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可以稱為喜劇爆發年,有不少賣座的大片,沈騰的《夏洛特煩惱》、徐崢的《港囧》都在15億票房左右,成為當仁不讓的票房贏家。
可是在這樣一個喜劇電影的氛圍中,《解救吾先生》在票房上,只拿到了1.95億的成績,卻成就了一部國產警匪片的經典。
著名影評人曾狄評論《解救吾先生》,是丁晟製作得最好的一部電影。其實,這部片子,並不能稱為純粹的懸疑片,有著傳統警匪片的架構,但它有一個優勢,就是故事並不是架空的,而是根據「吳若甫綁架案」為基礎,改編的電影情節,無形之中,給觀眾留下了更真實的印象。
劇本與真實事件還原度很高,並沒有刻意去製造,誇張的正邪對壘場景,很多人評論,這部片子有紀錄片的痕跡。
這部劇的反派張華年輕時,遊手好閒在,這次綁架案之前,就有過案底,曾經判刑了九年,然而監獄的生活,並沒有讓他改邪歸正。
反而在監獄中認識了一幫臭味相投的兄弟,當他們出獄獲得自由後,這幫人就在計劃,如何能更快地賺到享受用的金錢。
吾先生的出場,是在一個都市的酒吧街,燈紅酒綠,讓人迷醉,但是走出這歡樂場的吾先生就被冒充警察的張華一伙人,劫持到一個郊區的小院之中。
吾先生很快發現,除了自己被綁架外,還有另外一個人質小竇,在鏡頭中可以看到,這位小竇已經吃過不少苦,而吾先生通過自己的談判,為他爭取了生機,在以後綁架的20個小時的時光中,他們相依為命,有了扶持的力量。
這部電影的敘述方式,用了推移時空轉換的手法,將一個普通的綁架案,拍出讓人血脈噴張,緊張的節奏,極具觀賞性。
比如說,開始的一個電影細節,就是吾先生被綁架時,他腦洞大開的想要搶劫匪的槍逃離,這顯然是不可能,只能幻想,但這樣的情節用鏡頭表現出來,就能為電影增加渲染效果,讓情節更有看頭。
在交代好綁架的前因後果後,緊接著的劇情,就是警方的應變,從故事前情交代中可以看出,綁匪張華有著非常強的反偵探能力,而且性格暴躁,不珍愛生命。
不光對人質不講究規矩,對同夥同樣也沒有合作精神。經過幾番對抗,警方掌握了張華的行蹤,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將狡猾的張華抓獲了。
劇中的吾先生,是由劉德華來飾演的,他以前飾演的人物角色,個性非常鮮明,或者是警察或者是反派,而吾先生這樣一個,以真實人物為背景的被綁架人角色,在我的印象中,對於劉德華來說,還是頭一次演繹,他沒有過類似的經歷。
王千源也在這部電影裡大放異彩,在我個人看來,他飾演的張華,是近幾年國產電影裡最為經典的反派角色之一。
剛開始,接這個角色時,也很猶豫,怕出現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但接了後,就全身心投入。拍攝期間,他大半時間都需要戴手銬、腳鐐,還在劇情需要時,主動要求對戲的演員,用電線將他勒得幾乎窒息,正是這樣一種嚴謹的演員精神和素養,讓這部劇更加出彩。
而導演也非常給力,在演出前,讓劇組的所有演員,都先看這個案件的視頻資料,當拍攝與現實相關的劇情時,每一場都會回播放視頻資料作為參考。
所以上映後,很多人說這部片,有紀錄片的真實感,而同樣欣喜的是,在這個基礎上,劇情又帶有現代電影的娛樂性,所以將它稱為近兩年最好的國產警匪片,也是毫不誇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