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人類的作用來看,蜜蜂能夠傳播花粉,還能夠釀蜜,是一種益蟲,而家燕則是一種除害蟲的能手,也是一種益鳥。從表面上看,它們兩個似乎沒有什麼交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下面我們簡單的來說一下蜜蜂與家燕的「恩怨」。
家燕與蜜蜂的交集
蜜蜂可以說是自然界中最勤勞的動物之一了,它們的壽命僅有1-3個月,而在這期間,它們每天都需要採集花蜜,而且僅僅上一滴蜂蜜,就需要小蜜蜂採集上萬朵花才能製成。當然,這裡說的是蜜蜂中的工蜂。這些工蜂均為雌性蜜蜂,由於其在孵化後只喝了少量的蜂王漿(蜂后是喝了15天左右蜂王漿才長成的成年雌性個體),所以在20天左右成年後,生殖系統發育不完善最終成為了只會幹活不會生育的雌蜂。
由於工蜂需要採蜜來餵養蜂后以及幼蟲,所以,蜜蜂在我國的北方只有春暖花開的季節(每年的4-5月份)才最活躍。但是,這個季節,對於燕子來說,正是從南方飛回北方的時候。
由於燕子在飛行中消耗了大量體力,而且回到北方後就開始築巢和產卵,所以也需要更多的營養。當時,作為家燕主食的蚊子和蒼蠅在4-5月份還不是很多,因此,勤勞且密集的蜜蜂就成了燕子的主要獵物之一。
蜜蜂能躲避燕子的攻擊嗎?
既然家燕把蜜蜂當成主要獵物之一,就證明燕子有足夠的實力捕獵蜜蜂的。
首先,蜜蜂唯一的防禦性和攻擊系武器就是自己尾部的螫針,但是面對被厚厚羽毛覆蓋的家燕,它的攻擊毫無作用,而且家燕全身即使沒有被羽毛覆蓋的地方也有厚厚的角質層,也是蜜蜂無法破防的。所以,蜜蜂見到家燕只能逃跑。
其次,蜜蜂的飛行速度平均在30公裡每小時左右,飛行的高度在100米以下,通常只有1-10米的高度(食物的富集高度),而家燕則不同,通常在自由飛行時,家燕大都採取滑翔的飛行方式,在滑翔時,它的時速通常只有50公裡每小時左右,但是在捕獵時,它會加快雙翅的振動頻率或者通過俯衝,將速度提到98公裡每小時左右。(註:時速在110公裡每小時以上的的是褐雨燕,而不是家燕。也就是說,即使家燕在滑翔時,速度都是蜜蜂極力飛行的接近2倍,家燕捕獵時的速度甚至是蜜蜂飛行速度的3倍還要多。因此,蜜蜂想要靠飛行躲避家燕的攻擊,幾乎是不可能的。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可能會問:蜜蜂體長僅有1釐米左右,燕子是如何鎖定它的?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燕子有著發達的視覺。在風雨將至的時候,我們總是能夠發現燕子低飛,所以,當我們看到許多燕子低飛時,大概就知道風雨要來了。當然,這個現象大家都懂,那麼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呢?原因就出在燕子的食物上。
當風雨要來時,氣壓變低被昆蟲們感知到,而在昆蟲的反應中這就是要來大雨的前兆,於是大量的昆蟲出動尋找遮風避雨的地方,而此時受低壓風暴的影響,昆蟲大都只能低飛,所以,燕子自然就跟著低飛捕獵食物了。
提到這個話題的原因就是在風雨欲來之前,天空大都比較的昏暗,在較暗的光線,低飛的狀態下,燕子都能準確地捕獵到我們都很難發現的昆蟲,可見其視力之好。其次,燕子有較為發達的視力矯正系統,它們能夠在目標突然轉向的情況及時用肉眼捕捉到,然後快速地傳到大腦,大腦隨即做出變換飛行方向的指令。讓即使小如蚊子的昆蟲都很難逃過燕子的捕獵。
並且燕子的距離感也非常的好,它們甚至能夠準確地用嘴銜住水面上漂浮的昆蟲,而且絲毫佔不到半滴水。
總結
蜜蜂是家燕的獵物之一,而且蜜蜂的飛行速度、反應能力都遠不如家燕,所以,一旦被家燕盯上,蜜蜂很難逃脫。當然,家燕吃蜜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減少,因為隨著天氣變熱,蚊蠅等昆蟲的數量逐漸增加,家燕最終還是會回到主要以蚊蠅和田裡的害蟲為食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