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多彩世界,都是因為大腦中的這個「調色板」

2020-09-03 科學網

作者:何靜

光的本質是電磁波,本身並沒有顏色。繽紛顏色是大腦的一種主觀創造,是視覺大腦通過對來自視網膜的光譜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並賦予不同光譜信息不同的標籤,才讓人類不僅能在自然界更好地生存,而且還感知到一個多彩絢麗的美麗世界。(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供圖)

大千世界,絢麗多彩。然而,英國科學家牛頓早在300多年前就意識到,光是無色的,並用稜鏡把陽光分離出七彩光波。我們之所以能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則要歸功於大腦裡的「調色板」。我國科學家近期的一項研究成果,讓我們了解了大腦具有的「藝術家」氣質。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王偉研究員團隊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唐世明教授團隊合作,詳細描繪了等級化的不同視覺腦區的色調圖結構,揭示了認知層面上的顏色空間色調圓盤形成的神經機制。相關研究成果8月26日在線發表於《神經元》。

運動、形狀和顏色感知是視覺三大功能。人們對繽紛顏色的主觀審美感覺各自不同,顏色比其他任何感知覺更能說明感知覺是大腦神經活動的產物。「光波本身只是電磁波,並沒有顏色,我們感知到的色調實際上只是我們大腦對於光的波長信息所添加的一種主觀標籤。」王偉告訴《中國科學報》。

顏色空間有不同的類型,比如生理顏色空間和認知顏色空間。王偉解釋,「生理顏色空間,是根據顏色對視網膜上的光感受器——視錐細胞的激活程度來定義的,用來描述視覺神經元編碼外來光譜信息的神經信號反應,也就是大腦的光譜信息輸入;而認知顏色空間,是通過心理物理實驗等測量方式測量人們對顏色的主觀感受而建立的,描述的則是這些外源光譜信息在大腦中經過複雜的運算整合後直觀反映的人類對顏色的心理感知和認知,相當於大腦的光譜信息輸出。」

人類能識別出的數千種不同的色調,是大腦為不同波段的可見光信息設定的標籤。視網膜上作為光探測器的視錐細胞有三種,分別檢測短波、中波和長波段的可見光,因此我們感知到的顏色空間也是三維的。一維是亮度,它反映了對視錐信號處理的「加和」能力,色調和飽和度是另外兩個維度,由不同視錐信號之間的激活差異產生。人類的顏色認知空間,是通過心理認知實驗測量出來的。基於紅、綠、藍三原色的顏色認知空間,其色調維度,被描述為「色調圓盤」。與研究較深入的運動和形狀視覺相比,顏色在等級化的不同視覺腦區是如何進行加工處理的,尤其是如何形成心理認知層面上的「色調圓盤」,迄今仍然是謎。

為探索這個複雜的腦科學問題,研究人員利用內源性信號光學成像、雙光子成像和電生理記錄等多種技術手段,對比研究了從初級(V1)到中高級(V2和V4)三個連續視皮層,對亮度完全相同的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刺激反應的神經活動。研究發現編碼不同光波波段的神經元在這三個連續腦區內聚集在分散的眾多小斑點區內,並在其中形成由相鄰色調拼接構成的「色調圖」。這些「色調圖」就好像許許多多大小不等的彩虹,散布在各個視覺大腦表面上。

研究結果顯示,隨著視皮層等級的提高,大腦色調功能圖譜逐漸發展並接近的心理認知色調圖。「我們在研究中,將視皮層的顏色反應和基於紅、綠、藍三原色和紅、綠、藍、黃四原色兩種認知顏色空間都進行了比對,發現無論使用哪一種認知顏色空間,都同樣表現出隨著視皮層等級的提高,大腦顏色反應越來越接近認知顏色空間。」

「從神經計算的角度分析,大腦似乎在逐步整合來自視網膜的相互拮抗的視錐神經信號的輸入,從而生成人類認知顏色空間。」王偉解釋,「視覺大腦作為一個整體,任何給定光的色調信息首先存在於V1中,但這種信息在V2和V4腦區經過進一步的整合和編碼處理後,初步形成人類各種主觀色調認知,並結合其他更高級腦區比如顳側視皮層IT腦區神經元的功能,大腦組成了一個複雜的神經計算網絡,編碼外界千變萬化的光線變化,最終大腦中產生了豐富多彩的顏色標籤。」

在王偉眼裡,新印象派的點筆畫,形象地映射了這項最新研究成果。「大腦就像一個畫家,運用新印象派的『點筆畫』技術,不在調色板上預先調色,而是將未混勻的染料直接點在油畫布上,再由視覺大腦中的調色板調出新的顏色,最終展現出新印象的『點彩派』風格。」

專家表示,此項研究的創新發現,不僅在於對這些色調圖結構的詳細描繪和研究,更是第一次定量檢測了三個不同等級的視覺皮層的色調圖(調色板)與我們主觀認知的色調空間位置的匹配程度,這種匹配程度,隨著視覺皮層等級的提高而顯著提升。

相關論文信息:https://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20)30581-X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大腦中的「調色板」
    繽紛顏色是大腦的一種主觀創造,是視覺大腦通過對來自視網膜的光譜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並賦予不同光譜信息不同的標籤,才讓人類不僅能在自然界更好地生存,而且還感知到一個多彩絢麗的美麗世界。(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供圖)大千世界,絢麗多彩。
  • 世界本來沒有顏色?科學家發現大腦中的「調色板」機制
    繽紛顏色是大腦的一種主觀創造,是視覺大腦通過對來自視網膜的光譜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並賦予不同光譜信息不同的標籤,才讓人類不僅能在自然界更好地生存,而且還感知到一個多彩絢麗的美麗世界。(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供圖)大千世界,絢麗多彩。
  • 多虧了大腦中藏著的「調色板」
    繽紛顏色是大腦的一種主觀創造,是視覺大腦通過對來自視網膜的光譜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並賦予不同光譜信息不同的標籤,才讓人類不僅能在自然界更好地生存,而且還感知到一個多彩絢麗的美麗世界。大千世界,絢麗多彩。然而,英國科學家牛頓早在300多年前就意識到,光是無色的,並用稜鏡把陽光分離出七彩光波。
  • 這就是大腦中的調色板!
    視網膜上的視錐細胞可將光譜信息轉化為神經信號,大腦再將這些信號加工處理最終創造出我們對顏色的主觀感知。目前在靈長類視覺大腦腹側通路中,從初級視皮層(V1),途徑紋外皮層(V2和V4),到顳側皮層(IT)的各個視覺腦區,都發現了編碼色彩的神經元。但是色彩在等級化的不同視覺腦區是如何進行加工處理的,尤其是如何形成心理主觀層面上的顏色認知空間,根本不清楚。
  • 世界上所有顏色都是大腦「想」出來的!中國科學家解開大腦「調色板」之謎
    最近,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王偉研究組和北京大學唐世明研究組合作,詳細描繪出了大腦中的「調色板」是如何給眼睛看到的世界「染」上各種顏色的。昨天(26日)深夜,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神經元》在線發表了相關論文。
  • 「大腦就像一個畫家」——我國科學家發現大腦內部「調色板」
    人們之所以能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則要歸功於大腦裡的「調色板」。我國科學家近期的一項研究成果,能幫助人們了解大腦具有的「藝術家」氣質。視覺皮層擁有「調色板」為探索這個複雜的腦科學問題,研究人員利用內源性信號光學成像、雙光子成像和電生理記錄等多種技術手段,對比研究了從初級(V1)到中高級(V2和V4)3個連續視皮層,對亮度完全相同的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刺激反應的神經活動。
  • 科學家發現大腦「調色板」
    人們之所以能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則要歸功於大腦裡的「調色板」。 我國科學家近期的一項研究成果,能幫助人們了解大腦具有的「藝術家」氣質。 視覺皮層擁有「調色板」 探索這個複雜的腦科學問題,研究人員利用內源性信號光學成像、雙光子成像和電生理記錄等多種技術手段,對比研究了從初級(V1)到中高級(V2和V4)3個連續視皮層,對亮度完全相同的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刺激反應的神經活動。
  • 科學家發現大腦「調色板」
    人們之所以能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則要歸功於大腦裡的「調色板」。我國科學家近期的一項研究成果,能幫助人們了解大腦具有的「藝術家」氣質。視覺皮層擁有「調色板」探索這個複雜的腦科學問題,研究人員利用內源性信號光學成像、雙光子成像和電生理記錄等多種技術手段,對比研究了從初級(V1)到中高級(V2和V4)3個連續視皮層,對亮度完全相同的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刺激反應的神經活動。
  • Neuron | 王偉/唐世明合作發現大腦中的調色板
    目前在靈長類視覺大腦腹側通路中,從初級視皮層(V1),途徑紋外皮層(V2和V4),到顳側皮層(IT)的各個視覺腦區,都發現了編碼色彩的神經元。但是色彩在等級化的不同視覺腦區是如何進行加工處理的,尤其是如何形成心理主觀層面上的顏色認知空間,根本不清楚。
  • 世界本來沒有顏色?研究人員發現大腦中的「調色板」機制
    光波是電磁波,並不具有顏色,我們能識別出數千種不同的色調,是因為大腦給不同波段的可見光信息設定了標籤。北京時間8月26日深夜,國際學術期刊《Neuron》(《神經元》)在線發表了題為《獼猴V1,V2和V4等級化的顏色處理機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認知顏色空間形成的神經機制。
  • 12星座的調色板,人群中的一枝獨秀
    從佔星術的角度,一個人對色彩的使用,與出生星盤的很多因素都有關係,例如:金星的星座-----表達出我喜歡的顏色;月亮的星座---表達出哪種顏色讓我有安全感;天頂的星座----眾人眼中的我所展現出來的色彩偏好……而假如我的金星與土星產生相位,那麼我喜歡的顏色也跟著有些許變化……所以,生命錯綜複雜,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世上怎麼可能只有
  • 你眼中的世界是什麼顏色?你知道世界是什麼顏色的嗎?
    這些人在查看顏色時會自動排除光幹擾,他們可以直接觀看到最真實的顏色,這就是為什麼只有少數人可以看到圖片中的衣服是黑藍色的原因。儘管少數人具有很強的視覺能力,但和我們一樣,都屬於普通人群,只有三種視錐細胞,但是有一類人,他們有四種視錐細胞,我們沒有辦法知道他們看到的顏色,甚至無法想像它是哪種顏色,因為我們從未見過這種顏色,就好像你對一隻小狗說,快看一下這個蘋果有多紅,結果是一樣的。
  • 世界上所有顏色都是大腦「想」出來的!中國科學家解開大腦...
    最近,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王偉研究組和北京大學唐世明研究組合作,詳細描繪出了大腦中的「調色板」是如何給眼睛看到的世界「染」上各種顏色的。昨天(26日)深夜,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神經元》在線發表了相關論文。 早在18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就意識到,光波其實是一種波長在特定範圍內的電磁波,它並不具有顏色。
  • 動物眼中的世界
    一些動物,包括你的寵物在內,可能多少都有點色盲,但是在某些方面,它們的視力可不比你差。生物對周圍世界的視覺感知取決於它們的眼睛對光的處理方式。人類是三色視者——意思就是我們的眼睛擁有三種被稱為「視錐細胞」的感光器,對紅色,綠色和藍色敏感。
  • 老太太只能看右邊,人類眼中的世界,可能只是大腦想讓我們看的!
    在人類的身體中,還隱藏著非常多的秘密,大腦就是其中一個,比如為什麼人會有聰明和笨拙之分?為了解開人類大腦的秘密。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加聰明。曾經有一個醫生做出了一項非常瘋狂的舉動,愛因斯坦的智商超群,科學研究成果比比皆是,在愛因斯坦死後,他的主治醫生偷偷拿走了愛因斯坦的大腦,目的是希望解開大腦的秘密。
  • 《最強大腦》選手趙金昊:我眼中的「姚班」是這個樣
    江蘇衛視最長青、最具國民度的科學題材綜藝《最強大腦》第七季正在熱播中!在這個舞臺上,曾誕生過一批又一批戰績非凡的選手,他們熱愛知識、不懼挑戰,向觀眾樹立了腦力新青年榜樣。想知道「最強大腦」是如何煉成的?由荔枝新聞、江蘇衛視、知乎共同發起的系列問答為你進行全方位解答。王心冉、張洗月、趙金昊、邵煜軒、楊軼五位有智青年選手將解碼《最強大腦》背後的「修煉秘籍」!
  • 盲人眼中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真的是一片漆黑,還是另有風景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通過眼睛來觀察這個世界。可是盲人們卻沒有視覺,看不到這繽紛多彩的世界。大家有沒有想過,盲人眼中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真的漆黑一片嗎?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盲人也分很多種,有的是先天性失明,有的是後天失明,還有人是部分失明。
  • 進化心理學:你眼中的世界,不過是大腦製造的「幻覺」 |世界是真實...
    「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嗎?」 「我會不會活在一場夢裡?」 「世界會不會只是虛擬實境?」 你有沒有,哪怕一秒,思考過這個問題?
  • 動物眼中的世界是這樣的,你還相信我們看到的才是真實的嗎?
    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每天依靠眼睛獲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動物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動物看到的東西和我們看到的東西一樣嗎?牛牛對於色彩的還原度要遠遠的小於人類,牛類的眼中都是一片橘黃色的視野 。
  • 動物眼中的世界是這樣的,看完你可能懷疑我們看到的世界是否真實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相信不少人聽過老人一種略顯迷信的說法,那就是動物們能看到的世界和我們是不同的,它們能看到一些我們人類看不到的事情,比如說狗和貓能夠看見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