。首先,讓我們討論量子力學。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因為它的研究對象是一些非常小的東西——在原子和亞原子水平物質和輻射。只有當科學家開始理解原子時,經典物理學才需要進行一點修正。因為當科學家觀察原子時,它們沒有像宇宙其他部分那樣。例如,電子不像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一樣繞著原子核運行——如果是這樣,它們就會進入原子核。
  • 【科技日報】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中國科學院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
  • 在JT引力中成功實現: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
    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想出一個方程式來統一宇宙微觀和宏觀的定律:即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現在我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新研究證明了這種統一在JT引力中能成功實現。在一維域的簡化玩具模型中,揭示了全息原理,即信息是如何存儲在另一個維度的邊界上。宇宙是如何開始的?研究最小事物的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研究的宏觀宇宙有什麼關係?
  • 量子+引力=?
    他們希望能將表面上看起來截然不同的現象統一在一起,也因此在理解和預言這個物理世界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試圖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的理論被稱為量子引力理論。它假設一切都是由微小的弦構成的,弦可以是開放的,也可以是閉合的,它們可以振動、拉伸、連接和分裂。弦的不同振動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粒子,比如電子、夸克等。另一個越來越受到關注的理論被稱為圈量子引力,它更關心的是時空本身的量子特性,而非存在於時空中的物質。在圈量子引力中,廣義相對論的光滑背景被賦予量子屬性的節點和連接所取代。
  • 量子 + 引力 = ?
    他們希望能將表面上看起來截然不同的現象統一在一起,也因此在理解和預言這個物理世界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19世紀60年代,麥克斯韋發現電力和磁力實際上只是電磁力的兩面。到了1967年,溫伯格進一步為我們展示了電磁力和弱力其實只是電弱力的不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