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收到一封SCI二區的論文審稿邀請,如下郵件所示:
點進去看了一下這篇論文,覺得是俺能看得懂,並且還沒有引用俺的相關論文,作為一名審稿人,能收到二區SCI論文的邀請,說明編輯已經認可俺在這個領域的專業程度和知名度,心裡還是蠻開心的。
既然能看得懂這篇論文,俺還是非常願意審稿的,基本上花了半小時就看完了論文整體意思,符合發表的要求,就已經在心裡擬好了準錄用的意見。
在當下高校重點關注ESI引用率的時代,自己的論文被引用次數越多,每年就能夠多拿不少績效工資,這部分收入真的可以說是「睡後收入」,不需要拼命寫論文,只需要別人每年引用達到一定的數量,就能拿到績效,例如俺所在的單位,這兩年把列入ESI他引次數每年超過10次的SCI論文,每一篇獎勵2000元,而且每增加10次他引就能增加2000元。曾經看到同單位的一位大牛教授,10幾篇SCI論文一年被引用次數高達幾百次,單靠引用次數的睡後收入就高達幾十萬元人民幣,讓俺非常眼紅和羨慕。
因此,每次收到審稿邀請,俺都會基本上幫忙給一下意見,順便讓別人多引用一下自己的SCI論文,目的就是很簡單,就是為了多賺點睡後收入和提高文章知名度。雖然這種做法有點猥瑣,但是這是作為知名期刊審稿人唯一的好處了。
這次也不例外,俺同意審稿,但是看到要在10天之內給出意見,俺就想延長一下審稿時間,推遲一個月左右再給意見。剛好這個系統就有一個選項是可以延長時間的,俺沒有多想就選了推遲一個月的時間再給審稿意見。
沒想到,過了不到一小時,就又收到編輯另外一封郵件,如下:
編輯在郵件中說:「謝謝您同意我審稿光學快報(OE)期刊的文章,我已經收到您要求額外增加審稿時間的反饋,然而,我現在會繼續尋找另外一個可以按時完成的審稿人。如果我沒有找到可以按時完成的審稿人,我還會聯繫您幫忙審核這篇論文的。」
這意思大概就是已經找其他審稿人了,不需要我再審稿了,除非找不到。但是一般情況下都能找到,像這種知名期刊的審稿人多的是,而且大家都樂意審稿。
只能怪俺太大意,沒有注意到這個期刊是收費的,需要儘快發表才能達到這個期刊在行業內的基本要求,俺當時就應該早點答應按時完成這個論文的審稿。
建議以後遇到什麼審稿邀請,都先點擊同意審稿,之後超時了或者其他原因沒有按時提交審稿意見的,都可以事後再解決,要是一開始就選擇延長審稿意見,很可能就直接被當作「備胎審稿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