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電影中,警匪片一直是一種獨立於眾多電影類型的成熟存在!但到目前為止,警匪片的中眾多可塑造的內容已經被挖掘殆盡,另一方則是警匪片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品質狀態。如果想要實現突破,著實的需要實力。
而警匪片《赤道》作為港片中難得的大手筆動作片,可謂是跨越中韓兩國,演員陣容更以「三張」構成,集合中港韓三地的優秀電影演員,但儘管如此依然難以突破!
在劇情方面,《赤道》是以核武器失竊而發起的跨國追捕行動。
雖然看似目標單一,劇情簡單,但因為追捕行動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包括香港警察、物理學家、南韓武器專家等,全是高智商的精英人士。所以看似單調的案件也被渲染得繽紛出彩,也正是因為這樣別具一格的劇情框架決定了《赤道》的整體格局比較高大上。
從整體框架來說,《赤道》還是值得肯定的,但開放式的尾聲卻顯得差強人意。
有人說是,這是《赤道》的敗筆所在,故事虎頭蛇尾,也有人說這是為續集《赤道2》做鋪墊。但從導演的手法和電影本身的主題來看,開放式的尾聲留下的想像空間更足,進一步拔高了《赤道》片的高度。
任何一部電影都不能說是十全十美,《赤道》雖然票房還不錯,但是依舊有一些瑕疵的地方。作為一部長達119分鐘的影片,要濃縮眾多的人物,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就顯得有心無力。尤其是一些關鍵性人物的性格很模糊,導致了整個片子的一些事件顯得生硬,缺乏水到渠成的流暢感。
關於《赤道》的演員陣容班底,「三張」包括了張學友(據聞是三請才出山接拍了該片)、張家輝和張震。
張天王紅遍亞洲,在音樂上的建樹眾所周知。但他從90年代開始也陸續接拍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港片,演技風格自然流暢。而張家輝是從跑老套開始入行,從亞視到TVB,厚積薄發,演出經驗豐富且演技紮實。而張震也是屬於老資格派的藝人,他以文藝片較多,動作片較少,這次接拍《赤》還首次挑戰了反角。綜合來看,《赤道》的演員班底方面一定程度決定了觀眾基礎。
另外,因為參演《赤道》的演員眾多,不得不以多線條並進的手法來鋪開故事,整個故事線就稍顯凌亂了一些。但整體來說,《赤道》還算是瑕不蓋瑜的動作大戲,最亮點的地方是凸顯了很宏偉的世界觀,場面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