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殊在《破陣子》中寫道「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又寫道「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可見詞人對「燕」這個意象寄予了充沛的情感,前者是將燕當作春的象徵,當作春的信號。後者燕子成雙入對,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徵。晏殊又在《浣溪沙》一詞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借春光美好,傳達惜春之情。
除了象徵春意,表現愛情,「燕」還能體現世事變遷,昔盛今衰,文天祥的「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正抒發了物是人非,國破家亡的悲憤之情,燕子本是美好之物,借之迷茫寫盡悽涼。
家燕是人們最熟知和最常見的一種夏候鳥,分布廣,數量大,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簷下,為古人所青睞,也深受人們喜愛。家燕春來秋去,成群結隊地由南方飛向北方,當春天再次來臨之時,萬物復甦,家燕歸來,帶著信使的身份,給人們帶去希望。
家燕,雀形目燕科燕屬,中等體型(20釐米),喙短而寬扁,基部寬大,呈倒三角形。兩翅狹長而尖,尾呈叉狀,形成「燕尾」。上體鋼藍色,有屬光澤,腹面白色。體態輕捷伶俐,兩翅狹長,飛行時似鐮刀,尾甚長,分叉像剪子。飛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時東時西,能夠急速變換方向,沒有固定飛行方向,有時還不停地發出尖銳而急促的叫聲,似嘁嘁喳喳。
家燕主要以昆蟲為食,有蚊、蠅、蛾、蟻、蜂、葉蟬、金龜甲、蜻蜓等雙翅目、鱗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蜻蜓目等昆蟲。其活動範圍不大,通常在棲息地兩平方公裡範圍內活動。巢多置於人類房舍內外牆壁上、屋椽下或橫梁上,甚至在懸吊著的電燈頭上築巢。築巢時雌雄親鳥輪流從江河、湖泊、沼澤、水田、池塘等水域岸邊銜取泥、麻、線和枯草莖、草根,再混以唾液,形成小泥丸,然後再用嘴從巢的基部逐漸向上整齊而緊密地堆砌在一起,形成一個非常堅固的外殼。用3至5天的時間銜取幹的細草莖和草根,再用唾液將它們粘鋪於巢底,形成一個乾燥而舒適的內墊。
家燕常與金腰燕一起活動,金腰燕也是雀形目燕科燕屬的一種,與家燕最大的區別就是其腰部呈淺慄色,下體白而多具黑色細紋,飛行時尤為明顯,似金色,故而得名金腰燕。生活習性與家燕相似,飛行速度卻不如家燕。
燕子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種吉祥鳥,能給人們帶來好運。但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有的人卻對燕子加以驅趕以及毀壞巢窩,因此,燕屬鳥類在中國的種群數量明顯減少,不少地區也難見到蹤跡,這一點,我在野外也明顯可以感覺到記錄到的家燕或者金腰燕的數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