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人們講,鳥往旺處飛,燕往富家住,蜜蜂是個帶財寶

2020-12-05 北小窗

記得小時候有一個養蜂人,在他的小院子裡,放置著好些大大小小的蜂箱,那個小院子曾是我們小孩子嚮往的天堂,因為那些蜜蜂好像一隻只小精靈,可愛而美麗。

但小孩們都不敢靠近,因為此前就有小孩試圖走進小院,而被蜜蜂蜇傷的先例。對於那些蜂箱,我們還有一個嚮往,因為據說從它裡面可以產出我們喜歡吃的蜂蜜。

每年養蜂人都會將收穫的蜂蜜送一些給挨近的鄰居,我家因此也得到一塊蜂蜜。蜂蜜兌開水,便是我最愛喝的一種飲料。比冰糖水好喝了不知多少。

可惜後來那個養蜂人再沒養蜂了。那些蜂箱便廢棄了。我曾好奇的去看過那蜂箱,裡面滿是蜂洞。

雖然養蜂人再沒養蜂,我卻對蜂兒的有了一股說不清的感情,每當看見野地裡採花的蜂兒,總會停足。心底裡多麼希望它們在我家築巢啊。

就在前不久,我居然發現陽臺邊的窗楞上吊著一個小小的「鬥篷」,煞是怪異,注意一看,只見許多金黃的小飛蟲趴在上面,哦,原來是蜜蜂哩!瞧它頭圓細腰尾長,活脫脫像一個紳士淑女,它的眼睛黑澤透明,像兩滴晶露,肚腹與背部一層黑一層黃,形成均勻的條紋,而兩扇翅膀則呈琥珀,異常美麗。

這些蜂兒怎會在窗楞上造巢?我好奇想湊近些觀看,就在這時,趴在「鬥篷」上的一隻蜜蜂似乎有所察覺,昂起頭來瞧了瞧我,兩對彎彎的觸鬚晃了晃,仿佛人類見面打個招呼,它旁邊的另一隻蜂兒卻突然鼓動翅膀,其他蜂兒幾乎同時揮舞著翅膀,一股細微且衝勁很大的聲波朝我面部襲來,我趕緊停下來,大氣都不敢出。

經過幾分鐘對峙,蜂兒可能見我沒有前進,就恢復了正常狀態,不再理我,我慢慢退後,退出越過的雷池,方才吐氣放鬆。

將此事告訴了母親,她也感到奇怪,母親說這種小蜜蜂與家養的蜜蜂不同,它們也可以生產蜂蜜,但是產量很小,算得上自給自足。這蜜蜂雖不是家養,但性情溫和,親近於人類。

有了這個「鬥篷」,生活就有意思多了,沒事的時候,我就跑到陽臺看蜜蜂築巢。蜂兒的家懸在窗楞上,不免使人擔心會掉下來,可那個「結」像斬不斷的鐵鏈,透出堅硬的外形,懸著的巢像個不太規則的菱形,底部布滿洞孔,無數蜂兒就在這些洞孔間穿梭。有的鑽進洞裡,有的留半截身在外面,還有的探出半個頭,像極了害羞的小姑娘。

它們築巢時嘴裡會吐出一種泡沫,起先發白,後變成泥褐色,它的前足承擔了雙手的功能,運用靈活,能將吐出的液體又緊又牢的粘在巢上,隨著巢身變大,就形成了橢圓狀,泛著橙黃,從遠處望,一個金黃的「柑橘」高懸,招惹人眼。

俗話說,鳥往旺處飛,燕往富家住,蜜蜂是個帶財寶。聽老人們講,過去有戶人家大門前吊了個大蜂堡,比籃球還大,那蜂兒也怪,從不蜇人,但若存了歹心,它必群起而攻之。有了大蜂堡,那戶人家做事順,來財快,一兩年便躍升大富戶之列。

後來大蜂堡失了運,蜂兒散了,那戶人家又很快流年失利。母親倒不認為蜜蜂帶財有多可信,但她覺得有蜂兒光顧咱家寒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父親呢,由於近段時間做事順利,頗信「蜂財」之言,他說,這樣的好牲口,誰不喜歡呢。

有句詩云: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充滿了對蜂的特殊情感。這讓我想到了另一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同樣為了付出,為了奉獻,不圖回報。

許多人對蜂總是避而遠之,因那一對毒刺會讓人鑽心的疼,那是它們的自衛秘招,正因這樣,蜂兒們才能不受幹擾工作,釀製佳蜜,正如蠶的啃食桑葉,只為吐出雪白的絲,將美的好的東西留給我們。

可是蜂兒們幾乎是捨生忘死的,它們不分晝夜,不管陰晴風雨,從不停歇,永遠勞碌,只為建巢?只為那隻雌蜂、蜂王?或者只是在勞碌的一生中完成應盡的責任?……

當我發現蜂堡下面的地上躺著幾隻蜂兒的軀殼,于震驚之時,也明白了它們為何要這樣不惜身死,因為它們要把辛勤的果實留給其他同類,將最甘甜的果實奉獻給我們——人類!

相關焦點

  • 蜜蜂能躲開家燕的攻擊嗎?為什麼?
    從對人類的作用來看,蜜蜂能夠傳播花粉,還能夠釀蜜,是一種益蟲,而家燕則是一種除害蟲的能手,也是一種益鳥。從表面上看,它們兩個似乎沒有什麼交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下面我們簡單的來說一下蜜蜂與家燕的「恩怨」。
  • 成群的蜜蜂往家裡飛!南寧某小區業主家攤上「怪事」,事前還有人...
    近日南寧雲星尚雅名都小區某業主家發生一件奇怪事:連續兩個晚上無數的蜜蜂往家裡飛嚇得家裡人燈都不敢開說話也不敢大聲這是什麼情況?3月13日晚,記者來到趙女士位於南寧市白沙大道上的雲星尚雅名都小區一走進家門,就看到了震驚的一幕:門前的博古架上每一個格子裡都有幾隻或幾十隻奄奄一息的蜜蜂趙女士說,其實一小時前她才剛清理一次,現在看到的這些是剛飛進家的。家裡的客廳吊燈,更是被蜜蜂們當成了臨時蜂窩,進進出出地忙個不停。
  • 發生自然分蜂時蜜蜂一般往哪裡飛呢?
    蜜蜂自然分蜂是因外界蜜源豐富且氣候條件適宜時所產生的一種自然行為,也是蜜蜂自然繁衍後代,擴大種群的途徑。當發生自然分蜂時,老蜂王會帶走一部分蜜蜂離巢尋找新的築巢地點,那麼蜜蜂自然分蜂時會往哪裡飛呢?有沒有什麼規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趣蜜蜂小編來看一看吧!
  • 數萬隻蜜蜂飛進家 黑壓壓一片真可怕
    原標題:數萬隻蜜蜂飛進家 黑壓壓一片真可怕   中國江蘇網7月1日訊 大家都知道小蜜蜂很可愛,如果家中突然來了數萬隻蜜蜂,恐怕你頭髮都要豎起來了。趙先生說,6月29日一大早,他起床到廚房準備做早飯,發現廚房窗口有幾十隻蜜蜂在飛舞,有一部分已經趴在天花板牆角處。「我以為它們只是偶爾進來,馬上就會飛走,也沒在意,就帶著老婆孩子出去吃了早點,然後去玩了。晚上回家一看,廚房裡黑乎乎的全是蜜蜂,整個屋子都是嗡嗡的響聲,聲音特別大,7歲的女兒很害怕,躲進了臥室,我和老婆渾身起雞皮疙瘩,但還算鎮定。」
  • 蜜蜂總是往外搬,分蜂逃蜂損失大,怎麼做才能制止蜜蜂搬家?
    蜜蜂往外搬家分兩種:①、每次都是一部分蜜蜂由蜂王帶領搬出,熟稱「分蜂」。②、全部都集中性地一次性往外搬,熟稱「逃蜂」。所以在聽蜂之語看來,制止蜜蜂搬家就是要制止蜜蜂分蜂和逃蜂。一、分蜂。所以平常我們會給它們加巢礎來減少它們的造脾難度,但是要命的是它們最喜歡的純蠟薄款深房的巢礎是很難買到的,聽蜂之語在以前的文章中也介紹過為什麼巢礎廠家很少做純蠟巢礎的原因,大家可以翻閱。所以在巢礎的選擇上面一定要下功夫,要不蜜蜂住得就不舒服。另外就是老巢脾也需要及時更換,一般周期就是一年換一次。巢脾直接關乎到蜜蜂的生活環境,環境好,強群概率高,不容易分蜂。
  • 家燕、雨燕,小燕子?
    雨燕飛行時,雨燕和家燕區別在翅膀。雨燕的翅膀狹長,幾乎成弧線,單翼的長度幾乎是體長兩倍,在天上飛時就像掛了兩把鐮刀。家燕家燕的翅膀看上去是見稜見角的,能夠看到位於翼前緣中心處的翼角,而且翅膀也沒那麼長,與體長相仿。以外,家燕翼角內向的翅膀明顯寬大很多,這和雨燕形成鮮明對比。
  • 【睡前故事】聽了這個故事,孩子再也不當小懶蟲!
    胡四回家後,老婆一看,好啊,什麼都沒有打到,手裡還拿著個破高粱杆!老婆剛要打他,胡四說:「別打,別打,這是個寶貝,使不得啊!」於是就把碰見白鬍子老爺爺的故事給他的老婆從頭到尾講了一遍。 金花說:「哼,我才不信呢!這樣吧,你趕緊帶我去什麼天柱峰,然後去找萬寶庫,我們說那個口訣,看看靈不靈。」
  • 樓上住了「7個孩子」,老人吵得受不了:一天到晚都在鬧騰
    月10日,家住河南中牟縣的張先生反映,稱樓上鄰居家有7個孩子,一天到晚竟鬧騰,家人都快崩潰了。特別是到了周末,這幾個孩子就更加瘋狂了,不是跑,就是拍皮球,球往地上一扔,就發出「嘣嘣嘣」的聲響,吵得人無法入睡。周一到周五,一大早就被吵醒,都快精神衰弱了。
  • 數萬蜜蜂鬧市安家 養蜂人「擒賊先擒王」(組圖)
    商報見習記者 宋曉珊 實習生 王璐/文 王春勝/圖  昨天上午,鄭州鬧市區飛來一群蜜蜂,惹來一場人蜂大戰。最後,還是一位路過的養蜂人,擒蜂先擒王,將它們一舉拿下。  蜂群嚇得菸酒店關門  昨天上午11時許,金水路和未來路交叉口附近100米處。
  • 被子女遺棄的老人:住進養老院之後,引爆四個家庭的戰爭
    我們一家人走進養老院的大院子時,許多老人在院子裡曬太陽,有幾個老人轉過頭,不解地看我們。養老院在一個居民區裡,大門前一處貼瓷磚的景觀牆上刻著:「老人之家」。老人之家的前身是幼兒園。院子裡,過去孩子們玩的滑梯、鞦韆和蹺蹺板全都撬掉了,安上了花花綠綠的漫步機、扭腰機,還有坐蹬器。老人們房間裡,牆面還留著幼兒園的貼畫,沒有重新整修。
  • 燕子雙飛去——家燕
    宴殊在《破陣子》中寫道「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又寫道「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可見詞人對「燕」這個意象寄予了充沛的情感,前者是將燕當作春的象徵,當作春的信號。後者燕子成雙入對,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徵。
  • 蜜蜂在野外很好,為什麼收回來後,會飛跑呢?
    蜜蜂逃跑與開始採蜜是沒有關係的,因為外面的蜜蜂被養蜂人抓回家後,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如何處理才能讓蜜蜂安心住下來,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不管蜂群之前的生活多么正常,都和收捕後沒有任何的關係。那怎樣才能讓蜜蜂安心的住下來了,下面閩南蜂哥就來分享2點經驗。
  • 為什麼有的農村老人希望蜜蜂來自家築巢?蜜蜂在家裡築巢好嗎?
    在農村裡,蜜蜂是一種很常見的小昆蟲。可能是因為農民都比較勤勞的緣故,對於也一樣很勤勞的小蜜蜂,農民朋友都是非常喜歡的。有時候,我麼經常能看到蜜蜂飛入到房子裡來,甚至還有的蜜蜂會把蜂巢築在房子的屋簷下。不過,這一般是像過去的老房子比較多,現在的房子都乾乾淨淨了,蜜蜂也就不常到農民家裡去築巢了。
  • 轉地放蜂,巢門打開蜜蜂往外飛,蜜蜂會飛走嗎?養蜂人:不用擔心
    關於養蜂人轉地放蜂,巢門打開蜜蜂往外飛,是不是會擔心蜜蜂飛走的問題,蜂部落認為並不存在,因為一個蜂群中的蜜蜂構成並不是說每一隻蜜蜂都會往外飛的,而且這樣的轉場方式也是咱們養蜂人經過了長期的實踐而總結出來的方法,在實際養殖中是可以利用的,而且是利大於弊,否則這種方法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 水往低處流,鳥往高處飛。燕子為何只選富人家築巢?
    水往低處流,鳥往高處飛。燕子為何只選富人家築巢?燕子是一種吉祥的鳥,小時候叮叮家長輩說,誰家的長輩說誰說的?我們搞出飛馬,很多人都認為燕子飛到哪家哪家,肯定是比較富裕的,更重的是這家的人肯定比較和諧,家和萬事興嘛。
  • 這種「蜜蜂」冬天咋往家裡闖?是實蠅不蜇人
    實蠅入冬以來,記者多次接到揚州市民反映,稱家裡經常出現一種像蜜蜂的飛蟲,它們的尾巴上好像有針,「會不會被蜇呢?」冬季了,家裡怎麼還會有「蜜蜂」?最近,怡景苑小區李女士反映,家裡隔三岔五就飛進來幾隻「蜜蜂」,「看起來很像蜜蜂,但比蜜蜂小,而且尾部也有針一樣的東西。最多的一次,一下飛進來6隻。」李女士說,好在這些蟲子速度不快,「用抹布拍死了。」其實,已有多位市民向記者反映,家裡也出現了這種蟲子。記者注意到,這種蟲子只是顏色有點像蜜蜂,從體型來看,跟蜜蜂不一樣。
  •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家燕去哪了?為何現在少了
    每年3~4月份,小燕子都會飛回我的家鄉,在空中翩翩起舞,捕捉害蟲、啄泥築巢、繁育後代。在小時候,春天的燕子成群結隊回來,村裡老人就愛念叨:「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當時我想,為啥小燕子要走呢?老人們告訴我,這裡冬季太冷了,小燕子飛去暖和的地方過冬去了。長大以後才明白,小燕子屬於夏侯鳥,每年秋去春來,要進行一次長途跋涉的遷徙。那麼,家燕去哪兒了,為何現在少了?
  • 幼兒園最有教育意義的53個故事,老師家長可以講給孩子聽!
    原標題:幼兒園最有教育意義的53個故事,老師家長可以講給孩子聽! 剩下的幾塊,瓜瓜氣呼呼地咬上幾口,也一塊接一塊地往窗口外面扔。他想:要是外婆真的帶個大西瓜來,又大又甜的,那該多好啊!他就趴在窗臺上,一個勁地往胡同東口望著。外婆每次上他家,都是從東口來。 喲!來了個人,慢慢地走近了,是一位老奶奶,沒錯兒,是外婆來了。真的,還抱著一個大西瓜呢!
  • 時光倒流60年,聽爺爺們講那過去的故事(組圖)
    三位特殊「講解員」正在為青年們講述當年的故事 記者 張雅萍 攝  聽爺爺們講故事 記者 張雅萍 攝  小樓門前,一群頭戴紅帽的青年正圍著三名耄耋之年的老人聊天。「爺爺,你是哪一年參的軍?」「1947年,我還記得我那時剛19歲。」「爺爺,這個地方是哪一年修起來的?」「縉雲山這個辦公地,從1951年開始修建,1953年建成。鄧小平、劉伯承、賀龍都曾經在此辦公。」
  • 收費站裡透口氣 小蜜蜂們掉了隊
    10萬隻  養蜂協會呼籲:縮短檢查時間,不給蜜蜂溜達的機會  □首席記者 李釗 通訊員 李凱 文圖  本報駐馬店訊 昨日上午9時許,記者驅車從新(新蔡縣)陽(泌陽縣)高速孫召出口處下路時,見那裡有數千隻蜜蜂在嗡嗡盤旋,收費室前的「綠色通道專用道口」提示牌上,蜜蜂成團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