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監控下,長江變樣了!中國耗時12年三步走,堪稱世界級巨作

2020-10-09 旅行大全小技巧

中國較為著名的兩條河流就是長江和黃河,黃河一直以其流沙量出名,而長江相對而言就平靜很多,但是其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長江總長達到了6300公裡,是亞洲第一長河,跨越了中國整整19個省市,所以中國如果可以充分發揮長江的地理優勢,那麼幾個省市的經濟都可以連接快速發展,美國宇航局的衛星曾檢測到的長江口30年來的變化,發現了讓世界都為之稱嘆的跨世紀工程。

在衛星圖片中,首先可以看到的,就是上海城市面積的巨大改變,根據數據,上海在1984年到現在,城市面積從308平方千米增加到了1302平方千米,人口從1200萬增加到了2400萬,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區之一。美國驚嘆於上海的發展速度,在這30年間,代表發達城區的灰白色區域不斷擴大,上海的城市核心原本集中在黃浦西岸,如今已經擴展到了浦東,如今的上海高樓林立,市區向四面八方擴展,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

那麼為何上海市會產生如此大的轉變呢?其實這還得歸功於我國對長江口進行了改造,曾經每年堆積在長江口的泥沙平均有4.8億,泥沙量最多是能夠達到16億立方米,與黃河相比有過之無不及。上個世紀90年代末,我國開始正式對長江口水道展開了大規模治理工程。在不到13年的時間中,我國就將長江口的底部寬度拓寬到了350米到400米,而水深可以達到12.5米,全線貫通了深水航道。

其次是長江自身發生的變化。眾所周知,長江和黃河一直以來都對我國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黃河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母親河,長江更是橫跨我國19個省市,滋養著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據了解,長江總成6300公裡,是亞洲的第一長河,其30年來發生的變化主要有:航道治理時間短。眾所周知,航道治理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程,比如說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其河道治理就花費了近160年的時間。

其次,這個美國衛星是拍到了我國雙江口水電站工程,它是大渡河水電基地的第5級,電站總裝機容量200萬kw,總投資在200億元,水電站最大壩高為314米,是世界同類壩型的第一位,它和傳統的混凝土修建的大壩不同,利用的是當地最常見的碎石進行建設,而且這個工程是還採用了現代計算機技術進行精細化管理,顯著提高了建設效率,對大壩壽命周期進行了風險預判,畢竟工程師可不想大壩剛建好就因為周圍的地質環境破壞而潰壩,可想而知這項工程的修建難度有多大。

不僅是雙江口水電站,同樣在建設中的烏東德水電站也是絲毫不弱於白鶴灘,而另外兩座已經建成的水電站,也是給人民和國家帶來了更好的發展空間,為我國的水利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這些水電站也是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基建的強大,看到了中國發展的潛力,中國並沒有停下,一直都在往前走,看到長江地區如此驚人的變化,我們不可謂不驕傲。大家對於美國衛星拍下的這一幕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衛星下長江變樣了?中國耗時12年分三步,中國奇蹟無法複製
    在衛星下看大中國:毛烏素沙漠變綠洲、長江三峽世界最大水電站工程、羅布泊硫酸鉀生產基地、港珠澳大橋、全球最大單體全自動碼頭洋山港、北大荒中國糧食基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 世界級水利工程: 長江黃河在這裡握手
    這項施工難度堪稱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竣工後。引漢濟渭工程採取了大量的高科技技術。施工難度堪稱世界第一。  橫穿秦嶺打通一條近百公裡的隧洞,將長江支流的漢江水引入黃河最大支流渭河,讓長江、黃河在這裡實現真正的「握手」。
  • 美國衛星監控黃河20年,傳回的衛星圖像震撼世界:這不可能
    眾所周知,世界文明基本都源於黃河,中國的華夏文明也不例外,黃河和長江兩條河流為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為此黃河也有著中國母親河之稱。除此之外,黃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沉積量最多的河流,水中攜帶的泥沙會慢慢沉澱並積累起來,因此黃河的入海口也會「生長」,黃河20年間已完全變樣了,美國衛星拍下了這一幕,老外直言:這不可能!到底怎麼一回事呢?
  • 在衛星監控下,南海出現神奇一幕,各國無比困惑:中國到底想幹啥
    在衛星的監控下,南海出現了非常神奇的一幕,就連世界各國都無比困惑:中國到底想幹啥,他們這是開掛了嗎?南海的重要性南海的作用不必多提,它不僅在世界上佔據了重要地理位置,不少國家之間的貿易交流都要通過南海,在這裡面甚至還擁有非常豐富的石油資源,所以南海其實一直都有「黃金水道」的稱呼,因為影響太大我國對此也格外重視,除此之外,世界各國也都會將目光集中在南海,甚至有個別國家還拿出了衛星進行監控
  • 衛星見證,長江經濟帶「舊貌換新顏」
    五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五年後的今天,長江舊貌換新顏,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長江之歌」。思客通過衛星影像及遙感數據分析,帶你聆聽這條跨越中國的協奏曲。
  • 中國奇蹟| 高分、資源等衛星影像揭示中國精彩變化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格局不斷鞏固。1公裡、10公裡、20公裡……在衛星圖上,港珠澳大橋從無到有,書寫了中國工程建設的宏偉篇章。7、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世界級大空港「鳳凰欲飛」
  • 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蹟!中國耗時20年建成的公路,總長1300公裡
    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蹟!中國耗時20年建成的公路,總長1300公裡,人類文明發展以來,人們對建築事業發展沒有停止步伐,但現代社會的一些建築技術非常出色。科隆山脈非常高,其中地形也非常複雜,被稱為奇蹟的道路全長1300公裡,對那時的建築來說,這麼高的海拔和這麼長的路讓建設部隊很困難, 但最終克服了各種困難,修建了這條道路,鴨科溫公路,這條路的建設對建築工人們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海拔高所以這個地方很冷,建築工人們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建設, 一個是因為太冷了, 兩個穿太多了,真的很難運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3萬人最終完成這條道路花了20年的時間
  • 豆瓣評分最高的4部怪獸巨作,《哥斯拉》上榜,第一堪稱經典
    豆瓣評分最高的4部怪獸巨作,《哥斯拉》上榜,第一堪稱經典狂暴巨獸該片格局宏大但又顯得冗長,但若是能屈服於男主人公的魅力之下,影片也具有一定娛樂性。飾演羅素探員的傑弗裡·迪恩·摩根精準地掌控喜劇時機,他讓這部基本上只有破壞場面的影片變得更能牽動觀眾。
  • 中國公司起源太空成功發射兩個世界級探測器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6日上午11時19分,中國第一家小行星採礦公司「起源太空」的兩個世界級探測器——全世界首個寬視場紫外波段天文探測器和全世界首個基於計算光學的星載光譜成像相機,搭載於 「八一03星」上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跟隨長徵六號火箭成功發射入軌。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橋不斷刷新世界級
    回顧中國橋梁發展史,每一座大橋的設計與施工建造,背後都凝聚著建設者自主創新的智慧和勇氣,一座座世界級橋梁相繼落成,讓中國從橋梁大國邁向橋梁強國。目前,中國公路橋梁總數超過80萬座,鐵路橋梁總數超過20萬座,成為世界第一橋梁大國。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跨度梁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中,中國都各自佔據半數,中國橋梁已成為響亮的世界品牌。
  • 瀋陽利用遙感衛星 全覆蓋監控秸稈禁燒
    瀋陽利用遙感衛星 全覆蓋監控秸稈禁燒 2020-12-04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料ASML說變樣就變樣,中科院防不勝防
    不料荷蘭ASML說變樣就變樣,這也讓中科院有點防不勝防,但不管怎麼說,好歹在擁有了設備之後我國在後續的研究之路上不會再是兩眼一抹黑的狀態。相信現在網上有非常多人對於我國的半導體發展都會特別關注,畢竟該領域也算是我們的一個短板,在這樣的情況被其他國家發現之後難免也會採取一些措施來限制我們國家的發展,這點是在所難免的事情,畢竟只有自己強大了之後也能夠不再受限於人,我國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的重要性,所以才會在自主研發上如此下功夫
  • 瀋陽利用遙感衛星全覆蓋監控秸稈禁燒
    12月3日,記者從瀋陽市政府獲悉,為進一步降低大氣汙染強度,保護公眾健康,瀋陽市加大秸稈禁燒巡查力量投入,利用5顆遙感衛星,形成全覆蓋監控。今年4月,由於大範圍秸稈焚燒和不利氣象條件的共同作用,瀋陽市PM2.5濃度大幅上升。
  • 美國衛星監控黃河20年,傳回的衛星圖像震撼全球:怎麼可能?
    隨著中國的發展,國家的受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確實中國經常會給世界一個驚喜,令其他國家對我們刮目相看,當然也有些忌憚。美國就非常關注我國的發展,關注我國有沒有啥大舉動,畢竟中國近幾年工程都不小,前段時間,美國衛星發現我們的黃河不一樣了,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美國衛星監控黃河20年,傳回的衛星圖像震撼全球:怎麼可能?
  • 守護長江的「最強大腦」!高科技手段幫長江「體檢」│黃金時間
    健康長江泰州行動大數據平臺,利用視頻監控、監測傳感無人機、無人船、衛星遙感等高科技手段,對長江泰州段963個工業企業、96個碼頭、三個化工園區,97.8公裡的岸線,307平方公裡的生態岸線,24小時動態管控。
  • 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衛星,將替補歐洲衛星監控印度洋氣象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中新網報導,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中國氣象局5日晚發布消息,北京時間6月5日21時0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風雲二號H氣象衛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風雲二號H是中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第9顆,也是最後一顆。
  • 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北京這些新提法值得關注
    發揮北京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全方位對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聯繫。可以看出,中國「高規格」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決心非常明確。2012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發布的《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稱,中國正在形成23個城市群,其中,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躋身於6大世界級城市群。這6大世界級城市群,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外,另5個分別是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英國倫敦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 中國打通又一跨海隧道!穿越8度地震區,院士直言世界級挑戰工程
    從珠江口伶仃洋海域的港珠澳大橋,到其原班人馬建設的深中通道,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型跨海工程都集中在廣東境內,這裡見證了全球最為頂尖的橋梁修建技術和世界級難度的海底隧道挖掘。繼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之後,中國南方海域再次迎來了新的跨海工程——汕頭海灣隧道的全線貫通。
  • 截至12月1日 瀋陽優良天數達260天 5顆遙感衛星全覆蓋監控秸稈禁燒
    截至12月1日 瀋陽優良天數達260天 5顆遙感衛星全覆蓋監控秸稈禁燒 2020-12-03 2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預計年產240顆遭質疑
    中國媒體近日報導稱,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武漢試運行,可年產240顆衛星。有分析認為,這一數據或許不準確。在1996年臺海危機中,因衛星而受制於人的中國開始將自己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大氣層以外,因而有了現在的北鬥等一系列中國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