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較為著名的兩條河流就是長江和黃河,黃河一直以其流沙量出名,而長江相對而言就平靜很多,但是其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長江總長達到了6300公裡,是亞洲第一長河,跨越了中國整整19個省市,所以中國如果可以充分發揮長江的地理優勢,那麼幾個省市的經濟都可以連接快速發展,美國宇航局的衛星曾檢測到的長江口30年來的變化,發現了讓世界都為之稱嘆的跨世紀工程。
在衛星圖片中,首先可以看到的,就是上海城市面積的巨大改變,根據數據,上海在1984年到現在,城市面積從308平方千米增加到了1302平方千米,人口從1200萬增加到了2400萬,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區之一。美國驚嘆於上海的發展速度,在這30年間,代表發達城區的灰白色區域不斷擴大,上海的城市核心原本集中在黃浦西岸,如今已經擴展到了浦東,如今的上海高樓林立,市區向四面八方擴展,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
那麼為何上海市會產生如此大的轉變呢?其實這還得歸功於我國對長江口進行了改造,曾經每年堆積在長江口的泥沙平均有4.8億,泥沙量最多是能夠達到16億立方米,與黃河相比有過之無不及。上個世紀90年代末,我國開始正式對長江口水道展開了大規模治理工程。在不到13年的時間中,我國就將長江口的底部寬度拓寬到了350米到400米,而水深可以達到12.5米,全線貫通了深水航道。
其次是長江自身發生的變化。眾所周知,長江和黃河一直以來都對我國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黃河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母親河,長江更是橫跨我國19個省市,滋養著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據了解,長江總成6300公裡,是亞洲的第一長河,其30年來發生的變化主要有:航道治理時間短。眾所周知,航道治理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程,比如說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其河道治理就花費了近160年的時間。
其次,這個美國衛星是拍到了我國雙江口水電站工程,它是大渡河水電基地的第5級,電站總裝機容量200萬kw,總投資在200億元,水電站最大壩高為314米,是世界同類壩型的第一位,它和傳統的混凝土修建的大壩不同,利用的是當地最常見的碎石進行建設,而且這個工程是還採用了現代計算機技術進行精細化管理,顯著提高了建設效率,對大壩壽命周期進行了風險預判,畢竟工程師可不想大壩剛建好就因為周圍的地質環境破壞而潰壩,可想而知這項工程的修建難度有多大。
不僅是雙江口水電站,同樣在建設中的烏東德水電站也是絲毫不弱於白鶴灘,而另外兩座已經建成的水電站,也是給人民和國家帶來了更好的發展空間,為我國的水利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這些水電站也是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基建的強大,看到了中國發展的潛力,中國並沒有停下,一直都在往前走,看到長江地區如此驚人的變化,我們不可謂不驕傲。大家對於美國衛星拍下的這一幕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