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1日,央視高清影視頻道開播;央視高清頻道對今年的春節晚會進行了現場直播,德國世界盃也將採用高清轉播;目前網絡上HDTV節目非常豐富,很多朋友在用電腦下載並播放HDTV;一種稱為HDTV播放器的產品,目前開始流行;3月31日,新一代高清光碟播放機HD DVD已在日本正式上市,4月18日在美國上市,另一種BD播放機也將在5月23日上市,預計高清的HD DVD光碟年底發行數量將突破200種,BD光碟獲得了更多好萊塢電影公司的支持。高清時代已悄然來臨了。
德國世界盃將採用高清轉播
BD播放機也將在5月23日上市
先搞清楚三個概念:720P、1080i和1080P
提到高清,一定和720P 、1080i和1080P這幾個數字聯繫上,要搞清這幾個概念,需要從圖像格式和顯示格式分別來說明。
720P、1080i中的i是interlace,代表隔行掃描;P是Progressive,代表逐行掃描。要講清楚這兩個名詞,還要從模擬的CRT電視說起,傳統的CRT電視,工作的原理是通過電子束在屏幕上一行行地掃描後發光來顯示圖像的。電視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由於受帶寬的限制,只能傳遞隔行信號,以節省帶寬。以NTSC電視機為例,在工作的時候,把一幅525行圖像分成兩場來掃,第一場稱奇數場,只掃描奇數行(依次掃描1、3、5…行),而第二場(偶數場)只掃描偶數行(依次掃描2、4、6…行),通過兩場掃描完成原來一幀圖像掃描的行數,這就是隔行掃描。如下圖:
NTSC制節目共525行掃描線,每秒60場圖像,表示為60i或525i,如果是逐行掃描的,就稱作60P或525P。如下圖:
PAL制節目為625行,每秒50場圖像,表示為50i或625i,逐行則稱為50P或625P。
上述的表示方法,只是針對模擬信號的。模擬信號的圖像格式,以掃描行表示,對於數位訊號,則以像素或解析度來表示,比如PAL制節目,解析度為720*576,逐行可表示為576P,隔行為576i。NTSC解析度為720*480,逐行為480P,隔行為480i。
以上的表示方法,不僅代表了CRT電視的掃描格式,也代表攝像機拍攝的圖像的格式。攝像機拍攝PAL/NTSC電視節目的時候,都是隔行掃描的。對於HDTV,圖像格式和顯示格式還有區別。
圖像格式方面,高清節目都是數位訊號,因此只要以解析度表示就可以了。HDTV在拍攝的時候就分為隔行掃描和逐行掃描兩種形式,而且幀頻(每秒鐘顯示的逐行圖像數量)或場頻(每秒鐘顯示的隔行圖像)也不相同。其中1280*720有5種幀頻,分別為60P、50P、30P、25P、24P,可簡稱為720P,又可分別表示為720/60P(美國ABC電視臺採用);720/50P;720/30P、720/24P(FOX臺);720/25P。而1920*1080的情況更加複雜,隔行的表示為1080i,逐行的表示為1080P。在美國、日本場頻為60Hz,可表示為1080/60i,在我國、歐洲、澳大利亞,則為1080/50i。事情並未因此而結束,為了方便高清節目的製作和交換,世界範圍內統一採用了1080/24P的標準,這種標準還被作為數字電影攝像機的標準,著名的《星戰前傳》就是用1080/24P攝像機拍攝的,很多高畫質電視劇,比如《大宅門》也是1080/24P的。
顯示格式方面,高畫質電視也分很多種,傳統的是CRT和CRT背投,仍屬於模擬範疇的,需要掃描。播放1280*720節目的時候,無論是24P、30P,60P,電視機掃描頻率一律為60Hz,這種電視就叫720P。1920*1080的節目則比較複雜,如果是50i的節目,需要1080/50i的電視,如果是60i的節目,需要60i的電視。1080/24P的節目,既可在50i又可在60i的電視上播出,無論是50i還是60i的高清,都叫作1080i。60(50)i的節目,通過DCDi等逐行處理電路,可以變成60(50)P的,24P的節目也可處理成60(50)P的,能夠顯示60(50)P節目的電視就是1080P。對於液晶、等離子,工作時都是逐點顯示,不存在掃描的問題,可以認為都是逐行掃描或顯示,都是1080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