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下長江變樣了?中國耗時12年分三步,中國奇蹟無法複製

2020-10-13 鬍子街坊

在衛星下看大中國:毛烏素沙漠變綠洲、長江三峽世界最大水電站工程、羅布泊硫酸鉀生產基地、港珠澳大橋、全球最大單體全自動碼頭洋山港、北大荒中國糧食基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最近太空中傳來令人振奮的畫面,中國的夜間燈光數據正在穩步回升,夜裡從60萬米高空上俯瞰過去,幾大城市群一片璀璨。這意味著疫情逐步得到,人們懷揣著的,對正常生活的殷切期盼正在恢復。燦若星河的光亮背後,是中國在這場艱難的抗議之戰後,終於取得的來之不易的階段性勝利成果,這怎能不讓人歡欣鼓舞!

在實施改革開放的40多年裡,相比於前十年的淺嘗試探、摸著石頭過河,最近的30年才是我國開始自信飽滿地踏上騰飛之路,無論是我國的滄桑巨變,還是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這都是中國實力的最好見證!而事實證明,中國實力遠不止如此,中國耗時12年分三步改造長江,如今看來衛星下長江變樣了?中國奇蹟無法複製!

長江,是中國、亞洲第一和世界第三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完全在一國境內的河流。整個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裡,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8.8%,與黃河一起並稱為「母親河」。作為南部地區的「母親河」,長江一直以來都為中華兒女所歌頌,流域面積佔了中國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也養育中國大陸三分之一的人口。

據了解,早在多年前,中國在多種因素的推動下開始實行大規模的長江口水道治理工程,該工程總共分為三步計劃,從8.5米、10米最終拓展到12.5米。一期工程建成後,長江口將在現在12.5米深水主航道的基礎上再添一條長86公裡,水深6米、寬度600米至1000米的優質輔助航道,可滿足5000噸級船舶滿載根據潮水雙向通航,1萬噸至2萬噸級船舶根據潮水減載通航。

作為長江黃金水道通江達海的口門,長江口深水航道對長江航運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前美國治理密西西比河航道整治水深13.5米,用了足足160年的時間,而我們不過幾十年,就將底部寬度拓寬至350~400米,其中三峽大壩工程解決了長江泥沙堆積問題,堪稱是世界罕見的新景觀,同時還帶來巨大的航運效益和防洪效益。

如今,在衛星的視角下,我們清楚的可以看到長江入海口近30年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上海地區的變化,它作為長江入海口城市之一,三十幾年的時間內,城市面積及人口得到較大提升。另外,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上海不斷向東擴張,利用捕獲流出的沉積物來增大土地面積,對其今後的發展獲得更多有利條件。

看到長江地區如此驚人的變化,我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相關焦點

  • 衛星監控下,長江變樣了!中國耗時12年三步走,堪稱世界級巨作
    中國較為著名的兩條河流就是長江和黃河,黃河一直以其流沙量出名,而長江相對而言就平靜很多,但是其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長江總長達到了6300公裡,是亞洲第一長河,跨越了中國整整19個省市,所以中國如果可以充分發揮長江的地理優勢,那麼幾個省市的經濟都可以連接快速發展,美國宇航局的衛星曾檢測到的長江口30年來的變化,發現了讓世界都為之稱嘆的跨世紀工程。
  • 中國奇蹟| 高分、資源等衛星影像揭示中國精彩變化
    >從太空看過來中國大地上一個個人工奇蹟那麼震撼人心從太空看過來中國人民創造的一個個世界之最那麼瑰麗奪目從太空看過來70年一個個發展成就在2019新起點上更加激人奮進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格局不斷鞏固。
  • 中國耗時12年打造,全球「最低」高樓,如今成世界十大奇蹟建築
    一般來說,一個特色建築都是往高大的方向建造,這些年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建築增加最快的國家,其中200米以上的大樓,絕大部分都是中國建造的,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棟建築,正好相反,這是一棟全球「最低」的建築,但它卻比那些摩天大廈,更加受歡迎,並且被譽為世界十大建築奇蹟。
  • 北鬥衛星系統創造「中國速度」,「三步走」邁入全球時代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北鬥系統啟動研製,按「三步走」發展戰略,先有源後無源,先區域後全球,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道路。為此,陳芳允院士創造性提出了「雙星定位」建設方案,即:把地心視為一顆虛擬衛星、再發射兩顆地球同步衛星構成星座,實現對區域內地面目標的快速定位。之後,北鬥人又創造性提出了「分步走」戰略,也是目前的「三步走」戰略。即:2000年年底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前後建成北鬥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 衛星經過中國上空,拍下一組綠色照片,英媒:奇蹟在中國發生了
    據人民日報報導,衛星經過中國上空,通過長期對二氧化碳的濃度進行分析,並且結合拍下的一組綠色圖片來看,中國的綠色面積不僅在快速增加,「植樹造林」對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吸收被大大低估了。測量顯示,中國整體陸地的二氧化碳吸收近35%都要歸功於西南和東北。英國媒體BBC更是驚訝地指出,奇蹟在中國發生了。
  • 美國衛星路過中國上空,拍下一項奇觀,美專家:中國創造了奇蹟
    美國衛星路過我國上空時拍下的一組照片傳出後在全球引起轟動,美專家看到後驚呼:中國又創造了奇蹟。,人造衛星一般亦可稱為衛星。美媒對於這一現象也給出很高的評價,認為這是只有中國才能創造的奇蹟。這樣龐大的資金投入大概只有中國能夠做到了。正因如此,我們才能看到中國沙漠面積不斷減小。
  • 中國北鬥三步走向太空,vivo兩步走向世界
    6月23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意味著,中國有了自己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關閉了「銀河號」貨輪在印度洋所在海域的GPS信號,導致該船無法辨別方向,只能停航,給中國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 「三步走」「齊步走」:中國航天闖出自強路
    根據計劃,今年邁入「第三步」的還有中國嫦娥工程,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擔綱,實施嫦娥五號月球取樣返回任務。此外,本月計劃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北鬥導航系統建設「第三步」即將迎來收官戰。對於中國航天來說,2020年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年份,多項按照「三步走」發展戰略實施的航天旗艦工程「齊步」挺進,形成世界航天發展史上的壯觀景象。
  •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這兩件事是直接原因
    第二,「銀河號」事件迫使中國發展自主衛星導航。1993年7月23日,中國「銀河號」貨輪行駛到印度洋上,導航系統突然沒有信號,船隻無法繼續航行。後來得知,原來是美國對伊朗禁運,故意停掉了這個海域的GPS信號。  「銀河號」的消息傳回國內,孫家棟院士與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沈榮駿聯名「上書」,建議啟動中國的衛星導航工程。1994年12月,北鬥導航實驗衛星系統工程獲得國家批准。
  • 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蹟!中國耗時20年建成的公路,總長1300公裡
    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蹟!中國耗時20年建成的公路,總長1300公裡,人類文明發展以來,人們對建築事業發展沒有停止步伐,但現代社會的一些建築技術非常出色。但是,多年前的幾座大建築,依然是現代人無法解讀的秘密,其中當然有金字塔,關於金字塔的構築,至今還沒有明確的說法,但在那樣的時代,這樣的宏偉建築到底是如何。
  • 夢耀九天創奇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
    徵高軌、闖世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組建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於創造奇蹟,更敢於創造奇蹟。美麗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徵高軌,開啟中國衛星通信時代翻開中心資料,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數字——36000公裡。
  • 夢耀九天創奇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之一
    而下一個奇蹟,西昌航天人沒有讓祖國等得太久。1986年2月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矗立起一枚新的「長徵三號」運載火箭,載著中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飛向太空。2007年10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的首顆衛星——嫦娥一號啟程奔向38萬公裡外的月球。從此,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陸續從中心西昌發射場啟程,實現奔月、繞月、落月,將望月千年的中華民族與月亮的距離越拉越近,多次創造中國奇蹟。
  • 衛星在中國拍到奇觀,聯合國:向中國學習,法:中國在創造奇蹟
    衛星其實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它在地球之外,卻又能觀測到地球的變化,因此其實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去看待,而且這其實也跟局外人的角度是差不多的,這樣其實對於地球會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角度。衛星在中國拍到奇觀,聯合國:向中國學習,法:中國在創造奇蹟。這個拍到的其實就是中國,植被覆蓋率的變化,經過對比,發現中國沙漠地區突然出現了大片綠色。
  • 盤點: 中國10大奇蹟工程
    中國人創造了很多工程奇蹟,不論是長城、大運河,還是是紅旗渠、南京長江大橋都是中國的奇蹟工程,現代也有很多奇蹟工程,下面小編為您盤點中國10大奇蹟工程。 NO.1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連接長三角的經濟樞紐。
  • 廣東這個地方13天內新生三頭小白鯨,再創繁育奇蹟
    2018年12月的13天內,三頭白鯨相繼接棒,成功升級為新手媽媽!一雄兩雌的三頭新生小白鯨相繼到來,創造了三喜臨門的奇蹟! 日前,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以及國際鯨豚研究專家等齊聚珠海長隆參加「中國鯨豚繁育國際研討會」,特地探望了三位「鯨」喜寶寶,並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提高鯨豚以及珍稀水生動物的繁育和保護。
  • 中國是怎樣讓地球變綠的?衛星遙感影像告訴你!
    中國宣傳的主題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動綠色發展」。可以說,在防沙治沙領域,中國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績單。地球變得更綠了,中國的貢獻比例居首。這一結論來自於美國宇航局(NASA)對地觀測衛星Aqua和Terra的數據。
  • 中國北鬥服務全球:2020年前再發射12顆衛星
    12月27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宣布,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今日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北鬥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世紀90年代啟動研製,按照「三步走」戰略實施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北鬥三號系統建設,先有源後無源,先區域後全球,2012年底開通亞太服務,如今終於開啟了全球時代。
  • "綠色改變中國"微視頻:衛星影像展示綠化奇蹟
    3月12日,我國第四十一個植樹節之際,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製作推出原創微視頻《綠色改變中國!50萬米高空看32年變遷》,選取甘肅民勤縣等五處植樹造林、治理荒漠化成效顯著的地點,將歷年遙感衛星圖片製作成動態影像,帶領用戶感悟「中國綠」奇蹟背後,是中國人民日積月累的努力實踐。
  • 長江客輪翻沉 又是中國神秘北緯30度
    2、長江兩次突然斷流長江的地理範圍介於北緯28°45′~33°25′之間,公認6300公裡,目前實為6211.3公裡的中國長江,歷史上記錄了它兩次突然枯竭的史實,令人費解不已。公元1342年,江蘇省泰興縣(現在泰興市)內,千萬年從未斷流的長江水一夜之間忽然枯竭見底,次日沿岸居民紛紛下江拾取遺物。突然江潮驟然而至,淹死了很多人。
  • 創意,通過衛星地圖看中國九大名樓
    導讀:換一個視角來看衛星地圖上的中國九大名樓,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黃鶴樓衛星地圖上的中國九大名樓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裡長江。黃鶴樓中國九大名樓黃鶴樓實景之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裡長江。嶽陽樓衛星地圖上的中國九大名樓嶽陽樓,嶽陽樓位於湖南省嶽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嶽陽樓中國九大名樓嶽陽樓實景之一,嶽陽樓位於湖南省嶽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