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衛星下看大中國:毛烏素沙漠變綠洲、長江三峽世界最大水電站工程、羅布泊硫酸鉀生產基地、港珠澳大橋、全球最大單體全自動碼頭洋山港、北大荒中國糧食基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最近太空中傳來令人振奮的畫面,中國的夜間燈光數據正在穩步回升,夜裡從60萬米高空上俯瞰過去,幾大城市群一片璀璨。這意味著疫情逐步得到,人們懷揣著的,對正常生活的殷切期盼正在恢復。燦若星河的光亮背後,是中國在這場艱難的抗議之戰後,終於取得的來之不易的階段性勝利成果,這怎能不讓人歡欣鼓舞!
在實施改革開放的40多年裡,相比於前十年的淺嘗試探、摸著石頭過河,最近的30年才是我國開始自信飽滿地踏上騰飛之路,無論是我國的滄桑巨變,還是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這都是中國實力的最好見證!而事實證明,中國實力遠不止如此,中國耗時12年分三步改造長江,如今看來衛星下長江變樣了?中國奇蹟無法複製!
長江,是中國、亞洲第一和世界第三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完全在一國境內的河流。整個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裡,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8.8%,與黃河一起並稱為「母親河」。作為南部地區的「母親河」,長江一直以來都為中華兒女所歌頌,流域面積佔了中國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也養育中國大陸三分之一的人口。
據了解,早在多年前,中國在多種因素的推動下開始實行大規模的長江口水道治理工程,該工程總共分為三步計劃,從8.5米、10米最終拓展到12.5米。一期工程建成後,長江口將在現在12.5米深水主航道的基礎上再添一條長86公裡,水深6米、寬度600米至1000米的優質輔助航道,可滿足5000噸級船舶滿載根據潮水雙向通航,1萬噸至2萬噸級船舶根據潮水減載通航。
作為長江黃金水道通江達海的口門,長江口深水航道對長江航運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前美國治理密西西比河航道整治水深13.5米,用了足足160年的時間,而我們不過幾十年,就將底部寬度拓寬至350~400米,其中三峽大壩工程解決了長江泥沙堆積問題,堪稱是世界罕見的新景觀,同時還帶來巨大的航運效益和防洪效益。
如今,在衛星的視角下,我們清楚的可以看到長江入海口近30年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上海地區的變化,它作為長江入海口城市之一,三十幾年的時間內,城市面積及人口得到較大提升。另外,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上海不斷向東擴張,利用捕獲流出的沉積物來增大土地面積,對其今後的發展獲得更多有利條件。
看到長江地區如此驚人的變化,我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