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圍繞喜馬拉雅登山引發了一系列風波,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尤其是進入春季登山季以來,來這裡登山者的安全狀況持續惡化,由於登山者人數眾多,不僅導致了在登頂的路上交通堵塞,更讓人唏噓的是,在窄窄的登山道路上,一長串人群蔓延在道路上,而路旁邊就是險峻的雪峰,一具屍體竟然被登山繩拖拽著甩到了山峰一面,這看起來不禁讓人毛骨悚然。
比起現場的畫面,一組數據更將這種狀況展現的淋淋盡致。從今年登山季開始,已經至少有14人喪生在登山的路上,還有三人至今下落不明,恐怕失蹤者最終會成為山峰中的一尊冰雕,會將得到「永生」,很可能會幾十萬年不腐。
喜馬拉雅山脈一直是登山者的樂園,為了實現登頂的夢想,多年以來,痴迷的登山者們拋棄一切,甚至是生命,為了獲得登頂的成就感,但這種危險的做法似乎在被泛濫的功利心所左右。
不過,登山者們似乎並沒有被死亡所嚇破膽,依然前赴後繼延續著自己登頂的夢想,不過噩耗再次傳來:一批挑戰印度第二高峰——楠達德維山的國際登山團隊上月底遭遇雪崩後失蹤,截止6月3日,這批總數為12人的挑戰者中僅有4人返回營地,而在未返回營地的8人中已經有5人的屍體被找到,這些屍體被證實是因雪崩造成的,也就是說其他3人很可能被埋在了深深的冰雪中。
探險者一系列的與現實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反思,有觀點認為,相較於早起探險者們因珠峰惡劣環境而殞命的情況相比,現在的探險者們則是在順境中「作死」。因為物質條件、技術手段、安全防護、天氣預測等方面的因素都被排除在外,登山者的探險路上將不會再有暴風雪或者大雪崩,然而這些探險者們還是毫無價值的死在了建制完善的既定登山路線上,這種現象十分讓人不解。
很顯然,一些失蹤的登山者,在經過長時間搜救之後「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一現在的搜救手段,恐怕這些失蹤者已經沒有了生命的徵兆。
對於一連串的悲劇事件,很多人在反思,在當下還有沒有必要再進行這樣的登山探險活動,或許除了登山者的狂熱之外,還有一些外部因素也應當考慮。登山者們是從印度一側的山峰開始攀登的,由於當地官方對登山者審批流程的寬鬆、登山公司之間的惡意競爭、資質經驗貧乏的登山嚮導以及登山者缺乏應有的嘗試和不合格的身體素質,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登山者死在珠峰路上的不幸結果。
當地部門過於寬鬆的審批流程讓珠峰路上人頭傳動。據報導,尼泊爾旅遊部門為2019年的夏季登山季籤發了破紀錄的381張登山許可,加上嚮導與助理,今年攀爬珠峰的總人數接近800人。據一位陪同登山的加拿大籍攝影師心有餘悸地回顧道:「死亡、混亂,踏著前人的屍體前行……」因氧氣供應不足、體力消耗過大等不利因素,珠峰半山腰在上月下旬的短短9日內增加11具屍體,創下2015年珠峰雪崩以來的最高死亡紀錄。
死亡慘劇出現後,尼泊爾政府遭到了國際輿論的強烈批評,對於有意挑戰珠峰的登山愛好者,尼泊爾政府既不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又不對他們的登山水平進行評價,只要每位申請者提交1.1萬美元的登山費用,就可以獲得當地部門的登山許可。
登山者的狂熱也催生了大量不合格的登山公司前來招攬生意。尼泊爾國內的登山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擴張,他們之間為了競爭客源相互碾壓,無序競爭,通過壓低價格的方式與國外登山公司競爭。雖然是壓低價格,但是其所收費用仍然高昂,本土公司「包登頂」服務通常收取3.5萬美元的費用,這僅是外國同行的一半,不過這樣的費用,對於非富即貴者而言還是難以接受的。
毫無疑問,到喜馬拉雅進行登山探險是富人的遊戲,似乎只要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就能滿足登山者的虛榮心,但是當登山者的需求遇上了各種功利心的驅使,喜馬拉雅山就變成了一個「死亡漩渦」,很多沒有多少登山經驗的人帶著很強的功利目的,如若其登上了峰頂,就會被人奉若上賓,衣著光鮮的出席各類活動。但是在珠峰這樣的險境,缺乏基本常識和技能的登山者不僅自身難保,往往還會坑死一大批隊友。