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安寧
地處渭河北岸的渭南經濟開發區,有個叫大田的村子,相傳戰國名將白起曾在此駐軍,因之得名白寨田村。後因周圍又有其它田姓人建村,這個村子規模大,就叫成了大田村。這裡一直流傳著一個和《聊齋志異》裡相似的狐仙故事。
古時候,大田村有個田姓老漢養了幾隻雞,一家人就憑這幾隻雞下蛋換錢維持柴米油鹽。誰知附近一隻饞嘴的狐狸盯上了田家的雞,一連幾天夜裡被咬死了幾隻。田老漢發怒了,找來一隻捕野物的鐵夾子,暗暗隱藏在雞架下,上邊放了一隻斑鳩做誘餌。
這天晚上,那隻貪吃的狐狸又來偷雞,結果被鐵夾子夾住了。睡夢中的田老漢被一聲響動驚醒,緊接著傳來了狐狸痛苦的呻吟聲。他趕忙披衣起來,從門後摸了一個鐵鍁,近前一看,偷雞的狐狸被牢牢夾住了一條腿,鮮血已經染紅了鐵夾子,任憑其怎樣掙扎都毫無作用。
田老漢拿起鐵鍁,正欲將這隻害人的狐狸拍死,卻發現這是一隻正在哺乳的母狐狸。只見那狐狸正可憐巴巴地望著他,像似在說:你饒了我吧!我這也是為了孩子呀。
田老漢動了惻隱之心:它也是一條命呀!再說還有一窩嗷嗷待哺的小崽!也許它是真的找不到其他吃的東西才來偷雞的。想到這裡,他雙手使勁掰開夾子,眼看著受傷的狐狸一瘸一拐地逃走了。田老漢看得真切,那狐狸逃走前,還深情地回過頭來望了他一眼。
這件事暫且按下不表。且說田老漢漸漸老了,一家人嘴裡省、穿衣摳攢下點錢,讓他的兒子去四川做生意,期望著藉此改變家庭經濟狀況。誰知不到一年時間,兒子不但錢沒賺到,連帶去的老本都賠光了。四川待不住了,兒子只好沿途乞討,踏上了回家之路。
有一天,這小田一直沒討到東西吃,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兩眼發花腿發軟。實在走不動了,就昏倒在了附近一個長滿茅草的空院內。有個路過的討飯花子告訴他,這是村上一位財主廢棄的花園,經常鬧鬼,沒人敢住。
人都餓得走不動了,還怕什麼鬼?小田沒管那事,隨身一倒,躺下就睡著了。半夜時分,他迷迷糊糊聽得耳邊風聲呼呼,一股陰森之氣撲來。緊接著頂得結結實實的門不知怎麼開了,只見一妙齡女子款款走來。小田嚇得不由「啊」的一聲驚叫,那女子觀見屋內有人,又急急退了出去。就這樣,小田又似夢非夢地睡著了。
一個討飯的,能有一片棲身之處已經不錯了,那裡還說得上怕不怕,再說,他也確實太累了。第二天晚上,小田還是睡在老地方。又是夜半時分,那妙齡女子照舊來了。她看見還是前天的人,就輕手輕腳走了過來。睡夢中的小田似醒似睡,心中既有些害怕,又有些迷戀那姑娘,迷迷糊糊中還與那姑娘溫存了一番。
到了第三天,不知怎麼小田竟盼著天黑,渴望那姑娘晚上能再來。這天晚上,那姑娘不但來了,還給他帶來了許多好吃的。看他吃飽喝足了,就領著他向外走去。小田這時候也不管她是人是妖了,你還能把一個要飯的怎麼樣?
小夥子跟著那女子開始是走,後來變成了跑,再後來竟飛起來了。不知飛了多遠,最後掉到了一個半截井裡。井裡邊黑洞洞的,什麼也看不見。只是和他一起飛的女子不知什麼時候已經不見蹤影。黑暗中他下意識四處亂摸,想設法爬上來。卻感覺周圍都是銀子騍狀的硬東西,敲一下,有金屬聲。他順手拿了一塊,跌跌撞撞從井裡往上爬。
出得井來一看:果真是銀子騍!用牙一咬:沒問題!他心中暗喜:我發了!他早年聽父親講過救狐狸的故事,這是先人當年放走那隻哺乳狐狸積下的德。這叫積善人家必有餘慶!今天報在我身上了!當他確定這是真的時,仔細一看,那井就在自己睡覺的園子裡。這才想起找些樹枝茅草,把井口掩蓋起來。
後來,他用井裡的銀子買這所廢園子。因久已荒蕪,加上又經常鬧鬼,無人敢要。主人見有人買,巴不得趕緊賣了,所以沒費多少口舌就辦妥了。接下來他開商號、做生意,一切都順風順水,沒有幾年就成為渭北有名的大財東。人們只知道田家生意做得好,沒人知道他家發了暗財。
多少年間,他用銀子從來都是自己親自去井裡取,連他本人也說不清取了多少銀子,但半截井裡的秘密他沒敢告訴家裡任何人。他只知道用的時候來取就是。這井裡的銀子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歲月荏苒,當年的田家小夥子慢慢變成了老頭,下井已不再方便。他想,半截井的秘密該告訴兒子了。一天深夜,他把兒子叫到跟前,避開所有人,偷偷把兒子領到園子半截井前,將多年的秘密說給兒子聽。然後要兒子下去取一顆試試。誰知兒子剛一到井底,就發出驚悚的怪叫聲。不但不見銀子蹤影,還差點被毒蛇咬傷。
爬上井來的兒子,驚恐未定的講述著井下的可怕狀況。父親一聽根本不信:怎麼可能呢?我幾十年都是這麼取的,哪見過毒蛇?莫不是兒子第一次太緊張了?父親不信,堅持自己親自下去一趟。結果下得井裡的父親也怪叫一聲,兩手空空爬了上來。這才相信田家命裡只有半井銀子的福報,田家至此氣數已盡。
這田家的兒子仗著家裡有錢,成天不務正業,欺男霸女,吃喝嫖賭抽樣樣佔全。家有金山銀山,也架不住這般糟蹋。田老漢死後,田家很快便衰落了下去,只留下「田半井」的故事在民間一代一代流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